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教案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难点: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动态过程。
教学切入点:从“伟大的奇观”切入课文,带动阅读。
阅读点:课文的2—5自然段。
板书设计1.海上日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这真是伟大的奇观!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范读课文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二、整体感知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重围:层层包围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
观,景象三、默读课文,从课文文中找出赞美海上日出的句子。
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奇观!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4、“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
四、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1)读文,“奇观”?(2)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五、练习朗读全文。
六、作业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导语引入,复习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学了《海上日出》这篇课文,通过学习,同学们都被作者生动的描写所吸引,都想亲眼看一看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今天,老师带来了海上日出的录像片,大家想现在就来欣赏吗?老师提个问题大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内容?1、整体感知。
(放录像片)2、复习提问。
(板书:常常看,晴天时,有云时,伟大奇观)二、交待任务。
通过刚才欣赏,大家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海上日出景象壮美,作者的文笔更优美。
那么,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观察,生动描写出。
海上日出这一自然的伟大奇观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未深入学习。
三、学习新课。
1、打开预习本,结合预习中的有关这一段的思考题来学习。
(具体讲一讲晴天日出的景象。
2 、按作者观察的顺序,学生讲课文中的句子。
(板书:一片浅蓝,一道红霞)3、小结:日出前,蓝天彩霞,颜色鲜亮。
那么,太阳出来时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结合录像中的画面,继续学习。
①板书:小半边脸(看画面)②幻灯出示:“太阳……使劲儿向上升。
”一句。
a谈理解。
b欣赏画面。
朗读体会。
③理解“冲破W跳出”“红亮”“光彩”等词语。
4、小结。
5、朗读第二段。
6、尝试背诵。
7、小结:“晴天日出”一段,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首先,作者是按日出的先后顺序来描写的,在叙述时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并展开了合理的想象。
正是这样细致观察才把晴天日出景象描写得生动传神。
晴天日出壮观雄奇,那么,有云时日出景象又是怎样的呢?下面结合预习中的第三题,同学自己学习。
(二)学习第三段。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小黑板出示课后三题中的两个句子。
②读题。
③填空。
④这两个句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一边欣赏图画(贴挂图),一边观看录像来讲。
3、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描述,我们感觉晴天日出壮观无比,有云日出也别具一格,每个人看后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三)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
2、(幻灯出示)学生谈理解。
3、改成陈述句后与原句比较。
4、朗读。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大家回忆一下这节课,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是呀,像海上日出这样伟大的奇观,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很多很多。
要想领略它们的美,大家必须认真、细致地去观察。
如果你在观察时做到了有顺序、抓特点,展开了合理的想象,那么,老师相信,你们也会写出像《海上日出》这样优美的文章来的!鄂教版语文五下:《暴风雨》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真阅读,感悟课文,体会暴风雨来临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风雨过后,万物争荣的景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真阅读,感悟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暴风雨来临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风雨过后,万物争荣的景象。
教学切入点:抓住课文第12自然段中“狂暴的大自然”和“绚丽的早晨”展开阅读。
阅读点:课文的7—11自然段。
教学课时:1板书设计:2、暴风雨大自然如此神奇大自然那顽强的生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1、“暴风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可以带来灾难,令人恐惧,也可以以它的气势,使人振奋,尤其是暴风雨过后,大自然展现的是江山似景、风景如画的另一番景色。
2、老师先给大家看一段片子。
(放暴风雨),看完刚才的片子,请你谈一谈刚才的片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3、今天,意大利作家弗拉里斯为我们带来一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寓意深刻的著名散文《暴风雨》。
二、分小组进行学习。
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1)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写作顺序。
3、检查第一次自学情况:(1)每个小组成员任选一部分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后评议。
(2)讨论每段内容:①暴风雨之夜的情景(时间先后顺序)②黎明雨过天晴的景象(由近及远)4、第二次进行小组学习:要求:这一次主要是品位、感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下几点在讨论时师注意点拨:)①第一自然段写雨前,突出“闷热”“闪电”“雷声”②雨来时的势头。
“瓢泼”“撕开”“倾注”等写出了雨势之凶猛。
③写狂风声音—力量(震撼人的心灵)④写雨(有何不同?)由惊恐—放松、舒展。
⑤将雨后的景色与雨前相比较来学习,讨论三、大组交流1、、在这么多的景物中,一定有你自己认为写得比较好的景物吧!请你用最优美的语调来读一读,并且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2、小结:你们的朗读给课文增色不少。
你们的观点表示你们自主阅读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我们不难看出,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紧紧抓住夏季暴风雨前后景物变化,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恰当地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是如此神奇。
3、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再一次走进暴风雨,体会大自然那顽强的生命力。
(对比读、个别读、齐读。
)4、一篇好的写景文章,不光要有精彩的景物描写,还必须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具体的景色中去,做到情景相融。
那么你认为这篇文章,想要通过暴风雨,告诉大家什么呢!(理解最后一段)5、总结:学完这篇课文,希望不仅在写作上能带给你启发,而且要能理解这暴风雨所给你带来的人生哲理。
四拓展学习:1、介绍《海燕》这篇文章2、听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鄂教版五年级下:《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对湖水的描写和对湖周围风光的描写,从中体会到青海湖梦幻般的美。
教学准备青海湖风景图(挂图或网络)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湖泊?2.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青海湖(板书),作者还说它是梦幻般的湖(板书)。
你想了解它吗?二、学生自主阅读: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个人,小组等)阅读课文,想想并讨论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了青海湖。
2.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认真读一读。
3.小组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全班交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1.教师引导:作者来到青海湖畔,“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
作者虽然介绍了在这幅画卷里是“绿茵茵的草滩”,长满“黄灿灿的油菜花”和“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但相比之下,重点写的是什么?2.(1)这节开头的“抬眼望去”,望见了什么?(2)眼前的美景使作者想到了什么?(3)作者幻想到了什么情景?3.从哪儿看出青海湖的物产资源很丰富?4.组织讨论:“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句话的意思。
引导学生根据并联系课文内容来讲。
5.交流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朗读时要把惊奇、赞美、被陶醉的感情表达出来。
四、课外延伸:1.鼓励学生摘录、背诵文中的好词佳句。
2.鼓励学生课外去寻找有关青海湖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支寻找其他湖泊的资料鄂教版语文五下:古诗诵读《江南春》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诵读导入L、指名读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二、揭示课题1、《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2、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
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三、自学古诗1、自由诵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6、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7、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8、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背诵古诗四、小结两首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抄写生字词两遍。
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