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第十章根类生药1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第十章根类生药1


【化学成分】主要有效成分为芍药苷。现行版
《中国药典》规定,白芍所含芍药苷不得少 于1.6%。
【理化鉴定】
鞣质反应:横切面加三氯化铁显蓝色,尤其是在维 管形成层及木薄壁细胞部分较为显著 【含量测定】 【药理作用】 (1)镇静镇痛 (2)解痉挛 (3)扩张血管 (4) 抗菌消炎
【功效】
性微寒、味苦、酸能养血柔肝,缓中止 痛,敛阴收汗。
川乌 Radix Aconiti 附子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来源】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卡氏乌 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的干燥主根
(母根); 附子为卡氏乌头的干燥子根(块根)
加工品。
【采制】
一般于栽后第二年6月中旬采挖,将子根与母根分开,洗净 泥土、须根。母根晒干称川乌。子根习称泥附子,加工成:
双子叶植物根
外表有木栓层(粗糙)
有一圈(形成层)环纹 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纹理
中心无髓,木部比皮部大
单子叶植物根 外表无木栓层,有表皮 (较平滑) 有一圈(内皮层)环纹 无放射状纹理(有限外韧
型维管束) 中心髓部明显,皮部比
中柱大
二、显微鉴别: 1、组织构造 (1)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具有次生构
板蓝根 Radix Isatidis
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 一种中药材。中国各地均产。板蓝根分为北板蓝根 和南板蓝根,北板蓝根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tinctoria L.)和草大青(I. indigotica Fort.)的根;南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 (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的根茎 及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
以根长、肉肥、皮细,黄 白色者为佳 。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有促进蛋白质合成、抗炎、镇痛、抗生育 等的作用
【功效】
性平、味苦、酸。能补肝肾、强筋骨、逐 瘀通经、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 力、肝阳眩晕等。
川牛膝 Radix Cyathulae
【来源】苋科川牛膝 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的根
木 质 部
皮层
韧皮部 形成层 木质部
[化学成分]
1.双酯类二萜生物碱(强毒性)主要有乌头碱、新乌头碱等。 此类化合物有C8-OH乙酰化,C14-OH芳酰化结构而具强烈毒性。 2.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胺等,其明显毒性减小。 3.其他生物碱成分:去甲乌药碱(higenamine)、 棍掌碱等。
附子性大热,味辛、甘,有毒;能回阳救逆、补火助 阳、逐风寒湿邪。用于治疗忘阳虚脱、肢冷脉微、宫冷、 心腹寒冷、寒湿疲痛等症。
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犀 角同用!
习题:试述附子商品药材及其鉴别特征功效上的区别。
答案:
附子按其加工方法,商品药材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⑴鉴别特征:
[植物形态]
蒙古黄芪 草本,主根长而粗壮。茎直 立,奇数羽状复叶;具托叶。总状花序 腋生,常比叶长;花冠蝶形,旗瓣长圆 状倒卵形,翼瓣及龙骨瓣均具长爪; 二体雄蕊。荚果膜质,膨胀成半卵圆形。
总状花 序
[植物形态]
膜荚黄芪 羽状复叶互生, 小叶片较大,卵状披针形 或椭圆形。总状花序;花 冠蝶形,二体雄蕊;荚果。
潮润性。
黑顺片 系纵切片,上宽
下窄,具棕黑色皮,剖
面暗黄色,半透明状,
有光泽,断面角质样。
白附片 形似黑顺片,
但无棕黑色外皮,全体
黄白色,半透明状。
黑顺片
盐附子 白附片
[显微特征]
乌头横切面:后生皮层为数列 淡黄色木栓化细胞;皮层有单 个或2~3成群的石细胞,内皮 层不明显。韧皮部宽阔,形成 层环多角形;木质部导管呈“V” 字形排列。髓宽阔,薄壁细胞 中含淀粉粒。
[性状]
根呈圆柱形,表面淡棕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
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或草大青的干燥根;或 十字花科植物移蓝(Isatis tinctoria L.),以根、 叶入药。
【植物形态】
【采制】
秋季挖根或初冬采挖,掉茎叶,拣净杂质,洗净, 润透,切片,晒干。
【产地】
①菘蓝:二年生草本。主产河北、北京、黑龙 江、河南、江苏、甘肃。
附子炮制原理
乌头碱
苯甲酰乌头胺
乌头胺
[理化鉴别]
1.川乌或附子粉末醇提液 置水浴上蒸干,加醋酸搅 拌滤过,滤液中加碘化汞 钾试液2滴,产生黄色沉淀 (检查生物碱)。 2.薄层层析: 展开剂:正己烷--二乙胺
(5∶1) 显色剂:改良碘化铋钾液
川制 草 制 黑
乌川 乌 草 顺

乌片
乌头碱 次乌头碱
1.川乌与附子均具有抗炎、镇痛与局麻作用,其活性成 药 分为乌头碱类生物碱。 理 2. 附子、川乌具强心作用。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去甲 作 猪毛菜碱。 用 3. 川乌合乌头碱类具有扩张血管,起一过性降压作用。
第十章 根类生药
含义:药用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 茎的药材。
特点: 一、性状鉴别: ①形状: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等。
②表面:多有纹理,有的可见皮孔。 ③顶端:有的有根茎或茎基。 ④质地:松泡、角质、粉性强 ⑤断面: 折断面:纤维状或角质状,略平坦等。
切面: 可区分双、单子叶植物根
相同点:两药均为芍药之根,性寒,功能止痛,治 疗疼痛,反藜芦。 同中之异 :赤芍为野生芍药之根,白芍为种植芍 药之根经水煮后去根皮的木质部;赤芍止痛主治淤 血疼痛,白芍止痛主治肝郁胁痛,腹痛,血虚经脉失 养之挛急疼痛。 不同点:赤芍善于活血祛瘀,又能清肝泻火,利尿 通淋,治疗淤血证,肝火亢盛证,血淋等。白芍长 于养血,又能揉肝,敛阴止汗,治疗血虚证,肝阳上亢证, 阴虚盗汗等.
