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及分析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
择2014年11月—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140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出院前观察患者治疗结果与护理满意度。
结果无论是在治疗效果还是护理满意率上,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较好,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肝硬化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起到治疗满意效果,全面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标签:肝硬化合并糖尿;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
因为DM患者机体代谢功能异常[1],如果同时罹患肝硬化,治疗起来相对困难,该疾病的临床护理也并非单纯性两种疾病叠加式护理那样简单。
肝脏在调节糖原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在血糖值上升时,糖原会以肝糖原的形式储存在机体中,糖元异生被抑制,促使其转化为非必要氨基酸或脂类物质。
在血糖下降时,肝糖原又被分解为葡糖,糖原异生速率被提升,进而确保血糖浓度。
如果肝脏功能发生异常,就会出现糖类代谢障碍现象。
有实验证实,对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可以起到促进疾病转归,提升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效果。
为了在根本上证实该理论的公允性,结合实际情况,该研究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140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在治疗过程中,对部分患者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140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和病理实验检查,患者确诊,符合卫生部最新制定的关于肝硬化临床诊治标准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制定的关于2型糖尿病临床诊治标准。
该实验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执行,患者与家属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在此其中男患者共计84例,女患者56例,年龄区间为42.95~84.62岁,平均年龄为(62.35±2.58)岁。
病程区间为0.95~6.35年,平均病程为(3.52±0.84)年。
现依照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实施常规治疗。
在此期间内,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优质护理,观
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详情为以下几方面。
①饮食干预。
糖尿病合并肝硬化者的饮食原则应遵照少脂肪,适当糖类,高纤维素与高蛋白饮食。
患者的日糖供给量应比健康人稍高,这样对疾病康复极为有利,平日里推荐使用胰岛素。
蛋白质每天摄取量应为1.5~2 g/kg,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
多进食新鲜书蔬果。
对于存在少量肝腹水者,每天控制好氯化钠与水的摄入量。
食盐摄入量每天应该控制在1.2 g 以下。
水摄入量保持在1000 mL以下。
进食原则以细嚼慢咽为主。
食谱应多元化,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与坚硬食物。
治疗期间戒烟戒酒,以免刺激肝脏,导致病情恶化。
值得说明的是,一些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次数较多,对于部分患者,应做好营养支持工作,营养不良者可口服营养液。
②心理干预。
糖尿病合并肝硬化者在得知自身疾病后,内心负性情绪会增多。
不良情绪会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和食欲造成不良影响,且焦虑情绪会导致血糖控制不佳,进而加重病情。
糖尿病和肝硬化为两个门类疾病,治疗上存在一些矛盾,因此,患者会表现出丧失治疗信心的现象,严重者产生轻生念头。
对于此,护士应仔细为患者解释治疗目的,增加与患者沟通的次数,使用有效方式,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心态,舒缓内心不良情绪,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
如有必要,可以邀请治疗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使用这种方式,鼓励患者参加治疗。
③疾病观察。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者的病情通常较为隐匿,相关症状和单纯性肝硬化相类似。
如果在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患者出现口干,食欲增加,尿量上升等体征变化时,必须在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生。
每日定时为患者测量血糖和尿糖。
以进行早期诊断。
对于已经明确比病情的患者,必须全面观察是否存在低血糖症状,特别是在特殊时期,护士尤为要引起重视。
如果在检测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低血糖,应叮嘱其多进食糖类与高碳水化合物从视频,如有必要,推注高浓度葡糖,并在注射30 min后,查看其相关临床症状是否缓解。
④药物指导。
对于糖尿病合并肝硬化者,尽可能的不对其使用糖皮质激素与含糖药物。
在使用降糖药物之后,必须检测肝脏功能变化。
胰岛素可以强化糖原生成,临床效果不俗,安全性强,因此推荐该类型患者使用。
但值得说明的是,在使用胰岛素的时候,护士依旧需要全面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这样做的原因在于肝脏硬化会呆滞糖代谢紊乱,因此必须依照患者尿糖的变化情况,全面调整胰岛素使用量,同时还要查看患者的血糖值,防止出现低血糖反应。
⑤运动与休息干预。
在肝硬化先期,因为肝脏处于代偿期的原因,患者乏力现象并不显著。
在此期间内可进行适当活动,以不累为原则,比如轻缓体操,太极拳,门球,中走等等。
在中期或者晚期的患者必须卧床休息。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运动计划,在其履行时,可以在一旁指导,全面提升患者身体素质。
对于病情转归患者,要求其进行2次/d运动,以散步为主,活动量以不疲劳为基准。
对于丧失行动能力的患者,护士应定时为其更换体位,并给予床上按摩,使用这种方式,不但有利于患者排便与吸收消化,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不适感觉,提升舒适度。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和护理满意度情况。
1.4 疗效判定
护理满意度使用该院自制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时间为出院前,共分为满意,较满意与不满意三个级别,计算总满意率。
治疗标准参照我国卫生部最新颁布的关于糖尿病合并肝硬化临床诊治标准,对患者进行结果判定,详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级别,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方法
该实验使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方式计算,当P<0.05时,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情况
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87.14%;观察组护理质量总满意率为97.14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较好,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结果比较情况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4.29%,观察组为81.43%,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硬化属于典型慢性消耗性疾病,其病理表现为肝脏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形成假小叶。
肝脏在代谢过程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3],一些与肝脏有关的疾病均会引起糖代谢异常,肝硬化者出现血糖异常现象,临床上将其称之为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和单纯肝硬化相比,DM合并肝硬化的预后情况不良,在治疗上相对困难,该疾病的临床护理也并非单纯性两种疾病叠加式护理那样简单[4]。
由此能够看出,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极具现实意义。
实施合理护理方式,对于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来讲尤为重要。
因为该疾病有着病程长,康复慢的特征,因此护士必须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合理使用药物,可促进疾病转归,实施药物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良好饮食与运动干预,对患者疾病转归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该次实验的相关研究结果中能够看出,无论是在治疗效果还是护理满意率上,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较好,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在根本上证实,对于糖尿病合并肝硬化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起到满意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于爽,兰红艳,刘彦彦.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社区医学杂志,2011(22):71-72.
[2] 钱红梅.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伴发感染患者的护理[J].安徽医学,2009(12):1476-1477.
[3] 李宁,杨茂君.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生物治疗的护理体会[C]//2014年河南省糖尿病教育暨规范化管理学术研讨班论文集.2014:4.
[4] 迟丽梅,齐晓红,苗娜.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用草酸铂后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4(9):61.
[5] 李玉.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生物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