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定位研究与发展战略

城市定位研究与发展战略

邯鄲市都市定位研究与进展战略框架
都市定位,從最差不多的意義上說,确实是對一個都市的性質、地位和功能進行定位。

在制定21世紀頭二十年邯鄲市都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工作中,首先廣泛深入地開展都市定位研究,是高站位、整體性、集約化地把握國情和市情、把握都市現實和未來的中心環節和重要舉措。

這一研究的深入開展,無疑將使戰略規劃建立在更加科學和理性、更加開放和民主的基礎上,使戰略規劃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具有更强的自覺性和有效性。

一、都市定位研究的背景和指導思想
都市定位從本質上說,屬于歷史範疇。

是以一個都市的經濟、政治、文化、地理的歷史演變和歷史積累爲基礎,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對一個都市的性質、功能及其前景的階段性認識和把握。

邯鄲市的都市定位在公開宣傳和文獻資料中曾有過幾種不同的表述,最常用、最具影響力、感召力和公信力的要紧有三種:(1)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晋冀魯豫接壤區經濟中心,或晋冀魯豫接壤區經貿中心;(3)綜合性工業基地,或新興基礎工業基地。

這些表述從歷史、文化、區域、經濟等不同的角度
深刻地揭示了邯鄲市都市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在認識都市、把握都市,指導戰略規劃和戰略决策;在塑造都市形象、擴大對外開放,提高都市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凝聚人心、鼓舞鬥志,促進都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曾經發揮了幷將繼續發揮其重要作用。

然而,進入21世紀的今天,特別是經過了25年改革開放和90年代初地市合幷以後,邯鄲市的政治、經濟、文化、資源、都市建設及其外部環境等各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黨的十六大按照“三步走”的戰略構想,又提出了21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和“工業化、都市化、開放型”的戰略方針。

新的都市變化和新的歷史任務,內在地和外在地要求我們對邯鄲市的都市定位重新進行認識和評價,以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都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科學制定和有效實施。

也确实是說,新時期的都市定位研究應當與時俱進,賦予其新的歷史使命和時代特徵;應當適應市情和國情變化,緊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工業化、都市化、開放型”這一時代主題;應當有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

我們認爲,這是這次都市定位研究應當確立的一個差不多指導思想。

具體地說,這次都市定位研究在遵循區域性、功能性和獨特性等這些都市定位一般原則的基礎上,應當努力達到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1)有更强的戰略性、目標性的特徵。

要在把握一個都市的歷史、現實和未來內在聯繫的基礎上,使其與21世紀頭二十年這一歷史階段建立起一種戰略性的聯繫,使都市定位具有更多的前瞻性、激勵性和導向性方面的價值。

(2)有更强的工業化、都市化的意義。

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和必要途徑,因而也是賦予新時期都市定位的歷史使命。

(3)有更多的地域化、國際化的色彩。

既要考慮到都市所在區域的特點,在區域中的地位、功能和優勢,又要從宏觀上把握地域分工和國際分工的發展變化及其對本區域、本都市開展對外合作與交流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影響,從而趨利避害,揚長避短,建設一個真正的對內對外全面開放型的都市。

(4)有更多的主導性、動力性的因素。

由于都市區域地位的相對性和功能作用的多元性,都市定位能够是多層面、多角度的,但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都市定位要抓住那種與特定的歷史使命有更直接、更內在聯繫,有更强關聯性和主導性的功能特徵。

以這種功能特徵爲基礎、爲核心的都市定位,無疑具有更强的動力學、戰略學和發展學的意義。

二、邯鄲市都市定位的表述、內涵和依據
根據上述都市定位的背景分析和指導思想,在歷史、現實和未來相聯繫,區域、功能和品質相統一的把握中,我們認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邯鄲市都市定位的差不多表述爲:“以名城、區位、資源三大優勢爲依托的中原最重要最具活力的新型製造業基地”。

