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原料药及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摘要:本文对阿司匹林原料药及制剂常见的含量测定方法的原理、步骤、计算公式以及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介绍和综述。
关键词:阿司匹林;原料药;制剂;含量检测1.前言: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作为解热镇痛抗炎药临床上用于治疗感冒发烧,牙痛、肌肉痛及神经痛等慢性疼痛,急、慢性风湿病及类风湿病等,还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药物。
另外,在近年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阿司匹林与许多疾病的有相关性,因此阿司匹林在历经百余年的使用仍焕发出新的活力。
为了避免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副作用,随着现代药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片剂、肠溶剂、泡腾片、栓剂和散剂等多种剂型,测定方法也各不相同。
由于阿司匹林的药效受剂量影响较大,因此方便而准确的含量测定方法是阿司匹林的临床研究及应用有着至关重要的因素。
因此,本文试图对其作一综述。
2. 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含量检测方法2.1酸碱滴定法2.1.1直接滴定法阿司匹林结构中具有羧基,显酸性,利用酸碱反应反应测定其含量。
①原理:②测定方法:取本品约0.4g,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
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 mol/L)相当于18.02mg的C9H8O4。
③计算公式:NaOH滴定度T=0.1×180.16×(1/1)=18.02(mg/ml)F=M(实际)/M(规定)含量(%)=(V×T×F)/W×100%(V为滴定液体积(ml); T为氢氧化钠的滴定度,W为供试品称样量(g); F为滴定液浓度校正因子(F=滴定液实际浓度/滴定液规定浓度))④讨论:本法专属性较差,易受阿司匹林的水解及其产物、有机酸类稳定剂的干扰,使用时应注意规范操作,避免水解引起的偏差。
2.1.2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阿司匹林酯结构在碱性溶液中易于水解的特性,直接滴定易引起偏差,则加入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加热使酯键水解后,再用硫酸滴定液回滴定剩余的氢氧化钠滴定液。
①原理:②测定方法:取本品1.5g,精密称定,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50.0ml,混合,缓缓煮沸10min,放冷,加酚酞指示液,用硫酸滴定液(0.25mol/L)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③计算公式:从上述反应式可知:阿司匹林与硫酸的摩尔比为1:1硫酸的T=0.25×(1/1)×180.1 6=45.04(mg/ml)含量(%)=﹝(V0-V)×F×T﹞/ W×100%(V0为空白试验消耗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V为样品测定时消耗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W为阿司匹林样品的称取量(g);F为硫酸的浓度校正因数;T为硫酸溶液的滴定度)④讨论:消除了酸性杂质和酯键水解的干扰2.2毛细管电泳法①原理:刘海兴等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测定阿司匹林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新方法。
确定的优化缓冲溶液是30 mmol/L硼砂溶液,pH为9.02。
电泳电压为320kV,紫外检测波长为214nm。
在此条件下水杨酸和乙酰水杨酸分离度较好,并测得了阿司匹林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
【2】②测定方法:依次用0.1 mol/L HCl、重蒸馏水、1 mol/L NaOH、重蒸馏水各冲洗5分钟,然后用缓冲溶液冲洗5分钟。
每两次运行之间,毛细管仅用缓冲溶液冲洗5分钟。
三次运行之后,毛细管需用上面的方法再清洗一回。
运行电压为20 kV,紫外检测波长为214 nm,实验温度是20℃,重力进样时间为5 s(12 cm高度差)。
配制一系列乙酰水杨酸标准溶液。
在30 mmol/ L硼砂溶液(pH=9.02)条件下运行各个溶液。
每种溶液分别运行三次,取平均值。
以谱图中峰面积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得到的线性回归方程。
再配制样品,根据标准曲线得到样品浓度。
③计算公式:原阿司匹林样品溶液的浓度=C×f(C为阿司匹林样品稀释溶液的浓度(g/L);f为稀释倍数)④讨论:毛细管电泳以其高效、快速、微量的优势,在药物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特点。
2.3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①原理:李琳丽等建立了一种适用于阿司匹林稳定性及其降解动力学研究含量测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选用ShimadzuODS柱(250mm×4.6mm,5m),以乙腈为溶剂,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40:60:6,盐酸调节pH 为2.5),检测波长280nm,柱温40℃,流速为1.0mL/min,采用导数色谱法鉴定了色谱峰纯度。
结果显示在选定色谱条件下,阿司匹林能与相邻杂质完全分离。
阿司匹林在60~1800μg/mL 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1.3%,重复性试验RSD为0.9%(n=5)。
高、中、低3个浓度的精密度试验RSD均小于1.4%(n=5)。
【3】②测定方法:精密称取样品150mg,置50mL量瓶中,加意境适量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精密称取10mL,置25mL量瓶中,用乙腈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取1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峰面积。
