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面构图

平面构图

平面设计—平面构图学(一)一、定义构图,从广义上讲,是指形象或符号对空间占有的状况。

因此理应包括一切立体和平面的造型,但立体的造型由于视角的可变,使其空间占有状况如果用固定的方法阐述,就显得不够全面,所以通常在解释构图各个方面的问题时,总以平面为主。

狭义上讲: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一定的思想、意境、情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用审美的原则安排和处理形象、符号的位置关系,使其组成有说服力的艺术整体。

中国画论里称之为“经营位置”“章法"“布局"等等,都是指构图。

其中“布局”这个提法比较妥当.因为“构图”略含平面的意思,而“布局”的“局”则是泛指一定范围内的一个整体,“布”就是对这个整体的安排、布置。

因此,构图必须要从整个局面出发,最终也是企求达到整个局面符合表达意图的协调统一。

二、构图法则如果要进行高度的概括,就是变化统一。

即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其他规律,大抵都是从属于这个规律.为了取得变化统一的良好效果,以下分三方面阐述法则。

1、对比(此部分与平面构成相关内容相似,故简述之) 在这里是指一种造型因素就其某一特征在其程度上的比较。

如:明暗色调这一造型因素,它的特点是深和浅.线条有长短的对比;形体有方圆对比等等。

A.点、线、面的对比点的对比:点连续延伸的轨迹成为线,密集成片而成为面。

由于疏密变化而转化为明暗色调.点彩化画派的作品就是例子。

这幅《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称得上是修拉的色彩科学实验中的经典作品。

点彩绘画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画法,道理并不深奥,就和小朋友经常玩的拼图游戏有一点像。

一块块的颜色被分解了之后就像一小块一小块的拼块.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小色点被仔细地排放在一起.慢慢的整张画的颜色就丰富了起来,轮廓、形状……要拼的图象也一点一点清晰明朗了.看修拉的画感觉很朦胧,好象人、静物、景物都置身于一个虚幻的世界中。

远看整体感强,走进看,又发现了更多色彩。

丰丰富富,整个画面生动,有变化.线的对比:即可以作为物象的边缘,又可独立的表达一定的形象.例如线的直与曲;长与短面的对比:在立体艺术中指的是形体,在平面艺术中指两度空间的占有。

关于方与圆的对比,在多数以圆作为环境的形象中,方形易突出。

反之则圆形突出。

点线面综合对比B非对称式均衡是一种感觉上的均衡:任何人都不可能准确判断画面上的物象实际重量。

因为纯数心理意义上的重量,按照他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及与人的关系密切程度而定。

大体次序:以人为重,其次为动物、人造器物、植物、自然物质。

如图3从物理意义上,无论如何是不均衡的,因为左侧的树木无疑比比右侧的人物重的多,但因为人物的重要性,所以感觉是均衡的。

又如图4中的山石实际分量比马匹重,但马匹和人们关系密切,所以也是均衡的。

图四另外,这张图还体现出了构图的远近关系—近处相比远出略现重一些,这也是,前面天平原理的一个延伸~~图五的简化2、关于色块的大小深浅聚散的均衡分布。

A画面上的形的分布已取得均衡,但经过施加深浅色调,产生如B的情况.深色色块导致右侧偏重,调整的办法:将物象在构图中略向左移如图c。

略略升高右侧物象明度,(使之变浅)或略略降低左侧的明度如图D。

如色调是不可变因素,而形是可变因素时,可变为E,也能取得趋于均衡的效果.以上实例,不妨归纳为:色调的不均衡,可从调整形体大小进行补偿;形体的不均衡,也可从调整色调的深浅进行补偿.两者在不可变动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画幅边沿关系的改变,进行调整,这是最常用的办法.3、关于形体和色调的均衡在心理上的衡量:在暗色背景前,明度与面积成反比,反之亦然。

如图5。

色块面积小而与背景明度反差大,色块面积大与背景反差小,两着可以取得均衡.平面设计-平面构图学(二)4、运动与倾向运动是有方向性的,人们观察运动着的物体,视点往往追随着他的运动方向而略为超前。

