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基本概况(1)一、亚洲的基本概况:P2图7.1、P4图7.31.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和北临北冰洋3.特征: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中部高、四周地势较为低下4.气候特点:①气候复杂多样,(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大陆性气候分布广③季风气候显著5.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的海洋(受地形地势的影响)6.人口特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过亿的国家有6个,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稠密7.亚洲的气候为什么复杂?①纬度:跨纬度广,有寒、温、热不同温度带的气候类型。
②海陆:东西距离长,气候的大陆性、海洋性差异明显。
③地形:地形复杂多样,加剧了气候的复杂程度。
8.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9.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雨热同期。
10.季风气候的雨热同期(尤其是夏季风)对农业的影响: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不利-易产生旱涝灾害,威胁农业生产。
11、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②是世界上夸纬度最广的一个洲;③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④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12、根据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
中国位于东亚。
13.亚洲地理集锦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海拔超过7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
珠穆明玛峰-.马拉雅山脉主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 43米。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面积约260万平方千米。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成水湖,面积约37万平方千米。
贝加尔湖一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最深处达1620米,蓄水量2.3万立方千米。
死海一-湖面低于海平面415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点。
阿拉伯半岛一世界最大的半岛,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马来群岛一世界最大的群岛,共有岛屿2万多个,面积243万平方千米。
二、亚洲的人文环境1.人口最多的大洲⑴、2000年,在世界60.55亿人口中,约有36.8亿人生活在亚洲。
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⑵、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日本、巴基斯坦六国人口超过1亿。
⑶、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产生的压力:针对这一问题,如何实现良性循环?(4)亚洲地区人口上一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2.多样的地域文化⑴、文化现象和自然环境的关系:A、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
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以便散热。
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人们采取游牧的方式,所以他们身居帐篷;B、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为了御寒当地人身着毛皮服装,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为建木屋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终年的积雪使雪橇称为这里主要的交通工具。
C、也门位于丘陵地带,所以也门的住房大都依山而建,农田也基本上是梯田。
D、孟加拉国地处恒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终年湿热,河网密集,所以这里的居民出门乘船,以捕鱼为生。
E、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岛地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为了防潮,他们都居住在高脚屋内。
由于过的是聚居生话,所以房屋很长。
F、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有“地震国”之称,所以日本的建筑有很多防震设计。
3、经济发展差异⑴、亚洲经济的总体特点: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差异很大。
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⑵、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影响亚洲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
⑶、三类产业的划分和含义:三类产业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第三产业比重越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低的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越大。
东南亚(2)1、国家和居民:⑴、国家:(11个)①、中南半岛国家:越南、老挝、(内陆国)、缅甸、泰国、柬埔寨②、马来群岛国家:新加坡-花园城市;印尼最大的群岛国家(千岛之国及火山国);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等⑵、居民:东南亚居民大多为黄种人,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2、“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
3、位置及领土组成: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4、重要海峡: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马六甲海峡经过的三个国家是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
5、地形特点: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6、主要河流及流经的国家湄公河---源自中国青藏高原的澜沧江,出国后称湄公河,一直往南流,经过缅甸、老过、泰国、柬埔寨、越南,最后流入南海。
89、东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原因:这些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地区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经过长期开发,已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
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利弊。
利:1.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
2.水运条件,为城市的对外交通提供便利。
3.为城市提供水源弊:1、城市废水污染河流。
2、河流水患影响城市。
10、东南亚的旅游胜地P14图7.23南亚地区---印度(3)南亚地区有7个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孟加拉国1、概况:(P18图7.32)位置――亚洲南部,三面临海,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人口超过十亿,居世界第二位。
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
印度人属于白色人种。
2.印度人口众多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印度的自然资源总量较多,但由于人口较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钢产量和粮食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差距。
所以说人口的过度增长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印度的地形特点:(P19图7.33--34)自南向北明显的分为三部分: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4、印度的气候特点: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10月-次年5月;雨季6-95、印度的水旱灾害频繁:受季风影响,,尤其受到西南风变化的影响:(P20图7.366、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归功于印度的“绿色革命”。
1、中东的范围: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除阿富汗之外的西亚各国,以及北非的埃及。
2、重要地理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地处亚、非、欧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海)之间。
P23图7.413、两个重要的沟通东西方交通要道:⑴、土耳其海峡:黑海和地中海的通道;⑵、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红海的通道。
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在沟通东西方联系方面的重要作用:苏伊士运河的建成,大大的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
如:从波斯湾运输石油到英国伦敦走苏伊士运河可比绕道好望角缩短7300千米。
土耳其海峡是黑海出地中海的唯一通道,也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重要通道。
注意: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海和阿拉伯海的通道,被称为“石油海峡”。
4、丰富的石油资源:⑴、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石油产量和输出最多的地区。
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
⑵、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
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伊朗。
P24图7.44⑶、石油特点及输出地区或国家:①、特点:储量大,埋藏大,出油多,油质好。
②、输出地区或国家及航线:P24图7.43往东: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往西:A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B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5、匮乏的水资源:⑴、中东的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特点:全年高温少雨⑵、中东水资源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多国共用。
⑶、解决水资源的措施: 兴修水利、海水淡化(如沙特阿拉伯)、高效节水技术(如以色列的滴灌设施)、农业科研。
6、文化差异:⑴、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⑵、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
巴基斯坦的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圣城。
⑶、阿拉伯国家--居民是阿拉伯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
伊朗――波斯人,伊斯兰教;以色列――犹太人,犹太教。
7、中东问题的关键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阿以冲突的焦点巴勒斯坦地区。
8、总结中东地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地理位置之争、石油之争、淡水之争、宗教文化之争、领土之争。
东亚地区---日本(5)1、东亚岛国: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的3900个岛屿组成。
首都是东京。
2、多山的地形:⑴、地形特点:以山地丘陵为主(占3/4),平原面积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⑵、日本多火山、地震。
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P29图7.52A、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从板块构造学说来说,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也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B、火山能带给人们灾难,但是在非活动期间,可以为人类造福吗?火山爆发后沉降下来的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在非活动期间,可以开辟为旅游地和地学科研基地。
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3、温湿的气候(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
4、发达的经济:⑴、加工贸易型经济:原料燃料依靠进口,产品依靠出口。
⑵、日本工业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的地带。
P32图7.57原因:多优良港口,交通便利。
有利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而且这里也是城市和人口集中地,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⑶、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等有利条件,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不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需要从国外进口,经济对外依赖严重。
世界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必然使日本的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⑴、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⑵日本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典型。
⑶、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欧洲---西欧(6)1、位置和范围:欧洲西部指欧洲的西半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面积500万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