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难点
在寻找到的物体中找出有生命物体 的共同特征。
教法
创设情境法 启发引导等
学法
观察思考 信息搜集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选择一些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校园内)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纸
教学准备
调查用的一些工具(尺、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创设情景 激趣引入
第二部分:实践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第五部分:诗歌欣赏
第五部分:诗歌创作
板书设计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生物
动物:(苍蝇、蟾蜍、小鸟、蜗牛、蚯蚓、鱼、人类……) 植物:(花、草、树……)
生物的共同特征:能够繁殖、长大、呼吸、需 要营养,有反应……
第三部分:交流、讨论 第四部分:巩固练习 第五部分:诗歌欣赏与创作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创设情景 激趣引入
第二部分:实践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小组为单位,选出记录员、安全员、小组长 等。
2.发记录表,讲清如何记录,强调可以写,也 可以画。
3.观察记录时间15分钟,以老师的哨声为准。 4.学生不要伤害小动物,不要破坏环境 ,更 要注意安全。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说课设计
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小学 丁银山
说教材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单元主题结构表
三年级(上) 我们都是科 学家
三年级 (下)
四年级 (上)
固体和 液体
我们周围的 空气
我眼里的生 生命之源 它们是什么
命世界
——水
做的
植物的
土壤与
关心
一生
生命
天气
冷和热
奇妙的声音 王国
第二部分:实践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第三部分:交流、讨论
第三部分:交流、讨论
相机板书
师小结: 象这样有生命的物体都要呼吸、会长大、能繁殖后
代、需要营养、有反应、会死亡…… 我们把这样的物体归为一类,称为生物。 把没有生命的物体(课桌、书本、文具……)称为
非生物。 生物有动物、植物两大类。
第四部分:巩固练习
说教材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对“什么是 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清晰地概念。也 为学习本单元的其它课文奠定了基础。
说学情
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对 小动物的关注和对植物的观察从他们幼小的时 候就开始了。如果问有生命的物体是什么样的, 他们会说是“活的”。这是他们以往对有生命 物体的认识积累。因此,“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一方面可以探求学生对 有生命物体的已有认知,另一方面把学生带到 某一具体环境中去寻找他们认为有生命的物体, 这种亲身体验会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能够运用文字、语言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意识到要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
吃的 学问
我们靠什 么运动
提出 问题 观察与 测量 排序与 分类
四年级 (下) 五年级 (上) 五年级 (下) 六年级 (上) 六年级 (下)
它们生活在 哪里
白天和 黑夜
神奇的 机械
显微镜下的 世界
我们长大了
养蚕
光与色彩
形状与 结构
我们的 地球 进化
物体的 运动
电和磁
无处不 在的力
呼吸和血液 循环
它们是怎样 延续后代的
物质在 变化
共同的 家园
岩石与 矿物
遗传与 变异
神奇的 能量
大脑 探索宇宙
推理与 预测
解释与建 立模型
交流与质 疑
假设与 实验
拓展与应 用
பைடு நூலகம்
说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中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该单元以“我眼里的 生命世界“为主题展开。通过寻找有生命的 物体,讨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等活动,建立 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 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 生命的(生物)和无生命的(生物),知道 有生命的物体具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 需要营养,有反应等几个基本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