②草大青分布于长江流域,江苏、甘肃等地有 栽培。
③马蓝: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 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菘蓝根对多种细菌有作
用。 2.抗钩端螺旋体作用 3.解毒作用 4.提高免疫功能 5.抗肿瘤作用 6.对白血病作用
【功效】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凉血, 利咽。清热药;清热解毒药;凉血药
主治丹毒;痄腮;喉痹;疮肿、痈肿;水痘; 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肺 炎
黄芪 Radix Astragali
[来源]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
膜荚黄芪 A.membranaceus
(Fisch.) Bge. 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要点】
1.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 2.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较光洁或可见纵皱纹、
细根痕及横长的皮孔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 3.质坚实,不易折断。 4.切断面类白色或微带红棕色,形成层环明显,
射线放射状,呈“菊花心”。 5.气微,味微苦、酸。 以条粗、质坚实、无白心或者裂隙者为佳。
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河南,习称“怀牛膝” ,为著名的“四 大怀药”之一。
【采收加工】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 沙,捆成小把,晒至干皱后,将顶端切齐,晒干
【性状鉴定要点】 1.细长圆柱形,稍弯曲。 2.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细微
的纵皱纹、横长皮孔及稀疏的 细根痕。 3.质硬而脆,易折断,受潮则变 柔软 。 4.断面平坦略呈角质样而油润, 中心维管束木部较大,黄白色, 其外围散有2~4轮点状筋脉点 (异型维管束)。气微,味微 甜而稍苦涩。 5.味微甜而稍苦涩。
1.盐附子 将个大的子根放入盐卤(食用胆巴)水溶液中浸 泡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凉晒,至表面出现 大量盐霜,质地变硬为止。
2.黑顺片 选中等大小的子根,浸盐卤液中数日后,与浸 液共煮至透心,捞出,用水漂洗,纵切成约5mm的厚片,用 水浸漂,并加用红糖与菜油炒成的调色液,使附片染成茶褐 色,取出蒸透,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
3.白附片 加工方法与黑顺片略同,但不加调色液,煮至 透心后,剥去黑褐色外皮,纵切成薄片,用清水浸漂,蒸透, 晒至半天,用硫磺薰后再晒干。
黑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白附片直接入药。盐附子需制后才能入药。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地下块根常4~5个连生, 母根长圆锥形,侧生子根短圆锥形。 茎直立。叶互生,具短柄,掌状3深裂, 两侧裂片再2裂,裂片边缘具粗齿或缺
多环性同心环维管束(川牛膝)
异常维管束(何首乌)
(2)单子叶植物根: 一般具初生构造(表皮、内皮层、髓、
辐射型维管束)。
单子叶植物根横切面构造简图
2、粉末特征
牛膝 Radix Achyranthis Bidentatae
【来源】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
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 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赤芍 Radix Cyathulae
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iora Pall.或川赤 芍P.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其中,前者为野生 品,采收后直接晒干生用。功效擅长凉血、活血。
白芍与赤芍功效主治异同
造): ①双子叶植物次生构造发达的根(即
双子叶植物根的一般构造):
双子叶植物根横切面构造简图
②双子叶植物次生构造不发达的根 (极少数中药):
与双子叶植物根的一般构造的三大区 别是:
有表皮(无木栓层)、内皮层和髓。
双子叶植物次生构造不发达根的横切面构造简图
③异常构造: a、多环性同心环维管束 b、皮层维管束(次生皮层) c、内涵韧皮部
【产地】主产四川
【性状鉴别要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