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行政领导第一节行政领导概述一、领导的含义及其特点1.领导的含义及其特点领导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组织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统御的行为过程。
领导按权力基础进行分类,有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按行为发生的层级分类,有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和基层领导;按行为发生的领域分类,有政治领导、行为领导和具体业务领导等。
2.领导的特点①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
此系统由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三个要素构成。
②领导是动态的行为过程。
客观环境具有二重性(自在性和为我性),领导活动主体作用于客观环境的过程,表现为客观环境由“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的过程。
③领导是高层次的管理。
领导主要处理带有方针性、原则性的重大问题,独立性较强。
④领导是体现高度权威的管理活动。
领导权威表现欲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既反映领导者的权力和威望,也反映被领导者对这种权力和威望的认可与服从。
3.“领导”与“管理”①在广义或外延层次上二者具有相等性。
在现实活动中,存在着包括决策及其实施的领导,即广义的领导;也存在包括决策执行和决策制定的管理,即广义的管理。
②在狭义上二者具有本质的差异性。
领导是决策,管理就是对决策的执行。
③二者广义和狭义的混合关系。
“管理”也是“领导”,只不过不是一般的领导,而只是低层次的领导。
二、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1.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含义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是领导、管理工作科学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其含义是:领导、管理者应由无专业业务知识转变为具有业务专长,再由具有业务专长转变为有领导、管理工作专长。
2.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意义①在实践方面,准确地认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有利于提高领导、管理效能。
a.领导、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需要;b.纠正被扭曲的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标准,是科学选材用人的需要;c.有利于提升领导、管理者的专业素质。
②在理论方面,准确地认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有利于领导、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3.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实现途径关键是各级干部要树立起第二个专业化的转型意识,抓紧自学,接受各种培训、进修,较快、较好地实现由“硬专家”向“软专家”领导、管理的转变,成为“双内行”(具体业务内行和领导、管理内行)的新型人才,出色地完成担负的领导、管理工作。
三、行政领导的含义、特点和作用1.行政领导的概念行政领导是指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拥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管理目标所进行的组织、决策、指挥、控制等活动的总称。
2.行政领导的特点①行政领导发生在行政管理活动中;②执行性是行政领导的重要特征;③从行政管理活动的社会属性来讲,行政领导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3.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①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保证;②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过程的战略核心;③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二、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责任一、行政领导者的职位1.含义: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国家人事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按规范化程序选择或任命行政领导者担任的职务并赋予其应履行的责任的统一体。
职务和责任是构成行政领导者职位的两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2.特点:①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的。
这一特点决定行政人员,尤其是行政领导者必须围绕轻、重、缓、急程度不同的行政事务开展工作。
②职位设置有数量的规定性。
职位数量的确定要遵循最低数量的原则。
③职位本身具有相对稳定性。
行政领导的职位有法定性,即按法律规定职位,既不能随意增设,也不能随意废除;这一特点还表明某一职位的行政领导人担任职务时间长短与责任的主次对职务本身不构成影响。
二、行政领导者的职权(一)含义由法律规定的与职位相当的行政权力就是行政领导者的职权。
职权是行政领导者发挥支配性影响力的实质条件。
职权对行政领导者来说,既是他们的权利,又是他们的义务,职权是权利与义务的共同表现。
(二)职权与职位的关系1.从职权的特点来看(1)职权是与职位联系在一起的。
职权由职位衍生出来,职位的性质决定职权的性质。
(2)职权与职位具有对称关系。
职权的大小与职位的高低、责任的轻重相适应。
(3)职权是法定权力。
法律、法规不仅可以有效约束行政领导者的思想与行为,还能确保权力的稳定性,使其不能以任何形式进行私人性交易。
2.从职权的范围来看行政职权是有限度的权力,包括人事权、物权、财权、组织权。
三、行政领导者的责任(一)含义行政领导者的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二)行政领导者责任的内容1.政治责任即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因违反特定的政治义务或没有做好分内之事而导致的政治上的否定性后果,以及所应遭受的谴责与制裁。
2.工作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的岗位责任,即行政领导者担任某一职务所应承担的义务以及对成败的个人担当。
3.法律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因违反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或应付的责任。
四、行政领导权威(一)含义行政领导的权威是指建立在法律、正当程序或领导者人格魅力基础之上的可以对领导对象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指引效果的影响力。
