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保险法》基本养老保险部分

《社会保险法》基本养老保险部分

《社会保险法》基本养老保险部分一、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和缴费义务的规定《社会保险法》第十条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一)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社会保险法》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上,没有再列明哪些用人单位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而是采用按职工分类的办法进行概括和表述: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可能实行有别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养老制度,其他有工作的人员(包括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都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也就是说,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适用范围(用人单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及其职工(或雇工),均应当依法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之相对应,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适用范围(职工)包括:与上述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所有劳动者,但是,《社会保险法》对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允许其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的办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缴费义务。

1、以职工身份参保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目前规定的缴费比例是,用人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职工个人按本人工资的 8%缴费。

《社会保险法》将这一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2.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的,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规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20%,其中 8%记人个人账户,退休后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由于灵活就业形式多种多样,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法中只列举了“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两类,并以“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加以概括。

3、关于参保的强制性问题。

《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和用人单位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我理解,“应当”就是“必须”,“可以”就是“根据本人自愿”。

(三)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

目前我国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实行的是退休养老制度,由各机关单位各自负责,退休后,根据工作年限按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退休金,资金由政府财政预算安排。

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都指出了机关事业单位将单位分别负责的退休养老制度改革为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方向。

但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性质不同,改革要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目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在试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其中的一项内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需要由国务院制定具体政策。

所以本法规定,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和主要筹资渠道的规定。

《社会保险法》第十一条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一)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规定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

这种模式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待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进入基本养老统筹基金,用于支付职工退休时社会统筹部分养老金(即基础养老金),基本养老统筹基金用于均衡用人单位的负担,体现社会互助共济;另一部分是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进人个人账户,用于负担退休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支付,体现个人责任。

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将个人账户规模调整为缴费工资的8%,全部由个人缴费构成,并开展了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采用传统型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模式,即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互济;在基本养老金的计发上采用结构式的计发办法,强调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激励因素和劳动贡献差别。

(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

根据本法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其中,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缴费型的。

国家规定用人单位按照不超过工资总额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个人则按照本人工资的8%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按照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的规定《社会保险法》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根据本条规定,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基数是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基数是本人工资。

由于各地发展不平衡,基金承受能力也不同,本法没有规定具体的缴费比例,只规定用人单位和职工按国家规定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这里所说的“国家规定”,主要是指《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和《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授权确定的具体缴费比例。

(一)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

1.计算用人单位应当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基数。

计算用人单位应当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是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

工资总额依据国家统计局1990年1月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国家统计局令第1号)确定,由六个部分组成。

2.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比例。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规定,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

(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1、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基数。

根据本条规定,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基数是本人工资。

在实际操作中,本人工资一般是指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

缴费具体按照原劳动部办公厅印发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劳办发[1997]116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2.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比例。

根据国发[1997]26号规定,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1997年不得低于本人缴费工资的4%,1998年起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

目前,全国各地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已统一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

(三)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

实行统一的参保缴费和待遇享受政策,更能体现社会公平,同时也有利于这些人员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为他们跨地区流动创造条件。

为此,国发[2005]38号规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 20%。

(四)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办法。

国发[1997]26号规定,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

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划人的部分要逐步降至3%。

国发[2005]38号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此外,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个人缴纳,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

四、关于政府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承担财政补贴责任的规定。

《社会保险法》第十三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一)关于职工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负担。

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企业职工实行的是企业退休保障制度,个人不缴费,退休后由企业发放职工退休金。

199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确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与缴费年限和缴费工资挂钩的制度,同时明确“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前,职工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是指参保职工实际缴费年限之前的按国家有关规定计算的连续工作年限。

此外,为适应国企改革和有关事业单位转制等需要,国家对一些特殊情况出台了专门规定,对不同行业不同情况的转制改制的视同缴费年限都作了明确规定。

(二)关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的政府补贴责任。

按照现行政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形成,但在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要承担补贴责任,这是政府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责任。

目前,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没有明确负担比例,每年根据地方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支出情况和做实个人账户的需要给予补贴。

根据本法规定,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险承担四项责任:一是对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承担补贴责任。

二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前,其职工视同缴费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也就是制度转轨成本。

三是承担社会保险运行费用、管理费用。

四是对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承担“兜底”责任。

五、关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规定。

《社会保险法》第十四条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