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现代畜禽养殖技术丛书--肉鸡篇(第一章肉鸡生产)第一节肉鸡营养素及功能要想养好肉鸡,必须科学地配合饲料。
首先要了解肉用仔鸡必需约营养成份,这些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
以及肉用仔鸡各生长阶段时营养的需要量。
一、能量肉鸡生长的体组织,维持生命活动和维持正常体温所需的能量来自饲粮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鸡摄入的能量可用于三个途径,用于活动,转变成热,以体组织的形成贮存在动物体内。
日粮的能量超过动物维持正常生长活动和功能所需的部分以脂肪形式贮存于体内。
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不是都能被鸡所利用的,不消化的物质从粪中排出,粪中也含有能量,饲料的能量减去粪中的能量才是被鸡消化吸收的能量,称为消化能(DE)。
因为排出的粪并非全部来自饲料。
还含有消化道内肠道脱落的表皮细胞和分泌的消化液等。
所以这种消化能称为表现消化能。
饲料在肠道消化时也会产生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气体而排出体外,其中也含有能量,被吸收的养分,也有不能被利用而从尿中排出。
因此,饲料的表现消化能减去甲烷能和尿能称为代谢能(ME)。
一般采用的单位是兆卡/公斤或兆焦/公斤。
肉鸡采食的所有饲料,其主要都分是用于能量,代谢能与其它营养物质有一定比例要求,因而在配合鸡饲料时要注意代谢与其它营养的比例。
这是饲料营养中最重要的原则,能量是其它各种营养素的载体。
二、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
同时也是肉鸡产品的主要成份。
饲料蛋白质被鸡采食后,首先在胃中被胃蛋白酶分解为蛋白体,进入小肠后被胰蛋白酶和小肠蛋白酶分解为多肽,最终分解为各种氨基酸而被吸收。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它们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⑴必须氨基酸是指在鸡体内不能合成,合成速度慢和合成数量不够鸡生长和生产需要,必须由饲料中供给的氨基酸。
⑵非必须氨基酸是指鸡在体内用其它氨基酸或非蛋白氮合成,不必要以饲粮中供给的氨基酸。
三、脂肪脂肪是细胞原生质的成分。
但鸡在形成体组织和修补旧组织时,可在体内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不需由饲料供给。
脂肪在代谢过程中热能增耗相对较小,即以热的形式损失较小。
因此,在鸡日粮内以部分油脂代替碳水化合物,即使同等代谢能代替,也可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但应注意,如果使用油脂提高了日粮能量浓度,则应注意适当提高饲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水平,以防蛋白质营养不足。
四、矿物质矿物质是鸡体组织和细胞,特别是形成骨骼最重要的成分。
钙、磷和镁是身体的结构物质。
矿物质在代谢中也起重要作用。
锰、锌、铜、铁、碘、钴是辅酶基。
激素或某些维生素的组成成分,磷在体内几乎每个反应都不能缺少。
畜禽需要的矿物质元素有13种,应该在配合饲粮时考虑,如常量元素钙、镁、钾、钠、磷、氯、硫,微量元素铁、铜、钴、锰、锌、碘。
有些地区土壤中缺乏硒,要注意添加。
五、维生素维生素是一组化学结构不同,营养作用和生理功能各异的化合物。
它主要的功能是控制与调节代谢作用。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都不能缺少它相应的维生素。
鸡需要的维生素虽甚微,但变异很大。
鸡饲料中需要13种维生素,其总量约占饲粮的万分之五左右。
但缺少任何一种维生素都会造成生长迟缓,生产力下降,抗病力弱,甚至死亡。
1、脂溶性维生素⑴维生素A有多种生理作用,A含量不足会使鸡患夜盲症。
