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通过理智与情感分析理智在婚姻中的重要性

(完整版)通过理智与情感分析理智在婚姻中的重要性

通过理智与情感分析理智在婚姻中的重要性摘要————————————————————————————1 1、引言——————————————————————————2 1.1 作者的简介———————————————————————21.2 小说的简介———————————————————————22、文献综述————————————————————————4 2.1 国外相关研究——————————————————————42.2 国内相关研究——————————————————————53、方法——————————————————————————64、分析和讨论———————————————————————7 4.1 基于理智的幸福的婚姻——————————————————7 4.1.1 埃利诺的婚姻—————————————————————7 4.1.2 玛丽安的婚姻—————————————————————8 4.2 基于钱的不幸福的婚姻——————————————————9 4.2.1 露西的婚姻——————————————————————9 4.2.2 威洛比的婚姻—————————————————————10 4.3 奥斯丁对于婚姻观点的原因————————————————10 4.3.1 时间的影响——————————————————————114.3.2 个人生活的影响————————————————————115、结论——————————————————————————12《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丁创作的第一篇小说,也是他发表的第一部作品,该部作品主要描写了简·奥斯丁对于女性婚姻观的一些看法,整部作品中简·奥斯丁始终保持了两个立场,就是“理智”和“情感”,两者缺一不可,这也正是该部小说的一大看点。

本文中笔者将会针对《理智与情感》这部小说进行分析,具体的阐述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关键词:理智与情感,婚姻观,女权主义1、引言1.1作者的简介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

奥斯汀21岁时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题名《最初的印象》,她与出版商联系出版,没有结果。

就在这一年,她又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以后她又写《诺桑觉寺》,于1799年写完。

十几年后,《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埃莉诺与玛丽安》经过改写,换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到出版。

至于《诺桑觉寺》,作者生前没有出书。

以上这三部是奥斯汀前期作品,写于她的故乡史蒂文顿。

1.2小说的简介《理智与情感》虽是简·奥斯汀的第一部小说,但写作技巧已经相当熟练。

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经作者的巧妙构思,表面的因果关系与隐藏在幕后的本质缘故均自然合理。

女主人公根据表面现象产生合情合理的推测和判断,细心的读者虽然不时产生种种疑惑,但思绪会自然而然随着好的观察而发展,等着最后结果出现时,与表面现象截然不同,造成了出乎意料的喜剧效果。

如果反过来重读一遍,会发现导致必然结果的因素早见于字里行间。

小说的情节围绕着两位女主人公的择偶活动展开,着力揭示出当时英国社会潮流中,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经济地位的恶习,重门第而不顾女子感情和做人权利的丑陋时尚。

小说中的女主角均追求与男子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与沟通,要求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权利,坚持独立观察、分析和选择男子的自由。

在当时的英国,这几乎无异于反抗的呐喊。

如同书名里所体现的那样,故事集中表现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

以玛丽安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不足而感情有余;以约翰·达什伍德夫妇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有余而感情不足;而以威洛比为代表的人物在感情上又是十分虚伪,表面上似乎很有情感,实际上却冷漠无情,自私透顶。

作者在故事里对珍重感情的人报以赞扬,尽管对这些人在理智上的欠缺也不时加以讽刺,然而对缺少感情仅有理智或是在感情上虚伪的人,却表现出了鄙夷的态度。

作者最终赞赏的是女主人公埃莉诺,因为她即重感情又有理智。

这里表现了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理想,即是人不能没有感情,但感情应受理智的制约。

2、文献综述2.1 国外相关研究在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初的英国文坛里,正值千篇一律的“哥特小说”与“感伤小说”层出不穷的时候,这些虚假的浪漫主义伤感小说使得英国文坛的气氛变得庸俗无味,而这时,《理智与情感》的横空出世却打破了这样一种沉寂的局面。

自1811 年出版以来,国外的研究皆不乏对简·奥斯丁关于理智与情感的立场,她的女权主义和婚姻观的体现,她的创作风格以及对简·奥斯丁与其他作家的对比性研究,(霍华德,1962;郑, 1998;张,2001)。

然而,从评价理论角度系统的剖析该小说中简·奥斯丁婚姻观的研究却为寥寥无几。

2.2 国内相关研究评价理论是对韩礼德(1985)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并由马丁于1992 年首次提出。

马丁认为评价理论是由三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构成的,即:态度,介入和级差。

态度系统由情感、判定和鉴别构成;介入系统包括多声和单声;级差则由语势和聚焦构成。

本研究旨在基于评价理论的角度为《理智与情感》提供一个崭新的分析视角,并将剖析简·奥斯丁婚姻观的特征并通过评价资源的分布揭示简·奥斯丁婚姻观。

在级差方面,语势被广泛应用于强调简·奥斯汀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婚姻观。

通过各种评价资源通过相互作用,共同揭示了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3、方法《理智与情感》是奥斯丁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尽管如此,奥斯丁也运用了非常娴熟的手法描写了作品中两位女主人公对待婚姻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和看法也正是奥斯丁自己的一些真实看法。

