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每次出门去一个比较陌生的地方之前,你是否会通过电子地图查询乘车或者驾车路线?驾车远行,你是否会考虑为爱车配备一台GPS呢?这些都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成果。

从日前举办的全国地理信息应用成果及地图展览会了解到,以卫星导航为代表的测绘高科技技术应用已经随处可见,日益融入百姓生活。

(一)要让生活更加“智慧”
“现在车辆拥堵是个难题,比如大城市车辆不仅拥堵,而且停车也特难,你们有什么办法改变?地质灾害监测预防肉眼也很难及时有效监测,你们有什么措施?
车载导航是地理信息产业的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市场。

GPS车载导航设备作为一种全新概念的汽车电子用品,通过GPS导航仪结合电子地图,可以在地理信息服务、城市导航、自驾远游等方面为车主提供诸多便利。

在欧美、日本等国,GPS 车载导航仪已经成为大众的一个生活辅助工具,甚至是必需品。

目前,我国车载导航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车辆调度管理、公安、运钞车辆、港口、河流船舶的自动导引与监控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展会现场,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车载导航系统的应用主要分为两大类:车辆导航和车辆跟踪。

车载导航功能包括卫星导航定位、智能的路线规划、全程的语音提示、多种查找方式、航线纪录、存储航点等。

目前,车载导航系统在机器安装方面也越来越便捷。

车辆跟踪是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对特定车辆进行跟踪,在安防方面应用最多。

譬如,如果车辆在没有任何标识的户外出了故障,装了安防型车载GPS系统的车辆就能迅速被卫星确定出位置,得到救援。

当车辆遭遇匪徒的盗窃时,一旦发生剪拆电线、破坏设备、触动车辆等异常情况,就会自动产生盗窃报警。

未来车载导航系统越来越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可以进行交通情况实时监控,不仅能为使用者显示实时气象信息、实时SNS(社区网络服务)等信息,还可以让用户第一时间掌握前方的道路信息,协助车主调整行车路线避开麻烦。

(二)抗击自然灾害显神威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许多企业参与了这场救援,并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展的东方道迩就曾积极参与抗震救灾,该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许多航摄公司对抗震救灾工作全力支持,利用测绘技术为灾区进行航空摄影,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为抗震救灾提供一手资料,为救灾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为有关部门评估次生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提供直接依据,快速测制了震区大比例尺地形图。

许多地理信息企业和测绘部门一起为一线的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了大量测绘成果,为抗震救灾科学、有序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城市应急更高效
测绘科技在城市应急指挥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广西南宁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就是这种技术应用的一个典范。

2001年,南宁市建成了我国第一套城市应急联动系统。

该应急联动系统将110报警服务台、119火警台、120急救中心、122交通事故报警台、12345市长公开电话、防洪、防震、防空以及水、电、气等公共事业应急救助纳入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构建全国首创的所有突发公共事件“统一接警、统一出警”的应急联动体制和机制,通过互联互通,应急联动,共享各种救助资源,实现跨部门、跨警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向公众提供紧急救助服务。

市民只要拨打110、119、120、122这4个特殊号码中的任何一个,就能得到他所需要的准确、快捷、高效的紧急救助服务和突发公共事件高效处置。

该系统覆盖南宁市区和所辖两县共1.0029万平方公里范围,在地理信息技术支撑下,全市100多万门有线电话报警时,该系统可显示报警人的方位,并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显示警力分布情况,实现24小时受理市民的报警与求助电话。

该系统不仅提供了地理信息、警力分布情况等基本信息,而且提供了预案库、
知识库、专家库等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支撑平台。

可以说,有了该系统就能够更好地使政府机构联动,快速、高效地处理突发公共事件。

此外,地理信息技术还在城市规划、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考古等方面,与交通信息、商业信息等融合发挥作用,精度更高、操作更便捷的终端和信息系统的融合将使这些科技成果迅速走进百姓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