维生素A的另一个作用上皮组织结构完整和健全。
有促进幼禽的生长,促进骨骼正常发育的作用。
⑵维生素D:有帮助钙磷吸收与在骨骼中沉积钙磷的功能。
D不足可导致机体矿物质代谢紊乱,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发生佝偻病,引起鸡产软壳蛋和引起骨软症。
⑶维生素E:维生素E是一组有活性的酚类化合物,能改善氧的利用而促使组织细胞呼吸过程恢复正常。
维生素E又可作为抗氧化剂,防止易氧化物质维生素A、D及不饲和脂肪酸在消化道及内源代谢中氧化,还能保护富于脂质的细胞膜不被破坏。
维生素E不足,易出现肌肉营养不良的白肌病,心肌损伤、肝坏死,雏鸡发生渗出性素质,渗出液大量累积,形成皮下肿与血肿,还有脑软化症等。
⑷维生素K:主要作用为催化肝脏中凝血酶原与凝血活素的合成,凝血活素促使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
雏鸡维生素E不足皮下出血出现紫斑,孵化率降低等。
2、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B组和维生素C,B组维生素中有硫胺素、核黄素、泛酸、烟酸、吡醇素、叶酸、生物素、胆碱及维生素B12。
B组维生素主要作用为细胞酶的辅酶,催化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的各种反应。
水溶性维生素几乎不在体内贮备,缺乏时就会降低体内一些酶的活性,阻抑相应的代谢过程,影响家畜的生产力和抗病力,但在较长时间缺乏才表现出来。
第二节肉鸡生产一、肉用仔鸡生产的特点1、早期生长速度快一般肉用雏鸡的出壳重是40克,饲养56天体重达到或接近2000克左右,大约是出壳重的50倍,世界新记录是2880克,大群测验世界记录是由“罗斯”肉鸡获得,56天达2760克体重。
2、周期短、周转快国内肉用仔鸡8周龄达到上市标准体重,出栏后2周时间打扫消毒鸡舍,10周一批,一年可生产5批。
一间能容纳2000只的鸡舍,一年能生产1万只肉用仔鸡。
3、饲料转化率高肉用仔鸡的饲料转化率目前许多国家已接近2:1的高水平,虽然肉鸭的生长速度更快,49天3000克左右,但饲料效率却低得多,先进水平仍在3:1左右。
肉用仔鸡通过提高早期生长速度来缩短肥育期。
在7周龄上市可进一步提高饲料转化率,很多资料证明已经突破2:1的大关。
4、密度大,房舍利用率高与蛋鸡比,肉用鸡安静,不活泼好动,除了吃料饮水外,很少斗殴跳跃,特别是肥育后期由于体重迅速增加,活动量大减,虽然密度随着鸡的生长而增大,但是室内空气的污浊程度很小,灰尘不多。
只要有适当的通气条件,就可加大饲养密度,一般厚垫草散养,每平方米可养12只左右,比同等体重同样饲养方式的蛋鸡密度增加1倍。
5、有利于大规模机械饲养,劳动效率高肉鸡饲养无需鸡笼设备,只要在舍内安装料槽,采用链条式送料,机械化饲养就可以。
饮水采用自动饮水器或自流水。
这样就可提高劳动效率,每人饲养数1.5—2.5万只。
广州白云山鸡场每人饲养4500只,美国勃洛克鸡场每人养肉鸡8万只。
二、肉用仔鸡的饲养方式1、厚垫草散养厚垫草散养肉鸡是目前国内外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
主要优点是设备投资少,简单易行,可减轻胸囊肿程度。
缺点主要是球虫病难以控制。
药品和垫草费用较多。
垫草散养是在舍内水泥地面铺上10—15厘米左右厚的垫料,垫料要松软,吸水性强。
不发霉,不能过长,以5厘米为宜。
可用玉米秸,刨花锯末,稻草等,也可以混合使用。
要加强管理,垫料要平不能露出地面。
保持垫料干燥,及时更换水槽周围的潮湿垫料。
经常抖一抖垫料,使鸡粪落在下层,由此来保持垫料松软干燥。
这种方式大多采取保温伞取暖或生火炉取暖。
2、塑料网上群养主要是在铁制或木制框架上铺一层塑料网,将肉鸡放在上面。
可减少腿疾和胸囊肿,提高出栏率,这种方法使鸡粪落入网下,减少感染机会,对球虫病的控制效果显著。
3、笼养笼养早在70年代初期发达国家就已经出现,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有相当大的进展,但此种方法仍不普遍。
主要原因是笼养肉仔鸡的胸部囊肿严重,影响商品合格率。
笼养肉鸡优点主要是:①增加饲养密度1倍以上,更有效地提高鸡舍利用率。
