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
(1)政府主导路线和市场主导路线存在相互冲突。
但是由于医疗卫生服务仍具有一般商品的特性,市场机制并没有完全失灵,而且政府的管理边界也是有限的,因此,发挥政府在医疗服务市场主导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市场的调节作用,应该实行“有管理的竞争”
(2)地方政府保障性投入应该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要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政府保障政策进一步纳入当地今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中,而且随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同步提高财政保障水平。
(3)国外医疗服务体系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启示与借鉴:国外四种典型医疗模式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机制各不相同,但都基本适应各自的国情。
通过对四种典型医疗模式下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合作机制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其医疗服务体系的共同特点: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双向转诊,注重发挥初级医疗服务机构(全科医生)的守门人作用。
当前,我国新医改方案出台在即,研究国外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机制,对于我国新医改方案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合作机制的制定有重大借鉴意义。
(4)医疗服务监管有着经济、社会和组织方面的成因,其目标包括改进医疗服务绩效,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建立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的责任机制。
监管的范围可分为水平监管和垂直监管,应努力避免监管碎片化的倾向,监管的模式可分为威慑性监管、遵从性监管和回应性监管等模式。
应及时制定医疗服务监管规则,通过绩效监控、巡查和调查三类方法搜集医疗服务监管信息,并选择适宜的监管手段进行执法,从而有效建构我国的医疗服务监管制度。
(5)我国医疗服务质量监管体系松散、实际监管主体单一、监管标准不够科学、监管结论利用不足、监管模式选取不合理等问题,并提出培育监管主体、建立监管主体的互联协调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制定科学的监管标准和监管计划等手段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监管的有效性和效率。
(6)对医院而言,提供让患者主观认可的服务是医院服务的目的,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内容。
医院为患者提供和传递的医疗服务及信息越多,就越能赢得患者的长期信赖,医患关系就越和谐,就越能取得竞争上的优势。
(7)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常常被认为是医疗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依据,但政府的过度干预会导致医疗声誉机制的扭曲。
改革现行"管办不分"的医疗卫生体制,由市场声誉取代政府行政干预,通过重复博弈建立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解决医疗卫生领域的难题。
(8)面对在新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过程中单凭政府的政策来管理和约束比较困难,也容易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现有的法律法规也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医疗卫生建设的需要。
我们无需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建立一套更加完善。
(9)医疗服务市场与完全和完善市场相去甚远,存在着严重的市场失灵。
治理医疗服务市场失灵,引入政府干预应谨慎合理,要充分重视市场自身矫正和其他非市场力量,以免伤害市场自身的修复能力,导致“大政府”模式以及政府失灵带来的效率下降。
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失灵情况错综复杂,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加区别地简单的“一刀切,”将政府的作用神话和盲目地要求政府介入并非解决问题的明智之举。
(10)我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现状提出改进的建议:首先是论述了竞争性医疗
保险制度实施的必要性,其无论是对于提高医疗保险运行的效率还是解决民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来讲都是必需的;其次是在立法层面应当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险法》并推动《医疗保险法》的出台,使医疗保险的改革推进做到有法可依;另外应当在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规则上进行细化,明确规定国家、社会、个人三方的投入比例,并且在医疗保险市场上应当逐步实行政府退出机制,使政府通过保监会类机构行使监督和管理职能,而不再直接参与到市场的运作中去;还应当完善在全国范围内的医疗保险联网制度,通过当今信息化发展的契机,来逐步完善医疗保险跨省范围的统筹工作,有效降低民众在办理理赔过程中的成本;最后是可以通过试点的方式来探索医疗保险企业参与公立医疗机构的改革,来防范“供给诱导需求”这一制度陷阱的发生。
(11)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我们提出如下建议:(1)强化政府在社区医疗服务中的职责政府在社区医疗服务的构建与完善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改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建议1.制度设计政府处于制度选择或是创新的主
导地位,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在制度创新过程掌握了创新必不可少的制度资源,在制度创新中具有强制优势、组织优势、效率优势。
政府所主导的制度设计与创新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
(12)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认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
革与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是公平优先、政府主导、需要导向;在改革中应处理好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基本卫生服务范围、公立医疗体系规模等问题。
建议加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探索有效规范医疗机构行为的措施,制定区域性卫生发
展规划,以实现卫生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