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航母发展对我国国防的必要性和深远影响内容摘要:在各大国对海洋权益的争夺日趋激烈的今天,航空母舰作为最先进的远洋作战工具,对于海军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鉴于我国广袤的海上领土和近年来海权不断被侵犯的现状,发展航母已成为当前的必要乃至首要任务。
中国若形成真实的航母战斗力,必将是海权运用和海上作战体系的一次质的改变······
关键词:航母中国周边现状必要性改变
正文:
航空母舰,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经历了将近一百年的发展,如今已俨然成为大国海军兵力的核心、综合国力和国防威力的象征,甚至称其为“海上决斗的胜负砝码”。
如今世界航母林立,而我国对远洋战略的忽视,导致航母发展一度停滞不前。
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格局变化,中国将要,也必将迎来航母时代。
就军事理论课上所学和平时对我国周边环境的关注,对航母发展的必要性和影响发表如下个人观点。
发展航母的必要性:
首先可以从航母自身来看。
航空母舰是舰机一体、攻防兼备的武器系统,具有机动和迅速的打击能力,可以有效地夺取作战海域的制海制空权。
以它为核心配备多种舰艇而形成的海上作战群体,能够执行多种复杂的作战任务适应未来立体战争的需要。
航母是最有效的的综合武器运载平台。
美国著名的军事评论家波尔玛指出:“航空母舰是以往发展最强大的多功能武器系统。
”一艘航母,往往携带导弹、火炮等自卫武器,战斗机、攻击机、反潜机等各种舰载机,实现舰与机两级武器系统的融合。
而航母的速度和持续航行能力,提升了舰载武器,特别是舰载机的作战灵活性和打击范围。
航母是海上立体战争不可缺少的舰种。
飞机既可以担负空中的各种战斗任务,又可以对水面舰船和水下潜艇实施攻击。
航母搭载舰机,可以形成海天一体立体化的打击实力。
其次从我国周边的安全状况来看。
我国海岸线长达1.8万余公里,拥有四大海区,分布六千多个大小岛屿。
而海军过去的作战方针属于近海防御,以岸基作战配合部分舰艇进行。
这种方式防御范围有限,机动性不强。
一旦面临他国的海上侵略,很难在远海进行抵制而显得极为被动。
甚至在近海,没有空中力量掩护的战舰也是脆弱的。
而以航母为核心的机动编队,不仅能掩护近海活动的舰艇,自身也可成为对空、対潜、对舰的整体作战威力。
对于我国的四大海区,南海蕴含最为丰富的资源。
但是从南沙群岛中部到海南距离就有550海里以上。
而如今我国海军缺乏远洋作战实力,还不足以在此地区形成有效威慑,更别说常态巡航。
于是诸如菲律宾,越南等国,趁机占领我国南沙的部分资源,侵犯我国海权而无所畏惧。
航母可以改变这种态势,据计算,一艘普通航母,一昼夜便可控制200平方公里的海域。
而像南沙群岛,只需这样的一个航母
编队,便可覆盖整个海区,对方便不敢轻举妄动。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就提出了岛链战略,用途是围堵亚洲。
而到了现代,岛链战略则更多针对中国。
不止如此,诸如日本、菲律宾、澳洲,均加入了在第一岛链围堵中国的行列。
美军在此部署了多个海军基地,甚至核潜艇,巡航导弹,战略轰炸机等先进武器,成为我国海军的一大隐患。
想要突破第一岛链,唯有使用航母。
凭借航母舰队强大的作战和电子侦察对抗能力,配合各式舰艇,才有可能冲出美军的封锁。
而如今,我国周边,早已是航母林立。
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虽服役年份已久,却拥有极强的防空和反潜能力,且经过改造后完全可以再次服役。
印度是二战后第一个拥有航母的亚洲国家,也是二战后唯一具有航母实战经验的亚洲国家。
今年11月俄罗斯将向印方正式交付“维克拉玛蒂亚号”,加上原来的“维拉特号”,印度将拥有两艘现役航母。
日本与韩国虽没有真正的航母,但其准航母今年来一直扮演着海军的核心角色。
应该相信,不久后,日韩航母将出现在太平洋,成为亚洲不可忽视的航母力量。
而我国面临的最大威胁,则是美国部署在全球堪称世界最强大的航母战斗群,随时可以调往亚太地区实施打击。
因此,我国发展航母是必然趋势。
只有发展航母,才能在世界航母之林有立足之地。
最后,从长远来看。
发展航母,将会在周边海域形成一定的威慑力,掌握海空战争的主动权。
作为移动的国土,通过这个庞大的作战平台,战机可以无需回港补给,而实现周边海域甚至争议地区的不间断巡航。
而且当我国对海外航道的依赖日趋强烈,航母可以起到控制航线,保驾护航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航母的出现,必将促进我国海军走向远海,改变原来的海战模式,实施属于我国的远洋乃至全球的海洋战略。
参考资料:
《舰船知识》丛书——《航空母舰》主编黄彩虹;《现代航空母舰》主编孙诗南;《时代风采》月刊2011年07期——《“瓦良格号”航母如何影响中国军事实力? 》;《中国国防报》周报2011-08-02期——《中国周边航母“林立”》作者方北;《南方日报》日报2013-08-19期——《亚洲缘何掀航母热潮》作者魏香镜;《军事经济研究》月刊1989年01期——《来兮!航母,航母》作者叶志;凤凰网军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