在整部作品中,奥斯丁将中心内容放在了一对姐妹身上,其中姐姐叫埃莉诺,妹妹叫玛丽安。

其中姐姐埃莉诺沉着冷静、有着理智的头脑,对待事情自控能力较强。

而妹妹玛丽安喜欢自由、对于情感一向勇于追求,做事大胆,敢作敢为,有着少女的青春和洋溢。

姐妹两个都才华横溢,但是在对待婚姻的选择上,两个姐妹却迥然不同,各自有着各自的追求,整篇文章都是围绕两个姐妹展开的。

在这部作品中作为妹妹的玛丽安一向青春洋溢,在一些事情上还喜欢耍自己的小性子,但是尽管如此,玛丽安在对于情感方面始终保持着情感的专一和痴情。

4、分析和讨论4.1 基于理智的幸福的婚姻4.1.1 埃利诺的婚姻埃莉诺在生活中则更加现实,与其这么说还不如说埃莉诺更加理智。

埃莉诺也多次劝说过自己的妹妹将布兰顿上校作为自己的婚姻选择对象。

布兰顿上校不仅仅年收入在两千英镑以上,还在多塞特郡拥有一份很大的家产,这样的背景和条件对于任何一个女人来说都是婚姻对象的首选,然后对于玛丽安而言,她并没有对布兰顿上校有多仰慕,她还是依然痴情于那个令他一见倾心的威洛比。

埃莉诺告诉玛丽安,如果真的和威洛比结婚将会是一场爱情悲剧,威洛比不能够给你幸福的生活,他花钱大手大脚,将来注定是一个穷光蛋。

从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姐姐埃莉诺在对待事情上较为沉着冷静,能够从大局考虑,能用理智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未来,埃莉诺也渴望真正的爱情,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她不得不考虑现实的生活,所以理智战胜了情感。

而妹妹玛丽安则一向喜欢自由,象征着理想中的爱情,即使知道威洛比没有能够给予自己幸福的生活,但是玛丽安仍然为自己的情感执着着,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玛丽安的情感胜于理智。

4.1.2 玛丽安的婚姻玛丽安的才能在许多方面都比得上埃莉诺,她聪明灵巧,但她对每一件事情都很热切;她的忧愁,她的快乐,都无法节制;她慷慨大方,和蔼可亲,逗人喜欢,除了不够谨慎之外,她什么都好。

性格决定命运。

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埃莉诺的理性和玛丽安的感性犹如泾渭分明的两条河流。

她们这两种对立的性格特征自然就导致了她们对立的价值观,而这在她们人生的最大选择上指导着她们的行为。

玛丽安的主观、浪漫和冲动的个性使得她依靠直觉和事情的表面去做判断。

而埃莉诺就显得成熟和理智得多了。

最为明显的一处对比是姐妹俩在承受失恋之痛时的不同表现。

在同样遭遇爱人的离开和背叛的时候,埃莉诺虽然非常痛苦,可还保持着理智。

特别是从露西口中得知爱德华已经订婚,这一消息对于埃莉诺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她是何等的惊讶、何等的痛苦,可是她挣扎着,竭力克制住自己的抑郁之感,顶住了感情的压力。

4.2 基于钱的不幸福的婚姻4.2.1 露西的婚姻露西的婚姻则完全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物质至上的露西在得知爱德华失去继承权后果断地抛弃了他,并迅速与罗伯特纠缠在一起,由此可见,露西对罗伯特之所以产生感觉,完全是因为罗伯特有钱,尽管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情感,但金钱的成分仍然很大。

当罗伯特谈论露西时,他会表现出很健谈的样子,而露西也会露出一副兴致勃勃的表情,尽管露西的表情表现出她对罗伯特很感兴趣,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露西有可能只是装作对罗伯特感兴趣,促使罗伯特以为自己喜欢他。

在故事的结尾,作者描述了罗伯特一段心路历程,罗伯特已经完全取代了哥哥爱德华的地位,一方面,他得意于自己戏弄了爱德华并赢得了财产继承权;另一方面,他又高兴自己赢得了露西的爱情并在母亲未同意的情况下与之结婚,双赢的结局使他感到无比满足,因而他与露西的结婚含有一定的赌气成分在里面。

由此可见,在两人的婚姻中,金钱战胜了情感,成为促进这桩婚姻的主要原因。

4.2.2 威洛比的婚姻威洛比和索菲亚的婚姻既包含了金钱又包含了情感。

首先,威洛比与玛丽安在一起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当他发现索菲亚的嫁妆无比丰厚时,他毅然抛弃了心爱的玛丽安,转身投进索菲亚的怀抱,而索菲亚即便知道威洛比不爱她,但还是选择嫁给了他,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索菲亚嫁给威洛比应该是经过深入思考的,尽管他们俩在金钱和情感上都不是那么充裕,但两人的结合完全是建立在各取所需的基础上,威洛比娶索菲亚是为了金钱,而索菲亚则是为了稳定。

通过小说结尾的描述我们得知,威洛比顽强地活着并且过得很快活,而索菲亚也并非像一般的无爱婚姻一样闷闷不乐,他们家里偶尔也会传出欢声笑语,马、狗和其他游猎活动使威洛比的生活多姿多彩,从中可以感受到威洛比和索菲亚已经开始享受到家居的乐趣。

由此可见,这个最初没有爱情的婚姻,在岁月的磨合中逐渐向幸福的彼岸驶去,而他们的婚姻也不一定就不长久。

4.3 奥斯丁对于婚姻观点的原因4.3.1时间的影响简·奥斯汀的小说中很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特点,在她的笔下不仅仅有青年人之间的浪漫爱情,作者描写的人物和设计的情节在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金钱的问题。

《理智与情感》中约翰·达什伍德继承了他父亲的遗产,而他的继母和两个同父异母的妹妹由于经济拮据,为了摆脱寄人篱下的生活只好搬到约翰·米德尔顿爵士的巴顿乡舍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