因而在构图中也往往需要在运动前方留有更多的余地。

如图6.这种抽象成独立的形式,就形成所副图中的箭头构图.节奏为了讲清这个问题我们借用音乐来理解。

节奏-—是音乐里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的序列。

我们从两个极端去理解.比如在在一个繁忙的市场,虽然有众多强弱不同、长短有别的声音,因为没有序列、只能是一片混乱;即使有乐器发出的声音,也是含在嘈杂中.在造型艺术中各种形象符号的任意堆积,并不能成为意想中的构图,只能是杂乱无章,使视觉无从适从.如现在遍布街道上的广告。

如图一眼看去,找不到主题,每一个广告都在“强”结果都不突出~~与上相对的一种简洁中的节奏如图该风景上下呼应,有紧有松,从各方面都能体现一种节奏美感。

另一种是节奏过分简单化。

钟表声,火车行驶的震动声、如造型艺术中的形象符号,同样大小,相等距离的反复,这类效果,为一般构图所不取。

现以图形列举节奏变化如下:深浅的节奏变化。

弧形线段大小的节奏变化.线段长短排列的节奏变化。

空间分割,既是形的大小节奏变化也是疏密的节奏变化。

一般画面的高潮,在于视觉中心,是节奏变化最强的部位,视觉中心并不一定是画面中央,而是指视觉上最有情趣的部位、也可称为趣味中心。

画面中的其他部分应为这一中心服务。

既引导观众的视线,逐渐趋向这一中心。

节奏前后延续的变化,基本上设根据这种要求设计为渐次递增、递减、反复、对照、重复等,历经这种变化而达到高潮,然后重新经历一定的变化,趋于平静。

以上只是对节奏做粗略的解释.具体内容,包括他的基本模式,永远是在作者创作探索之中.三.构图的基本结构形式构图的基本结构形式要求极端的简约,通常概括为基本的几何形。

当然这种基本几何形用在构图上只是取其近似,具体的个别差异变化是多样的.1.几何形构架。

A三角形(一般指正置的三角形)有有崇高、坚实、稳定的感觉,建筑上的运用如埃及的金字塔;长三角形使人联想到矢壮,有向上、飞驰、崇高的感觉,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尖塔就是利用这种感觉.如图:《蒙娜丽莎》采用的是立三角形构图,端庄典雅通过一个普通市民女性的形象表达了人对于自身的肯定,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这幅作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优秀的构图方式。

再如建筑摄影运用此构图达到了崇高、坚实、稳定和向上的视觉效果.建筑B圆形能让人联想到车轮,有旋转滚动的感觉;作为球体,有饱满充实的感觉;触觉柔和,具有内向,亲切感。

如图为马蒂斯的《舞蹈》从韵律线上看是圆形的构图,有明显的旋转运动的感觉。

在这幅狂野奔放的画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种粗犷而原始的强大节奏所控制,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扭动着身躯,四肢疯狂的舞动着。

大的圆圈也可以留一个缺口,称为“破月圆”构图。

有完美、柔和、旋转向心的感觉.平面设计—平面构图学(三)平面设计理论之平面构图学(三)C“S”形使人联想到蛇形运动,宛然盘旋。

或者是来自人体柔和的扭曲,有一种优美流畅的感觉。

中国画山水,经常使用这种类型的构图,即“之”字形构图,以构成景物纵深盘旋的情趣。

如图风景构图迂回上升,将观众视线顺S形引向上方。

人物形体所呈现的“S”D.“V”形如同旋转的陀螺,有微微晃动不定的感觉,是一种活泼有动感的形式。

如图有一种向上向外扩张、爆炸的形式,或是强烈的不稳定的感觉。

但从相反方向理解,有时又有集中的意味.2。

线条A水平线使人联想到广袤的天地,开阔、平静。

有静穆、安宁、开阔之感。

许多风景画、包括海景、往往采用平直的水平线构图,并且有意保留这条视平线不受前景物象的破坏,以体现景致的宽广.如图《去耕作的牛群》是特罗容最著名的作品,是足以反映画家个性的代表作。

