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河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收稿日期:2005-06-08作者简介:马兰(1959-),女,河南滑县人,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程师,主要从事区域规划研究 文章编号:1004-3918(2005)05-0778-03河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马 兰, 蔡建霞(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2)摘 要:概述了河南农业现状,通过对河南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拓宽农村人口转移渠道、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等对策是河南农业发展的关键关键词:农业结构;农村人口转移;河南中图分类号:F 313 文献标识码:A我国是拥有12亿人口,9亿农民的大国,农业基础地位和作用尤为显著 而河南是全国的主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在耕地和播种面积不断减少,人口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农产品总产量仍有较大发展,尽管如此,河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还不少,比如,生产结构不尽合理,农业生产条件差、农副产品加工业滞后等等 因此,开展对河南农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农业发展的现状河南是农业大省,2001年粮食总产量4119.9万吨[1],居全国第一位 但同年全省人口9555万人,亦居全国第一位,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 2001年河南农村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到4764.47万千瓦,农用拖拉机和农用汽车分别拥有207.9万台和5.75万辆,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到451.86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66%,为1980年的1.3倍 其中旱涝保收田面积达到352.3万公顷,为1980年的1.8倍,农业抗灾能力显著增强 2001年全省除灾面积近181.4万公顷,占当年成灾面积的86%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36431平方公里,治理面积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66.1% 盐碱地治理总面积已达67.81万公顷,占同年盐碱耕地总面积的84% 全省农田防护林带已增加到3291.17公顷 全省农村林木覆盖率达19.83%,农业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2 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1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在短缺经济时代,河南各地都以粮为纲,种植业所占比重大,畜牧业所占比重小,不管资源条件如何,搞的都是 小而全 、 杂货铺 ,没有特色,没有比较优势,资源利用率低 在发展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情况下,这种格局正在逐渐打破,基本格局开始由粮食 一元结构 向农经饲 三元结构 转化 随着人民群众温饱问题的解决,农产品供求关系的主要矛盾,已从供给短缺、需求无法选择的数量性问题转化为因供求之间品种、品质不适应而产生的结构性问题 供求关系的这种变化,使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制约问题已凸现出来 主要表现是,大宗农产品因大量积压、滞销,价格回升乏力 这种低消费水平下的粮食过剩,已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农民种地的积极性2.2 农业生产条件较差 从历史上看,河南每遇重大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水平就会下降 据不完全统计,自1949年以来,每年成灾面积约为158.7万公顷,旱灾多于涝灾 在旱灾年份,受旱减产近3成的农田在133.3万公顷以上,减产粮食平均10-15亿公斤 涝灾最重的年份,成灾面积在266万公顷以上 最严重的1994年达868.7万公顷 因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农田基本设施水平的不同,各地受灾、成灾面积极不均匀 如1998年全省受灾面积累计达644.56万公顷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的影响,河南农业资源短缺状况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耕地资源和水资源 我国人均耕地资源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河南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5%;我国水资源拥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河南只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42.3 农副产品加工业滞后 我国农产品加工近几年有了较大发展,在整个农业产值的比重已达到28%以上,但我国农产品加工深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第23卷 第5期2005年10月河 南 科 学H ENAN SCIENCEVol.23 No.5Oct.2005都在2.0~3.7 1以上,而我国只有0.43 1 发达国家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的90%,而我国只有25%左右;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约是农业产值的1.5~2倍,而我国还不及1/3[2] 发达国家从事农产品加工的劳动力远远多于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而我国正相反,以玉米为例,美国用于深加工的比重占玉米总产量的20%,日本占30%,而我国只有9%,美国可将玉米加工成2000-3000种产品,而我国只能加工百余种2.4 农村人口转移困难 目前我国农产品过剩,农民收入增幅缓慢的状况,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非农业人口相对较少的原因,且从长期看,后者是造成农副产品消费相对过剩的真正关键有人说,目前城镇人口失业下岗人员这么多,实行农村人口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不现实的 但最有说服力的是效仿和范例 目前,造成部份城镇人口下岗失业这么一种状况,是计划经济时期所奠定的旧的产业结构形成的 从根本上说,这些人员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的产业结构缺乏紧密联系,是真正的夕阳工业的产物 美国直接和间接为农业服务的人员多达2000万人以上,而真正从事农业第一线生产的人员不到全国人口的2% 这些直接、间接为农业服务的项目包括提供种子、化肥、农药、运输、营销、修理、科技咨询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其所从业的人员早已游离于农业之外而成为二、三产业和城镇化人口 照此推算,河南农村人口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率若提高到40%~50%,农村人口就会下降至4000万~5000万人,就可培育3000万~4000万转移人口的消费市场2.5 乡镇企业问题较多 2001年河南共有乡镇企业86.88万家,从业人员768.8万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数的40% 同年,乡镇企业产值1299.11亿元,约占全省GDP 的30%,全省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来自乡镇企业的收入约为560元,约占其总数的30% 涌现如巩义市竹林村、临颍县南街村、新乡市刘庄村、郑州市金水区宋砦村、武涉县西滑封村等一批乡镇企业先进典型 不少地区乡镇企业正在发展成为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如1978-2002年,乡镇企业用于以工补农、发展农村科技教育及农村福利事业建设的资金累计达320亿元,一些乡镇企业的外向型出口产品也有了较大增加 2001年,河南乡镇外贸出口企业已达6615家,出口交货值约100亿元 一些地区发展依托乡镇企业出口发展成为批发和零售市场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买方市场市场逐步形成 近年来,河南乡镇企业因普遍缺少管理和技术人才、传统产品居多、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少、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等,绝大部分乡镇企业产值增幅趋缓,产品滞销,经济效益下降,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趋缓2.6 农村科技人才缺乏 据测算,河南目前每万个农民中只有2.5个农业技术人员,与全国平均水平8名和世界发达国家平均100名相比差距很大 河南农业科技人才中本科以上的高等农业人才只占15.7% 据调查,截至1996年底,河南农民中参加过各种技术培训的人员累计只有222.46万人,占同年农村从业人数的5.8% 