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泵行业市场分析

泵行业市场分析

2006—2007年中国泵行业子行业运行态势分析第一节电力用泵泵在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环保给排水、矿山等都大量应用。

一、发展现状及技术趋势具有节能、高效和环保功能的各种类型泵将成为未来电力用泵的新宠,特别是核电主泵、上充泵等核一、二、三级泵,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用泵,空冷机组用泵、烟气脱硫装置用泵等产品将会重点发展。

二、发展前景在未来20年中,我国电力工业将以更高速度发展。

2003年发电设备装机容量为3.9亿kW,重点需求给水泵、前置泵、循环泵、冷凝泵、冷凝器用水环真空泵、离心式除灰泵、往复式降灰泵、计量泵等主要泵种3500-4200台。

需求核主泵、上冲泵、停堆冷却泵、喷淋泵、锅炉给水泵、计量泵等核电机组用泵1400-1800台。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核电是重点支持项目,其中60万kW及以上机组约占70。

已经国家审批立项180多套。

预计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由目前870万kW增至3200-4000万的能力。

预计需主泵、上冲泵、停堆冷却泵、喷淋泵、高压安全注水泵、硼酸泵、锅炉给水泵、辅助给水泵、计量泵等工业泵5600-9000台。

第二节石化工业用泵一、国内外石化工业用泵行业发展概况近20年来,国内石化泵制造水平总体上已有很大提高,特别是部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目前国内石化泵制造企业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或外商独资企业,代表的有嘉利特荏原泵业有限公司、大连苏尔寿泵及压缩三是私营企业。

合资企业凭借引进技术和国外知名品牌在市场中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

国有(改制)企业凭借多年的人才、技术、品牌、生产能力优势,在许多高端泵制造上仍有很强的实力。

私营企业在品牌影响力和综合实力方面总体上相对弱一些。

虽然我国石化泵制造企业众多,但真正具备设计、制造高端石化泵的企业却还是寥寥无几。

80年代国内许多企业引进了当时国外较先进的石化泵制造技术,但由于在以后的创新开发等方面工作没有跟得上,致使我国石化泵技术水平在近十几年来没有获得更大的提高或飞跃。

目前我国石化泵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研发能力欠缺或根本没有研发机构的现象,一般只能简单模仿制造、应付订单生产,而没有专门从事新产品开发的设计研究机构或新材料研究机构,更谈不上新产品方面“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了。

一般认为,三个行业用泵可以代表一个国家泵制造业的总体水平,即电力(核电、火电)、军工(航天、航空、舰艇)和石化行业。

在我国石化装备领域,高端石化泵的设计制造代表着我国石化泵制造行业的总体实力与水平。

与国外先进石化泵制造企业相比,我国的石化泵制造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主要表现为首先,在系列产品的统筹规划方面,国外先进泵的系统性非常强,技术资料非常详细完善。

如全系列的性能曲线、结构变化种类、可选用的材料、配套的密封、轴承、临界转速、润滑系统、轴承寿命、最高许用转速、材料的温度-压力曲线等都非常详细,这些资料的获得是依靠大量的实验的;而国内自己开发的产品往往仅有图纸、工艺文件等,缺乏系统性和实验验证。

其次,在制造精度方面,进口先进泵在制造方面非常细致,特别是在叶轮、导叶、壳体等的流道的表面处理方面,可以说做到了精雕细刻,如日本荏原公司石化泵的过流部件表面通过手工打磨抛光,质量上和汽轮机叶片表面的粗糙度相似,近于镜面,可以说国内企业很少有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的。

第三,在产品可靠性方面,国内企业对产品的可靠性往往自己也说不清楚,如你的泵的寿命到底是多长时间,密封和轴承寿命是多少个小时,安全性到底如何,有什么证据等。

因为我们往往只有理论计算,没有实验验证,所以一旦技术交流涉及此类问题时气不壮,理不直;第四,在材料和配套件质量方面,由于我国基础材料相对薄弱,使得原材料的质量和配套件的质量总体上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如铸件、阀门、密封、监测仪表等。

第五,在产品设计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在产品设计中很少考虑经济性、系统性等,重设计轻规划等。

这与我们目前大学的专业教育有关系,相信将来会改善。

表4.1 1000万吨/年炼油厂典型泵表二、发展现状及技术趋势近年来国内石化泵制造企业对市场似乎非常乐观,因国内正在进行大规模石化项目建设,认为市场很大,但事实可能并不完全如此。

这些新建项目都是国内以前没有的1000万吨/年炼油和100万吨/年乙稀以上级项目,对国家来说都是新项目。

虽然设备很多,但对设备的技术水平、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过去提高了。

以石化离心泵为例,在海南实华、独山子石化、大连石化等大炼油项目中,关键泵大多选择全部进口或国内合资企业制造的技术方案,国内中标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少数引进国外技术的合资企业,因此主要的大泵都被国外大公司拿走了,真正留给国内的市场份额按价格计算并不是很多,国内产品情况是数量多但合同总额少,有时100台国产泵的价格不过相当于2-3台进口泵的价格。