画面展现的是一片开阔的田野,朝霞初起,在清晨温暖的阳光下,一个农夫正赶着牛群从地平线的远处徐徐迎面走来.大地好象还未苏醒,空气中充满着朝露的水气。

牛群走过扬起的尘土和还没有散尽的晨雾在阳光中融合在一起,衬托着牛群的身影.几道霞光,将牛群的阴影投射在蹄下,土地则被描绘得带有感情,它的棕褐色的调子使人感到亲切。

整个画面通过水平线构图的运用,朴素而单纯,除了远处隐约地有几棵树和另一群牛群之外,几乎没有别的陪衬。

这使观众必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画的中心和那前进中的牛群和农夫的鞭子。

B.垂直线从参天大树、高耸的柱子等笔直形象中,可以对垂直线形成严肃、庄严、寂静的感觉.能增强威严感和崇高感。

垂直线构图—-特点:严肃、宁静,垂直形体在画面中的分量要比同样大小的歪斜形体得分量重,垂直形体使画面的动感减少。

C.斜线有延伸、冲动的视觉效果。

也称对角线构图,如图所示。

由于斜线容易使人感到重心不稳,所以动感强,倾斜角度越大,运动感越强。

斜线构图的画面要比垂直线构图的画面有动势,而且能形成深度空间,使画面具有活力。

对角线构图D.曲线画面给人以优美、柔和的视觉效果,曲线有节奏感,作画时要注意曲线的方向性。

常见到的有罗衣裹身的人体,飘动的服饰。

如安格尔的《泉》具有优美的动态曲线。

平面设计—平面构图学(四)3色彩色彩的视觉心理,最为复杂,一方面它比其他造型因素更能刺激人们的情绪,比如英国泰晤士河的布莱克佛来尔大桥,由原来的黑色改涂橘黄色后,大大减少了在桥上跳河自杀的人数。

人们对色彩的感受,主观成分很多,所以在构图中画面整个色调的运用,及其呈现的效果。

A。

暗黑色调由于暗黑,使色彩很大程度失去五彩缤纷的绚丽感觉,它构成郁闷的情调,有如昏暗的阴天,令人压抑.如图B.明亮色调使人爽朗愉快。

由明亮色彩组成的画面,有如置身于明媚阳光中,因此这类色调的画面,多用于表现欢乐的情调。

如图C.暖色调以红、橘黄、土红等一系列暖色组成,给人以温暖亲切的感觉。

如果这类色彩非常强烈、炽热、就使人兴奋.如图D.冷色调与暖色调相反,以兰、绿等颜色组成的色调使人联想到天空、海洋、森林、雪地等,使人有宁静、疏远的感觉,这些都可见诸于风景画作品。

完全用冷色调构成的画面,还有抑郁、忧伤的感觉.如图E.浓重色彩就是颜色纯度高,因而有厚重、饱满的感觉。

后期印象派画家不少作品,多喜用浓重的色彩.如图。

印象派绘画给我们亲近感,最大的因素是因对光的描绘而产生的色彩亮丽的画面。

F。

清淡的色彩经过稀释或冲淡,感觉单薄而清新,更多见诸于水彩画.在当代许多抽象艺术不少就是以色彩为主,一旦剔除了色彩因素,作品就不堪设想。

比如蒙德里安的冷抽象作品《红、黄、蓝构图》平面设计—平面构图学(五)四。

色彩与构图色彩的对比应充分利用对比色,根据主体的颜色,尽可能选其相对的色彩背景,这样可以使主体更突出.色彩的纯度越高,相对色之间的对比越强烈,视觉冲击力越大。

1。

为了使图象色彩和谐,应避免对比生硬和过于强烈,这时要充分利用相关色和调和色。

对于单一色调的图象,由于主要由不同纯度和亮度的单一色彩所构成,图象反差小,显得单调、呆板,此时应注意引进黑白,以增强反差,活跃图象.2。

为了表达环境气氛,常根据主题思想的要求,确定整个图象的基调色彩。

基调色彩在图象上往往占有较大的面积,在整体上先声夺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