农村人才呈现 三少 ,即农业科技人才总量少、高级人才比例少、农民参加培训总量少的状况 无论在农业科技人才方面,还是农业劳动者在农业教育培训的数量和结构上,都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河南农村从事基层科技推广的人才数量太少 据统计,全省乡一级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科技人才(中专以上)只占全省农业科技人员的12% 因为待遇低,相当比例的农技人员跳出了农门,进一步加剧了 三少 的矛盾,造成了河南农业科技人才严重短缺和浪费并存的状况3 加入WTO 后农业面临的新形势我国农产品的价格高于国际农产品价格20%-40%之间 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能力已居世界首位,国内供给相对过剩 即使加入WTO 后中国不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税率,在国际和国内农产品供大于求且价格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从总体上看,中国农产品不具竞争力,农民增加农业收入的可能性愈来愈小[3] 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产品市场将受到更大的冲击 加入WTO 后,以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对象的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但农产品品质不能满足加工需要,专用加工原料基地建设严重滞后[4] 由于对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发展加工专用型农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农产品品种、类型单一,适宜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缺乏 农产品收购缺乏健全的品质标准,长期实行不同质量等级的混收、混储和混销,很难满足加工企业的要求 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低,产品附加值低,很多产品达不到国际质量标准4 农业发展的对策4.1 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多予 ,就是要增加对农民和农村的投入; 少取 ,就是要进一步推进农村 779 2005年10月 河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费改税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民休养生息; 放活 ,就是要认真落实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把农民对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4.2 优化农业结构 根据市场前景预测,河南今后在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应始终把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放在首位 据调查,优质专用小麦价格要比普通小麦价格高10%左右,河南目前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500万亩,仅此一项就可为农民增加可观的收入 河南目前畜禽产品产量已达541万吨,居全国第三位,但因质量问题,目前比全国市场价格偏低1/3~1/2,今后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产品的选题已属当务之急4.3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农村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如何组织农民的问题;农村经济问题,核心是如何组织农民进入市场 为了提升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必须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搞好农副产品加工,归根到底要采取龙头+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目前的国际农产品市场,实际上是农产品加工市场 为了推进和实现农畜产品的深加工,经过80年代至90年代的发展,河南目前已拥有一批龙头企业 这些企业通过发展 订单农业 和 二次结算 等办法,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已与成千上万种植户和养殖户联系起来 通过上规模、上档次,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如漯河 双汇 ,目前已发展到年产30万吨火腿肠,带动了30万户养猪户脱贫致富 周口味精厂,目前年加工消化小麦已达220万吨,固始三高养鸡集团,通过政府扶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办法,均已跃入全国大型生产企业和基地 这些龙头企业,外拓市场,内联农户,对抵御市场风险,带动农民致富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火车头的作用,是河南农业的中流砥柱4.4 拓宽农村人口转移渠道 要彻底解决农副产品生产的相对过剩,从根本上要逐步增加非农产业的人口数量,拓宽农村人口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渠道 要通过公司+农户、农业产业化等途径,逐步将过多的农业人口从农村转移出来,一部分进入龙头企业成为产业工人;一部分像美国农业那样组织成为农业的产前产后服务队伍;一部分人口可迁移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 这三条渠道,河南农业跃上新台阶的必经之路,也是扩大内需解决今后农产品过剩的基本途径4.5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 体制创新和农产品提价已不能使农业摆脱困境,增加政府基础性投入是使农业摆脱困境的根本途径 加大社会基础性投入,如大中型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中低产田改造投入等,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产品生产带来的损失 适当加大生产经营性投入,如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农业科技服务投入、小型水利配套设施投入等4.6 加快乡镇企业产权改革 随着要素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乡镇企业明晰产权的要求也相应强烈起来,产权的清晰界定,有利于企业所有者形成稳定、有效的利益预期,或得到有效的产权保护 要深化、完善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需要积极促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经济体制的转型,加快培育市场体系,加大力度发展乡镇企业可资利用的要素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和经营者就业市场参考文献:[1]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张小群,陈宝峰.加入W T O 与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1):18-22.[3]胡鞍钢.加入WT O 后的中国农业和农民[J].农业经济导刊,2002,(9):45-47.[4] 赵予新.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应对加入WT O 的策略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2,(5):8-11.A study on the existed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MA Lan, CAI Jian -x ia(Institute of Geography,Henan Academy of Sciences,Zhengzhou 450052,China)Abstract:The paper sum med up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g riculture in Henan.By analyzing the analysis on the existed problem,the paper po inted out th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thoroug hly carry ing out the policy for sup -porting farmers,optim izing the ag ricultural structure,developing the manufacture of agriculture products,w idening the ways of ag ricultural population transfer and increasing the investment in the agricultural infrastruc -ture w ere the key to the ag 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Henan.Key words:ag ricultural structure;rural population transfer;Henan 780 河 南 科 学 第23卷第5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