国外产品往往是在拼品牌,国内产品往往是拼价格。

虽然国家一直倡导石化重大装备国产化,但实际进程缓慢,国产化进程落后于石化工业的发展速度。

由于原来很多泵行业国有企业的改制、合资等原因,我国大型石化泵装备的国产化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这部分市场迅速被国外公司占领,如日本EBARA、瑞士SULZER、美国FLOW-SERVE等少数几个大公司。

据说目前国内石化泵产品已没有完全自主的民族品牌,在表-1、表-2中所列的类型大多还在全部或部分进口。

许多用户认为,虽然这些关键泵国内企业也能制造,甚至是使用国外公司的引进技术,但还是不能令人放心,在选用上还存在一定的顾虑,特别是对于首台首套设备(指没有实际使用业绩的第一台设备)。

因此宁可多花钱,关键设备也要进口。

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石化泵国产化率约为85%左右,进口量约为15%左右。

为鼓励扶持我国重大石化装备的国产化工作,在即将建设的天津100万吨/年乙稀、镇海100万吨/年乙稀、抚顺100万吨/年乙稀项目中将加大国产化设备选用力度,并专门拿出一部分重大关键装备进行国产化研制,鼓励国内石化装备制造企业进行国产化攻关,其中包括乙稀装置中的冷水泵和急冷油泵等关键泵设备。

“十一五”是我国“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关键历史时期,为石化泵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发展机遇,相信必将有优秀的民族品牌脱颖而出,担负起为我国石化工业提供优质、高效、可靠泵产品的重任,为国家石化工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根据国家规划,2010年前我国将建成20多座年加工能力在1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炼油企业和年产80万吨以上的大型乙稀企业。

炼油项目主要有独山子石化、青岛炼化、燕山石化、上海石化、扬子石化、广州石化、抚顺石化、大连石化、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天津石化、锦西石化、福建炼化、广西石化、惠州炼化、海南石化、四川石化等大型炼油企业,使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4亿吨;乙稀项目主要有独山子石化、大庆石化、抚顺石化、天津石化、扬子石化、镇海炼化、上海石化、燕山石化、四川石化、南海石化、福建炼化等,使我国年乙稀生产能力达到1700-1800万吨。

此外,还有一批100万吨PTA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必将形成大量的石化泵市场需求。

“十一五”石化项目的主要特点是装置向大型化发展;向炼油和化工一体化发展;提高加氢精制比例,提高炼制进口和高含硫原油的能力。

由于石化装置的大型化,装置中所需泵设备也要相应大型化,除满足性能---流量、扬程、汽蚀、耐腐蚀要求等以外。

同时要具备高可靠性、高效率等特点,能够满足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转要求。

三、发展前景“三大化工”中乙烯及衍生物、“三大合成”材料、氨肥、钾磷肥和复合化肥等生产发展需求各类化工流程泵、耐腐蚀泵、耐磨泵和液压泵等各类化工泵10-12万台。

预计“十一五”期间石化工业需求各种工业泵将达14-15万台。

石化用泵发展方向主要是大型化、高速化、机电一体化及泵产品成套化、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特别是高温泵、低温泵和超低温泵、高速泵、精密计量泵、耐腐蚀泵、输送粘稠介质和带固体颗粒介质泵、屏蔽泵的技术将快速发展,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

“十一五”期间将新建原油高压管道5000km左右,需高压大流量输油管线泵100台/套以上。

液化天然气LNG接受站则需高效大流量输油管线泵100台/套,低压输送泵20台,高压输送泵20台。

第三节环保,城建用泵一、发展现状及技术趋势环保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十五”期间国家环保投资7000亿元,占同期DGP 的1.3%,环保产业总产值以15%的速度迅猛发展,2006年环保总产值达到2000多亿元,“十一五”期间投资将达到10000亿元,占GDP的比例将达到1.5-2%,环保产业将出现供求高峰。

水污染治理的重点是河流、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染方面。

国家投资1234亿元用于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

预计到2005年,三河三湖流域将建成1511个治污项目。

大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将以超常速度发展,预计到2005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将达到45-46%,到2010年将达到60-80%,今后5年我国新增2800万吨城市污染日处理能力,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系统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

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每年的新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100-130余座。

各类工业废水处理设施1000-1200座。

需改扩建自来水供水工程120个。

环保及城市自来水供应领域需求大型立式及潜水污水泵等环保用泵和大型轴流泵、S泵等自来水及用于河道、港口的大型挖泥船用泵约20000台。

二、发展前景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每年将新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100-130余座,各类工业废水处理设施1000-1200座,需改扩建自来水供水工程120个。

环保及城市自来水供应领域需求大型立式及潜水污水泵等环保用泵和大型轴流泵、S泵等自来水工程用泵及用于河道、港口的大型挖泥船用泵约20,000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