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面临的挑战
汽车自诞生起已有100多年历史,其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汽车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代步和运输工具,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必需口和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一些人的流动办公室。
汽车的普及程度和技术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标志。
汽车工业的特点是资金和技术密集、规模效益明显、产业关联度大等,在发达国家多处于支柱产业地位。
汽车由2万-3万个零件组成,无论多大的汽车生产厂也不能生产全部的零件。
因此,汽车工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带动的上游产业有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塑料、橡胶、纺织、皮革、化工、电子、电器及机床等,带动的下游产业有筑路、运输、石油、汽车维修和营销、保险、加油站、停车场等服务行业。
据统计,汽车工业每增值一元钱,上游产业增值0.6元,而下游产业增值2.67元。
因此,汽车工业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日本2001年汽车关联产业的就业情况调查结果足以说明汽车的产业关联度问题。
2001年日本汽车关联产业的就业人数为513.3万人,占就业总人口6350万人的8.1%,为制造部门就业人数(85.8万人)的5.98倍。
可见,汽车产业的关联度很大,对其他产业有明显的拉动效果。
汽车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巨大推动作用。
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环境保护、能源短缺、道路交通事故等方面越来严峻的挑战,并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
汽车在其生命的全周期内对公共环境和公众健康甚至生命产生了一系统危害,此即汽车的环境公害。
汽车面临的挑战之二是能源供应问题。
目前世界范围内使用的主要能源有石油、煤、天然气、核能(原子能)、水能、风能以及可再生能源等。
我国面临的形势也十分严峻,国内的石油储藏量和开采量相当有限,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石油需求来越多,目前已不能自给,不足部分主要通过进口来满足。
由于进口石油又与石油安全问题密切相关,所以又带来了石油安全问题。
从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能源净进口国,其中每年石油进口量递增10000万t左右,而且呈逐年加大的趋势。
到2000年,中国进口石油7000万t。
国家统计局最新的统计年报显示,2004年中国进口原油1.2亿t,预计2010年中国的石油总需求规模将达到3.5亿-3.8亿t,而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51.4%-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