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当早,存高远
絮凝剂的作用机理及絮凝剂的合理添加
絮凝剂的作用机理简单地说有两个方面。
一是去电作用,一是桥链作用。
所谓去电作用是:悬浮粒子间有相互作用力,它主要由于离子表面的ζ电位所引起的。
带相同电荷的颗粒,相互排斥而不容易絮凝,带相反电荷的颗粒相互吸引发生絮凝。
添加絮凝剂的目的就是降低颗粒表面的电荷从而降低颗粒相互接近时产生的斥力而使之絮凝。
所谓桥链作用是:絮凝剂分子不只吸附在一个颗粒上,特别是高分子絮凝剂的分子,在颗粒之间好像架一座桥一样,将颗粒连接起来,通常称为“桥链作用”使颗粒絮凝。
絮凝剂分两大类: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
无机絮凝剂为高价金属盐,如硫酸铝、硫酸铁、氯化铁、四氯化钛及无机酸和碱。
典型的例子是某些选矿厂往浓密池中加石灰以加速精矿的沉降,提高浓密与过滤的效率减少金属的流失。
有机絮凝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离子型絮凝剂,即能改变颗粒表面电荷,又能起桥链作用,引起絮凝。
如我国使用的聚丙烯酰胺(3#絮凝剂)。
用于加速浓密池精矿的快速沉降。
从而降低精矿含水,较少金属流失。
絮凝剂在选矿中的另一应用实例是选择絮凝。
通过向矿浆中加入絮凝剂和分散剂使有用矿粒选择性絮凝沉降而脉石矿物仍处于分散状态,从而到达有用矿物与脉石分离的目的。
有机絮凝剂分子量巨大,通常达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故添加量很少即可起到桥链作用。
通常配成1/万数量级的极稀硫酸,添加量也就是毫升数量级。
当然具体的添加量还需通过试验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