②可提高饲料效率5~10%,降低总成本3~7%。
③节省抗球虫药的费用。
④不需垫料,节省开支,提高劳力效率。
⑤便于公母分群饲养,加快增重速度。
三、肉用仔鸡的环境条件1、温度肉用雏鸡出壳后的体温是39—41℃,当外界温度与体温相差8℃以上时,容易造成死亡。
前2周雏鸡恒定自身体温的机能较差,需要依靠环境温度来调节。
第一周龄需温度32—35℃,第二周龄为29—32℃,第三周龄为26—29℃,第四周龄为23—26℃。
以每周递减3℃的降温速度比较合适,降温太快,肉雏不易适应,太慢对羽毛生长不利。
从第5周起,环境温度保持在20—25℃对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最为有利。
5周后对温度要求不严格,影响不大,这是肉用仔鸡对温度要求的一个特点。
2、通风由于肉用仔鸡饲养密度大,生长速度快,随着体重增大,呼吸量也明显增加。
所以,必须根据气温与肉用仔鸡的周龄和体重,不断调整舍内的通风量,如4周龄每只鸡在温度20℃时,每分钟通风量应达到0.03立方米,6周为0.05立方米,8周为0.08立方米。
通风不良的鸡舍往往氨气浓度过高,一般要求氨气浓度在20ppm以内.超过浓度时间过长,可影响增重速度,饲料效率不佳。
3、光照肉用仔鸡和蛋用雏鸡的光照不同,对蛋用雏鸡的光照要求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性成熟时间,而肉用仔鸡光照的目的是延长采食时间,促时生产速度,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
光照时间一般每天23小时照明,1小时黑暗,这黑暗只不过是为了使鸡知道有黑暗一回事,免得停电时惊慌。
光照强度头三天稍强些,以10勒克司为宜,使幼雏熟悉环境,觅食饮水。
以后把光照强度减到最小强度,有2.5—5勒克司即可。
弱光能减少恶癖发生,鸡群安静,有利生长肥育,一般20—30平方米的面积有一个25瓦灯泡挂在2米处即可。
4、湿度肉用仔鸡理想的对湿度大约是60—65%,在40—72%之间鸡感到舒适。
在一般情况下湿度不是大问题,但应注意在高温和低温情况下,湿度和温度之间的平衡关系。
当温度高湿度大时,对鸡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因鸡体内热量主要通过加快呼吸来排除。
通过呼吸排除热量,在高湿度条件下,扩散的速度很慢,同时鸡呼出的湿气也不容易被潮湿的空气吸收,所以高温与高湿影响肉用仔鸡的生长。
相反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在湿度大的情况下,鸡体辐射产生的热量,大部分用于吸收过多的湿气,以致难以增加鸡舍的温度。
四、充分满足营养需要满足营养需要,是发挥肉用仔鸡生长快速特点的首要因素。
以营养科学发展为基础的日粮配合,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使肉用仔鸡生产的效益大为提高。
肉用仔鸡营养需要的三个显著特点是:①要求全价配合饲料。
②要求高能高蛋白水平,才能发挥最大的遗传潜力。
③要求日粮的各种养分比例适当、平衡,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我国目前肉用仔鸡饲养标准试行方案主要有两个明显特点:第一是能量水平偏低。
这是从我国饲料资源的实际出发,在保证一定蛋白水平条件下,要把代谢能配到3.0兆卡以上比较困难,必须增添油脂,但油脂数量有限价格昂贵,在大部分地区难以实行,宁可能量低一些,不追求最高增重速度.第二是前期蛋白高、能量低、后期蛋白低能量高,以满足各阶段营养需要的蛋白能量比,这样才能提高饲料效率。
在饲养标准的实际应用当中,前期应十分重视满足肉用仔鸡对蛋白质的需要,后期着重考虑提高能量水平,以提供符合生长规律和生理要求的适当的蛋白能量比值。
因为,如果前期蛋白能量比值小(即蛋白低能量高),雏鸡会过量地采食日粮,试图通过过量的采食来获得生长所需的蛋白质数量,进一步补足氨基酸的需要量,所以雏鸡要在氨基酸需要量得到满足时才会停止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