制备对照品溶液(含阿司匹林1200μg/mL)15μL,同法测定,按外标法计算阿司匹林含量。
③计算公式:原阿司匹林样品溶液的浓度=C×f(C为阿司匹林样品稀释溶液的浓度(g/L);f为稀释倍数)④讨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阿司匹林稳定性及降解动力学研究的含量测定方法。
2.4可见分光光度法①原理:朱柳腾等研究了用分光光度法快速、准确测定阿司匹林(ASP)中水杨酸(SA)含量的方法。
以FeCl3为显色剂,通过测含杂质的阿司匹林溶液的吸光度来测定其中SA含量,考虑了pH、温度、反应时间、显色剂用量等因素对络合物生成量及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适宜的测定条件,并绘制了标准工作曲线.结果表明,在pH值=3的CH3COOH-CH3COONa缓冲溶液中, Fe3+与SA生成较稳定的络合物,络合比为1:1,常温下10min即可络合完全,该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2nm。
该定量方法测量误差在2.5%以内。
【4】②测定方法:确量取不同体积的标准水杨酸(SA)溶液(0.01mol/L)与3. 00mL Fe3+(0.01mol/L)标准溶液于50 mL容量瓶中,用pH值=3的缓冲液定容配制成不同浓度的SA-Fe3+溶液。
以Fe3+空白溶液作为参比液,分别测定每组溶液吸光度,绘制吸光度随水杨酸浓度变化的标准曲线。
当SA浓度在0 ~70μg/mL即所取SA标准液体积在0~ 2.5mL之间时,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相关。
对该曲线线性拟合,得线性方程。
准确称取阿司匹林待测样品m (g),用V0(mL)体积乙醇溶解后(V0视m 而定,为保证试样完全溶解,V0≥40m L),若有不溶杂质存在,需用滤纸过滤。
量取滤液V(mL)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稍过量Fe3+显色剂,用pH值=3的CH3 COOH-CH3COONa缓冲溶液稀释至刻度后测吸光度。
③计算公式:w(SA)=C×50×V0 V×1000×m×100%④讨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阿司匹林稳定性及降解动力学研究的含量测定方法。
3. 阿司匹林制剂的含量检测方法3.1两步滴定法因阿司匹林片剂中除存在其水解产物水杨酸及醋酸外,在制剂工艺中添加了抑制阿司匹林水解的稳定剂酒石酸或枸橼酸,因而采用此法。
两步滴定法系指测定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中和制剂中的酸性水解产物和酸性稳定剂(同时中和阿司匹林的游离羧基),以消除其干扰;第二步水解与滴定,即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
【1】①原理:中和:水解与滴定:②测定方法:中和: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片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3g),置锥形瓶中,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剂显中性)20ml,振摇使阿司匹林溶解,加酚酞指示液3滴,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ml)至溶液显粉红色。
此时中和了供试品中存在的游离酸,阿司匹林也同时成为钠盐。
水解与滴定:在中和后的供试品溶液中,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 mol/ml)40ml,置水浴上加热15分钟并时时振摇,迅速放冷至室温,用硫酸滴定液(0.05mol/m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③计算公式:从上述反应式可知:阿司匹林与硫酸的摩尔比为2:1硫酸的T=0.05×(2/1)×180.16 =18.02(mg/ml)标示量%=﹝(V0-V)×F×T×W(平均)﹞/(W×标示量)×100%(V0为空白试验消耗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V为样品测定时消耗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F为硫酸滴定液的浓度校正因数;T为硫酸的滴定度(mg/ml);W为供试品片粉的取样量(g);W(平均)为供试品的平均片重(g);标示量为片剂的规格(mg/片))④讨论:两步滴定法是水解后剩余滴定法的改进,第二步也应做空白试验。
3.2柱分配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6】①原理:采用柱色谱分离法消除阿司匹林胶囊和栓剂中辅料及降解产物的干扰。
②测定方法:色谱柱的制备:于玻璃柱(20cm×2.5cm)下端塞入少量玻璃棉,装入硅藻土3g和新制碳酸氢钠(1→12)2ml的混合填充剂。
对照溶液的制备:取阿司匹林对照品约5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冰醋酸0.5ml,加三氯甲烷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混匀。
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用冰醋酸三氯甲烷(1→100)稀释至刻度,混匀。
制成每1ml中约50ug的溶液。
供试品的制备:取胶囊20粒,尽可能完全倾出内容物,精密称定,研细,混匀;取细粉适量(相当于阿司匹林5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盐酸甲醇溶液(1→50)1ml,加三氯甲烷稀释至刻度,混匀。
精密量取5 ml,移至色谱柱填充剂上,用三氯甲烷5ml、25ml相继洗涤,弃去洗液,用冰醋酸三氯甲烷溶液(1→50)10ml 洗涤后,再用冰醋酸三氯甲烷溶液(1→100)85ml洗脱,收集洗脱于100ml 量瓶中,并用冰醋酸三氯甲烷溶液(1→100)稀释至刻度,混匀。
测定法:用1cm吸收池,以三氯甲烷为空白,立即于最大吸收波长28 0nm处测定对照溶液和供试溶液的吸光度。
③计算公式:阿司匹林(mg)=CR ×(AX/AR)(CR为阿司匹林对照溶液浓度(u g/ml);AX和AR分别为供试溶液和对照溶液的吸光度)3.3高效液相色谱法①原理:附加成分显著影响主成分的测定,如在主成分最大吸收波长处有显著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