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回归初心 共启愿景 打造助力工行基业长青的“双满意”现代企业大学

回归初心 共启愿景 打造助力工行基业长青的“双满意”现代企业大学

2018金融言行我心中的培训每每说到理想中的培训,我总会想起一个情形:历任美国总统,每当海外出现紧急情况和危机时,第一反应就是:我们最近的航空母舰在哪?在美国总统心目中,航空母舰是国家利器,是可信赖可依靠的利器,也是美国在全球拥有话语权的底气。

工商银行是宇宙行,是银行业的航空母舰。

有朝一日,当工商银行这艘航空母舰遇到挑战、遇到危机、遇到难题、遇到机会,需要作出战略思考和决策时,我们的企业大学如果能成为高管传播理念,研究重大战略决策,汲取智慧的首选平台,成为新理念的诞生地,成为高管出入最频繁的场所之一,我想,我的梦想就实现了。

或许你会说,这个梦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很骨感。

这样的梦想能实现吗?我也是经常这样问自己的。

有一次我去阿里巴巴参观,注意到阿里园区墙上有这么一句话:梦想不足以让你到达远方,但是到达远方的人一定有梦想。

听完阿里管理层关于阿里巴巴发展历程的介绍,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样一句话,“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马云的许多决策看似天马行空,在他提出时,很多人觉陈华蓉专题落实三年规划怎么干回归初心共启愿景打造助力工行基业长青的“双满意”现代企业大学S TAYING TRUE TO THE MISSION OPENING UP THE NEW VISION28得他异想天开,是忽悠,但因为他自己相信自己的判断,他的管理团队相信他,所以最终得以实现,成为让人看得见的现实。

因此,相信就是动力,因为相信,因为有动力,我们就能耐得住寂寞,就不会急功近利,就会执着于我们的目标,直到目标实现,梦想成真。

每次去分行调研,与分行的领导和同事沟通,我们都能够深深地感受到“有效的培训”被迫切地需要,感受到行长们对工行培训部门,对工行培训人所寄予的希望。

其实,他们就像是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将士,他们也非常希望在战斗间隙能够回到后方基地补充给养,然后带着新的装备、新的给养和必胜的信心,重返前线,再立新功。

这给了我们一种责任感,一种价值感。

蒋伟行长,2016年底任职天津分行行长后,他把分行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难题直接归因为人才问题,2017年初,他打电话给我,希望杭院能够帮助分行从人才选拔开始介入,参与到分行人才的培养培训中。

2017年9月,学院组成跨部门的项目组,从笔试开始介入,经过两天两夜的面试,配合分行确定了50名正处后备、100名副处后备干部的培训对象;2018年春天,又用同样的办法选拔了300名网点负责人后备的培训对象。

确定参训学员后,我们在大量需求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为天津分行的50名正处后备、100名副处后备分别策划实施了35天的现场学习项目,到2018年5月下旬,这两批干部共150人的现场学习全部结束。

目前我们正在实施300名优秀青年骨干培训项目,也就是网点负责人后备培训项目。

由此,天津分行三个层级的人才储备池开始形成,分行党委副书记、分管人事的刘惠新副行长在培训结业时由衷地感谢杭院,他说:现在用人时再也不会有“捉襟见肘”的感觉了!天津分行在遇到困难时,想到了学院,想到了培训!这给了我们信心。

我希望,有朝一日,有更多的行长,有更多的专业部室和条线的负责人,在思考和解决发展问题的时候,会想到找工银大学,找工行培训人,我想那个时候,离开我心中理想的培训就不远了!培训的初心、使命和愿景初心,是最初的发心,是我们做事情一开始所抱持的信念,是本源。

回归初心,就是回溯本源,坚定最初的信念,澄清肩负的使命。

唯有如此,方能不断趋近美好的愿景。

工商银行的初心是什么?去年底的改革发展研讨会上,易会满董事长提出工商银行的新愿景,这个新愿景的内涵之一就是坚守本源,扎根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

这个本源就是初心。

易会满董事长说,不管我们所处的阶段、环境和具体任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不管我们在新的征程上走出多远和走到多辉煌的未来,我们都不能忘记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不能丢掉我们事业启航时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创新奋进的气质。

他还说到,新时期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仍然复杂多变,我行要始终专注于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初心,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新理念、新服务、新实践,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振兴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那么,工行教育培训工作的初心是什么?6月初在北京房山举行的“培训条线联动培训班”上,教育部宋翰乙总经理发表了题为“不忘初心,立足本源———我眼中的培训,我的理想国”的演讲,表达了他对教育培训工作初心的理解: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提高全行干部员工履职能力,增强对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提高个人和组织的绩效,支持全行战略的实现。

