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若干管理措施高校委
发表时间:2018-06-12T12:53:32.06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作者:高校委刘天宇王威海孟祥东于会宁
[导读] 电力系统是由电厂、变电所、输配电网以及用电设备按照一定的规律连接而组成的统一整体。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鹤岗供电公司黑龙江鹤岗 154100
摘要:电力企业为社会的各个行业提供了电力,这些行业若没有电力作为支撑,是不能运营下去的,尤其是在当今需要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的背景下,使得电力企业也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作为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变电运行供电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了电力系统能否正常供电。
因此提高变电运行供电的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主要探讨了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若干管理措施。
关键词: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管理措施
1 供电可靠性概述
电力系统是由电厂、变电所、输配电网以及用电设备按照一定的规律连接而组成的统一整体。
电力系统的各种输配电线路、各种电气设备及这些线路和设备的自动装置和保护装置等,都是有可能会发生故障的。
这些故障不仅会影响到电力系统的运行,还会影响到用户的正常供电,之所以会停电就是因为设备发生了故障。
若设备发生了故障,就应该利用自动装置和继电保护来控制发生设备故障的区域,并辅以相关工作人员的协助处理,避免造成更大区域面积的停电。
通常将可靠性定义为在规定的条件下和预定的时间内,一个设备、系统或元件完成某项既定功能的能力。
而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管理则是指从电力系统的整体出发,依照某一特定的可靠性目标,规划、协调、组织和监督电力系统的整个寿命周期内的工程技术活动,并使其技术经济的比较性能最优。
所谓“供电可靠性”,是指在系统运行的条件下,电网向用户提供连续电力的能力。
在负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设备产生故障的概率越低,且故障后用于修复的时间越短,则此供电可靠性就越高。
供电可靠性是需要设备和元件的运行水平和质量来提供保障的,其中,运行水平包括检修维护水平和自动化水平等等。
而所谓“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则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电力系统对其用户提供连续供电的能力。
在借鉴和学习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之上,并结合我国电力系统自身的特点,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我国终于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电力可靠性的管理体系。
2 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2.1 建立可靠性管理制度
可靠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纵向在上需要领导的重视,在下需要员工的关心;横向需要各部门之问的分工、配合。
为此,供电企业应成立供电可靠性管理小组,编制供电可靠性管理制度,实行供电可靠性的目标管理,层层分配和细化指标。
形成供电可靠性分析制度,每个季度对运行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并形成报告,作为下季度工作的指导;做好预停电计划,合理安排停电开关,最大限度的采用综合停电模式,可大大减少非故障停电的次数。
完善管理体系,严格制度措施的落实和考核可靠性指标为综合性指标,按照上级下达的变电站停电时数指标和考核制度(变电工区全年承包时间为70h),制定了下列措施的考核办法。
制定技术指标考核管理措施: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开展可靠性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可靠性管理的资料、档案;使可靠性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
将供电可靠性承包指标层层分解责任到站: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分解总承包时间至各站,各变电站值班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项工作。
各变电站每月及时、准确上报可靠性统计。
工区定期检查分析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奖惩相关人员。
按季由专人写出上报可靠性分析总结。
2.2 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减少设备停电次数
采用高质量免维护的六氟化硫和真空断路器、微机保护等优良产品来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事实证明,采用优质的设备大大减少了停电机会,减少了因设备原因而造成的停电次数,有效地提高了运行可靠性。
电力系统的各种电气设备,输配电线路以及保护和自动装置,都有可能因发生故障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对用户的正常供电。
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做好预防工作和事故预想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减少设备故障的有效方法。
变电运行人员加强巡视设备的责任心首先是腿勤,每天都要了解设备的状况,遵守巡视时间,随时检查设备,发现设备缺陷及时处理,还要心细,自己做过的工作要心中有数,对运行设备周期和薄弱环节,了如指掌,认真执行设备巡视标准卡,发现缺陷及时处理,处理不了得,及时上报,发现问题一定及时分析,判断保证设备运行良好,不发生因设备缺陷引起事故,运行人员加强巡视维护质量,可以及时发现或消除设备隐患,提高供电可靠性。
2.3 全方位配合开展设备状态检修
变电站运行管理的重点就是安全运行。
认认真真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电力生产方针,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和安全生产的宣传与教育,严格执行“两票三制”这些,都是电力系统长期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经验,在变电站必须认真贯彻。
近些年来,由于变电站设备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更新,所以应及时修订变电站的现场运行规程,自查并完善各种记录,利用计算机自动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把好自己的关口,以确保变电站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全方位配合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展设备状态检修,逐步取消定期检修制的规定,运行人员积极配合状态检修工作,合理调整了对设备的检查重点和范围,利用绝缘在线监测、带电测试和红外线热像仪监测发热点等措施,加强对设备的监测工作。
抓好安全检查质量是决定检查成功与否的关健所在,在检查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做到对事不对人,认真查找问题,理清症结根源,拿出解决方案,决不放过任何一处安全隐患,实现企业的安全长久运行:只有这样安全检查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2.4 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常态机制
增强变电应急能力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备品备件和工器具的储备,通过演练使每名职工熟知能详,提高员工快速反应和正确应对能力,做到响应迅速,组织得力,处置有效,最大限度地减少大面积停电事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抓实隐患排查治理要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常态机制,针对人员、电网、设备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定期开展“五查”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提示化管理,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现常态化;加大变电站外部环境的清理整治力度,解决变电站周边历史遗留问题,确保电力设备安全和电网运行安全;针对个别变电站存在防汛隐患等问题,提前做好预控,群策群力,保护设备及电网安全。
运行值班人员通过控制找出存在的危险点,可以增强对工作中存在的危险点的认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主动、及时地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调整,防止
违章作业以及由于技术、业务不精、作业流程不熟悉而引发的事故,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2.5 减少对用户的停电
从组织技术管理措施上减少对用户的停电,围绕供电可靠性目标充分发掘潜力,从生产计划、设备运行方式、计划停电制度上按最佳方案执行用户停电时数,优先执行带电作业和倒运行少停电方式,停电计划实行“先算后报”、“先算后停”、“先算后作”的原则。
不能倒负荷时采取临时供电的技术措施。
变电站设备的日常巡视周期由变电站运行部门根据设备状态评价的结果,经综合分析确定,一般要求不少于每站每月一次,可每年进行调整。
根据供电可靠性承包方案,停电期间的工作票准备和停送电操作所占用的时间,为变电所值班人员的承包时间。
对计划内或非计划内的停送电工作,运行人员积极与施工部门配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值班人员应随时了解现场工作进度,提前做好送电准备工作,一旦现场工作提前结束,应做到随时能恢复送电操作。
3 结束语
提高变电运行供电的可靠性对于提高国民经济、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等都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然而在实际变电运行的工作中,是存在很多不利于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因素的。
我们应当针对这些不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使其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全凌华,王俊丽.关于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5).
[2]高祥,李明春.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变电运行可靠性[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2).
[3]范金伟.试析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方法与对策[J].动力与电气工程,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