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仁汤
《金匮要略>>
[组成]酸枣仁二升,炒(15至30克)茯苓二两(6克)知母二两(6至9克)川芎二两(6克)甘
草一两(3克)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虚烦不眠证。
失眠心悸,虚烦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
[方解] 本方所治诸证皆由肝血不足,阴虚内热而起。
肝藏血,血舍魂,若肝血不足,
魂不守舍,心失所养,则虚烦不眠,心悸不安;血亏阴虚,易生内热,虚热内扰,每见虚烦不安,
咽干口燥,舌红等。
头目眩晕,脉细弦,乃血虚肝旺使然。
治宜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方中重用酸枣仁,以其性味甘平,入心肝之经,养血补肝,宁心安神,为君药。
茯苓宁心安神,知母滋
阴清热,为臣药,与君药枣仁相配,以助君药安神除烦之效。
佐以川芎调畅气机,疏达肝气,与君药相配,酸收辛散并用;相反相成,具有养血调肝之妙。
甘草生用,和中缓急,为使药。
诸
药相伍,一则养肝血以宁心神,一则清内热以除虚烦。
共奏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功。
本方与天王补心丹均治阴血不足,虚热扰心之心烦失眠。
组方以养心安神,滋阴补血为主,配以清虚热之品。
然前者重用酸枣仁养血安神,配伍调气疏肝之川芎,酸收辛散并用,具有养血调肝之妙,主治肝血不足,虚烦不眠,伴头目眩晕,脉弦细等;后者重用生地,并与二冬、玄参等滋阴清热药为伍,更与养血安神之品相配,主治阴亏血少之心火上扰,心烦失眠,见
手足心热,舌红少苦,脉细数者。
[运用]
1.临床以虚烦不眠,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为证治要点。
2.神经衰弱`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肝血不足,虚热内扰,心神不安者,
均可用之。
[文献摘要]
〈古今名医方论〉:“枣仁酸平,应少阳木化,而治肝极者,宜收宜补,用枣仁至二升,以
生心血,养肝血,所谓以酸收之,以酸补之是也。
顾肝郁欲散,散以川芎之辛散,使辅枣仁通肝调营,所谓以辛补之。
肝急欲缓,缓以甘草之甘缓,防川芎之疏肝泄气,所谓以上葆之。
然终恐劳极,则火发于肾,上行至肺,则卫不和而仍不得眠,故以知母崇水,获苓通阴,将水壮
金清而魂自宁。
斯神凝、魂藏而魄且静矣。
此治虚劳肝极之神方也。
”
[方歌]
酸枣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用之良,
芎二甘一相调剂,服后安然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