由初心出发,宋翰乙总经理跟大家一起探讨了教育培训的发展愿景和使命,经过讨论,大家达成的共识是:未来三年,我行教育培训工作要围绕集团战略转型和经营发展需要,以“点燃你我梦想,成就工行卓越”为新时期理念,切实肩负“基业长青,人才为本”职责,着力打造具有工商银行特色、彰显行业风范的教育培训品牌,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员工队伍,为我行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现代金融企业的愿景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人才支持。

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基于这一出发点,包括接下来要进行的工银大学组织架构的搭专题落实怎么干三年规划292018金融言行建,各个组织单元的职能划分,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业务运营流程的建立,甚至业绩考核的根本标准,都要基于服务全行战略目标实现这一初心。

这是我们工行培训人共同的愿景和使命,也是教育培训三年规划制定的初衷,对杭院确立新时期的愿景和使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也正是基于对教育培训工作初心的坚持,近年来杭院在对“四个角色企业大学”和“双满意学院”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达成关于自身愿景和使命的共识,而且不断清晰其外延,丰富其内涵,且日益坚定这一信念。

杭院的新愿景愿景是一个组织对它要实现的“美好未来”的描绘,是一张“蓝图”,是组织中所有人憧憬的未来。

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杭院是不是应该有新的愿景表述。

特别是在去年底全行改革发展研讨会上,易会满董事长提出了工商银行新的发展愿景,这个月“2018—2020教育培训规划”正式发布,再加上今年杭院要出台新的三年规划,这让我觉得更有必要重新思考和明确学院新的愿景。

其实,早在2014年提出向“企业大学”转型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了关于杭院愿景应当如何的探索。

2014年,我们首次提出杭院要向“企业大学”转型,提出要做“四个角色”,即业务部门合作伙伴、员工发展顾问、战略落地助推者和企业文化传播者,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在内涵上不断趋近企业大学。

2015年我们把“四个角色企业大学”作为学院发展目标写进了三年规划;2015年我们还提出了“双满意学院”的建设目标;之后,我们又进一步提出要建设“‘双满意’的现代企业大学”,即“学员是我们的客户,是我们服务的对象,‘让学员满意’是学院生存的基础;员工是学院的主体,是我们赖以发展的动力源泉,‘让员工满意’是学院发展的保证。

”2018年,是工行新三年规划的起始之年,总行党委提出了工行的新愿景,那就是:“打造价值卓越、坚守本源、客户首选、创新领跑、安全稳健、以人为本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现代金融企业。

本规划期,是我行由传统大行迈向现代化强行的第一阶段。

到2025年,工行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也是股改上市第二个十年发展纲要完成之时,要全面实现现代化强行的关键跨越。

做大做强之后,更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化小成为大成,积跬步以至千里,迈向‘基业长青百年老店’这一新目标。

”基于此,我们结合多年探索和实践,将杭院的新愿景界定为:打造助力工行基业长青的“双满意”现代企业大学。

从“四个角色企业大学”到“‘双满意’的现代企业大学”,再到“助力工行基业长青的‘双满意’现代企业大学”,这3个关于学院长远发展目标的提法,是在新时期工行新愿景的框架之下,对学院发展目标认识的不断发展,也越来越趋近学院应有的价值贡献。

一方面,工行的新愿景为学院的愿景描述注入了新的内涵。

学院的蓝图一定是在总行的大蓝图大框架之中的,“助力工行基业长青”既是我们对学院在实现工行新蓝图中的作用界定,也是对工行“迈向基业长青百年老店”新目标的一个直接链接。

另一方面,学院的新愿景更趋近学院应有的价值贡献。

新愿景涉及所有的利益相关方:一是我们的“客户”。

我们的客户,主要是我们所处的组织,也就是工行的各级组织,像“业务部门合作伙伴、战略落地助推者、企业文化传播者”等,主要是针对我们的客户———工行各级组织层面的表述;二是我们的用户。

用户是产品的使用者。

我们生产的教育培训产品的直接使用者和体验者,就是工行员工个体,如“助力员工成长”,就是面向用户———工行全行员工的表述。

三是我们的员工,“员工满意”就是考虑到了这第三个利益相关方。

因此,“助力工行基业长青的‘双满意’现代企业大学”既是一种更趋完整的表述,也更趋近学院应有的价值贡献。

“打造助力工行基业长青的‘双满意’现代企业大学”,这是杭院的未来蓝图,是杭院人将要竭尽全力不断趋近的目标。

在我的理想中,未来的杭院,应该对它的员工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员工以在杭院工作为骄傲;未来的杭院,应该对其学员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学员以能体验杭院培训为自豪;未来的杭院,应该被总行各部室、全行各机构、各条线视为最可信任、最可依赖的人才培养基地、文化传播基地和聚合创新基地,应该成为系统内培训院校的专业示范基地。

(作者系中国工商银行杭州金融研修学院院长)专题落实三年规划怎么干302018金融言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