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蛋白质的SDS—PAGE电泳

蛋白质的SDS—PAGE电泳


X 100%
孔 徑 平 均 大 小
Å
% acrylamide
分离胶 浓缩胶 电泳液
三大特色: ☺PH不连续 ☺凝胶浓度不连续 ☺缓冲液成分不连续
ATTENTION:
☺不同的PH,氯离子,甘氨酸将会
在电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工作原理
➢蛋白质进入分离胶之前,先堆积成一条细线,使每个分子 起跑点相同,提高解析度
β—巯基乙醇(BME)
☺阻止半胱氨酸氧化并打开二硫键
➢SDS-PAGE测定的是蛋白质亚基的分子量
溴酚蓝 丙三醇
☺溴酚蓝是一种染料,能够与
蛋白质结合显示蛋白质的运动轨 迹
☺丙三醇的密度比水大,使样
品沉淀到加样槽底部
PAGE胶
☺丙烯酰胺(Acr):形成聚合物链 ☺甲叉双丙烯酰胺(Bis):交联剂,形
样品
样品缓冲液应包含以下部分:
➢ SDS(十二烷基磺酸钠) ➢ β—巯基乙醇(BME) ➢ 溴酚蓝 ➢ 丙三醇 ➢ pH =6.8Tris-glycine
SDS
作用:
☺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破坏蛋白
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与蛋白质以一定比 例结合,从而使蛋白质带上负电荷并具有 相同的质合比,在电泳时迁移速率仅与分 子量有关
根据样品的处理方式不同: ➢还原SDS电泳 ➢非还原SDS电泳 ➢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电泳
根据电泳形式: ➢圆盘电泳 ➢垂直电泳 ➢水平电泳 ➢平板电泳
目前实验室常用不连续的还原SDS垂直电 泳
垂直电泳装置
不连续电泳
用浓缩胶(上层胶)和分离胶(下层 胶)两种不同浓度,不同PH值的凝胶 灌制凝胶板,通过电荷效应,浓缩效 应,分子筛效应,达到蛋白质高分辨 率的分离
分离胶内的电 泳
按分子量大小进行 分离
检测
☺考马斯亮蓝染色 ☺银染色
考马斯亮蓝
R—250
红蓝色,每个分子含有两个SO3H,偏酸性,结 合在蛋白质的碱性基团上
染色结果
银染色
机制: 将蛋白带上的硝酸银(银离子)还 原成金属银,使银颗粒沉积在蛋白 带上
应用
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 蛋白质纯度分析 蛋白质浓度测定 蛋白质水解的分析 免疫沉淀蛋白的鉴定 免疫印记第一步 蛋白质修饰的鉴定 分离和浓缩用于产生抗体的抗原 分离放射性标记的蛋白
4 “纹理”现象 样品中的不溶性颗粒引起的
解决办法: ➢增加溶解度 ➢离心除去不溶性颗粒
5 偏斜现象 电极放置不平行或加样位置泄露引起
THANK YOU !
电泳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
1 “微笑”现象 指示剂前言呈现两边向上的曲线形,说明 凝胶的不均匀冷却,中间部分冷却不好
2 皱眉现象 由于垂直电泳槽的装置不合适引起的,特别是当明胶 和玻璃板组成的“三明治底部有气泡”或靠近隔片的 凝胶聚合不完全
3 “拖尾”现象 样品溶解不佳引起
解决办法:
➢加样前离心 ➢选择合适的样品缓冲液和凝胶缓冲液 ➢加增溶试剂 ➢降低凝胶浓度
蛋白质的SDS—PAGE电泳
侯国俊 周希彬 马丽娜 关欣
目录
1
发展历史,分类
2
样品处理 PAGE胶
3
电泳原理
4
电泳中的不正常现象
发展历史
1. 1967年由Shapiro建立 2. 1969年由Weber和Osborn进一步
完善 3. 目前已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用
的一项技术
分类
根据缓冲体系和凝胶孔径的不同: ➢连续电泳 ➢不连续电泳
成纵向桥架
☺过硫酸铵(AP):引发剂,产生自由

☺N,N,N,N—四甲基乙二(TEMED):
催化过硫酸铵产生自由基,加速聚合
孔洞大小决定于
(1)Acr与Bis的总量 (2)Bis的用量:架桥程度
% T = total monomer concentration
Acr + Bis total volum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