(二)行政领导权威的意义1.坚强有力的行政领导权威使我们整合多元化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捍卫全体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实现四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2.行政领导权威是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和首脑。
(三)维护行政领导权威的原则1.维护行政领导权威,首先取决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权威2.维护行政领导权威,必须加强组织纪律建设,形成下级服从上级、全党及地方政府服从中央的高效领导机制3.维护行政领导权威,必须在各层领导集体内加强团结、密切配合并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4.维护行政领导的权威必须与维护国家法律权威统一起来5.维护行政领导的权威必须建立科学有序的权力分配体系,做到合理放权第三节行政领导制度一、民主集中制(一)含义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制和集中制相结合的一种制度。
民主制是指国家生活中,人民群众当家做主,有权以不同的合法方式参加对国家大政方针、重大决策和法律的讨论,参加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及社会事务的管理;集中制坚持在高度民主基础上实行合理集中,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是建立全党和全国的正常秩序、实现管理意志统一、行动一致的根本保证。
民主制和集中制相辅相成、互相制约,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二)主要内容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3)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二、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与行政首长负责制(一)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的含义1.集体领导是集体决策、共同负责的制度,即对重大问题,由领导集团全体成员讨论,做出决策和决定,一经决定,必须共同遵守。
2.个人分工负责制是行政领导集团内成员为执行领导集体的意志而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这是保证集体领导实现的一个重要措施。
(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的关系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是辩证的统一,是不可偏废或分割的。
集体领导是个人分工负责的前提,个人分工负责是集体领导的基础。
集体领导的决策是个人分工负责的方向、目标,个人分工负责是集体领导意志实现的途径。
(三)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指重大事务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定夺,具体的日常行政事务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行政责任的一种行政领导制度。
三、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一)行政领导者与行政活动参与者的关系制度这种制度是行政领导的民主原则最直接的要求和体现。
加强与群众联系的方法有多种,有接待日制度、对话制度、咨询制度、信访制度、通报制度、评议制度等。
(二)上下级行政领导者之间的联系制度最有利于提高行政效果的上下级联系制度的原则是统一意志、统一指挥,统一步调、统一行动。
统一的前提条件:1.对行政领导的共同使命有共同的认识;2.对对方都抱着尊重的态度(三)协调行政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的制度1.行政领导班子要有搞好行政管理工作的共识。
2.行政领导班子应主要依靠公开的、合理的制度安排来协调内部关系。
3.行政领导班子应以工作实绩和领导效果来评估自身的工作绩效,并以此作为协调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关系的客观准则。
第四节行政领导的方法、方式和艺术一、行政领导方法的含义行政领导方法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为实现行政领导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办法和程序的总和。
行政领导方法可分为两类。
1.领导制度所要求的具体广泛制约力与影响力的根本方法。
2.提高工作效率的具体可变的方法,这种方法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又称为行政领导方式和艺术。
二、根本的行政领导方法(一)实事求是的方法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三,坚持用实践检验和发展真理。
(二)群众路线的方法1.含义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2.内容第一,虚心向群众学习,有事和群众商量,把群众的指挥、经验和意见集中起来,从而实施正确的行政领导。
第二,领导骨干与广大群众相结合。
第三,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三)矛盾分析方法1.含义矛盾分析方法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原则去分析事物。
2.内容第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全面地看问题,学会“弹钢琴”和抓关键。
第三,创造条件,做好矛盾转化工作。
三、行政领导方式1.重人式、重事式与人民并重式的行政领导方式这是按行政领导活动的侧重点对行政领导方式进行的分类第一,重人式致力于简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以人为中心进行行政领导活动。
第二,重事式注重行政组织的目标、任务的完成和效率的提高,以事为中心进行行政领导活动。
第三,人事并重式则既关心人,也注重工作,做到关心人与关心事的辩证统一。
2.强制式、说服式、激励式、示范式的行政领导方式这是按行政领导者作用于下属的行为方式进行的分类第一,强制式。
行政领导者运用行政指令来规划和指挥行政人员和行政活动的参与者。
第二,说服式。
包括劝告、诱导、启发、劝谕、商量、建议等易于领导者和群众双向沟通的方式。
第三,激励式。
这是一种直接服务于提高领导效能的领导方式。
行政领导者使用物质或精神的手段激发下属的工作积极性,达到决策目标的推进型领导方式。
第四,示范式。
身体力行,身先士卒,这种方式最有益于塑造良好的领导形象。
四、行政领导的艺术(一)行政领导艺术的含义与分类行政领导艺术是行政领导者领导方法的个性化、艺术化体现,是行政领导者在工作中结合普遍经验和个人体会而形成的,它属于行政领导方法中创造性、随机性、权变性较强的部分。
行政领导艺术的类型,从影响范围上区分,可划分为总体性、局部性、专业性的领导艺术;从领导职务的类别上区分,可划分为授权艺术、用人艺术、处事艺术和运时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