簡稱“三優一地”;其主體表述是:“新型製造業基地”。

具體內涵如下:
1.新型製造業基地
即“以優質重化製造業爲基礎,以精深輕型製造業爲重心,以高新技術製造業爲先導”的“三位一體”的新型製造業基地。

其中,“新型”及其所屬的“優質”、“精深”、“高新”表明品質和水平;“製造業”及其所屬的“重化製造業”、“輕型製造業”、“技術製造業”說明性質和結構;“基地”展示地位、功能和作用,示意大區域、大邯鄲。

(1)優質重化製造業基地:要紧包括電力、冶金、建材、機械、化工五大工業;
(2)精深輕型製造業基地:要紧包括食品、醫藥、紡織、服裝、陶瓷五大工業;
(3)高新技術製造業基地:要紧包括環保設備、精細化工、生物工程、光機電一體化四大工業。

因此,“三位一體”的新型製造業基地又可具體表述爲“五重五輕四新”十四大新型製造業基地。

2.中原地區最重要最具活力
該表述表明“製造業基地”在晋冀魯豫中原區域的地位、作用、品質和水平,及其更廣闊範圍內的吸引力、輻射力、形象力和影響力。

(1)就區域而言,“中原地區”承東啓西,連接南北,有更多的地帶性、地域性和中樞性、集散性、轉換性的特點。

更易于與東中西三大經濟地帶、京津唐環渤海地區,乃至京津石鄭太濟大都市圈及其長江三角洲和沿江經濟區的大視野相聯繫,較之“晋冀魯豫接壤區”的傳統經濟協作區而言,具有在一個更廣闊、更具延展性的經濟文化大開放區中,開發利用市場與資源,特別是發展資金、科技和人才方面的協作與聯繫,發揮製造業在多級開放系統中集聚、轉換與擴散功能,形成區域和中原經濟帶增長極的戰略內涵。

(2)就地位而言,“最重要”的理想境地是:最大最强最優。

它是區域、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五者內在統一的規定性。

中原南部鄭州,北部京津石、東部濟南、西部太原差不多上國際級、全國級、省會級的
重量級都市,比較而言,邯鄲市製造業定位在“中原最重要的”或“中原最大的”層面上是積極而又適宜的。

(3)就品質而言,“最具活力”强調“新型製造業基地”所具有的技術性、治理性和精神性的內容,所具有的改革性、開放性和發展性的氣勢和形象,所具有的奮發向上的力量和勇氣。

它是現代都市定位中最內在和最具核心競爭力的規定性。

3.名城、區位、資源三大優勢
這是新型製造業基地得以形成,賴以生存、發展和壯大的基礎、條件和
環境。

優勢的選擇和認定應具有四大特徵:客觀;被公衆認同;相對穩定;有相關開發和利用價值。

(1)名城優勢要紧是指:
①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這是都市對內對外多層次開放和製造業開發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最寶貴、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文化資源和品牌資源。

它將賦予“新型製造業基地”以生動、深厚而獨特的都市文化背景、文化品行和文化內涵。

②國家老工業基地。

這是建設“新型製造業基地”的歷史條件、産業
基礎和增强“製造業基地”公信力的重要口碑。

(2)區位優勢要紧是指:
①重要的內陸交通樞紐。

這是製造業基地高集散功能的必要條件和有利條件。

②晋冀魯豫接壤區經貿中心。

這是製造業基地低成本、高效能開發利用區域市場資源的地理優勢和有利條件。

③中原中部中心都市。

從我國三大經濟地帶劃分上具有承東啓西,吸納、傳遞和轉換東西經濟、技術和文化資源的戰略意義。

④河北南大門。

在聯結我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上,特別是在開展京津冀渤海經濟區與長江三角洲和沿江經濟區的南北對話上,具有吸納、中介和樞紐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資源優勢要紧是指:
①礦產資源。

以邯鄲西部本地資源爲主體,以毗鄰山西資源爲延伸。

②農產品資源。

以邯鄲東部農業爲主體。

③文化旅游資源。

以邯鄲市區和周邊縣區旅游資源爲主體,以四省接壤區文化旅游資源爲延伸。

④動力資源。

以邯鄲本地資源爲主體,以區域和全國資源爲輔助。

如上所述,“新型製造業基地”是區域、規模、結構、品質和效益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