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楼梯种类及相关构造详解(PPT)
楼梯种类及相关构造详解(PPT)
初始建筑构件
(楼梯)
欢迎来学习,祝你成功!
楼梯
楼梯式建筑物内各个不同楼层之间上下 联系的主要交通设施。在层数较多后又特种 需要的建筑物中,往往设有电梯或自动扶梯, 但同时也必须设置楼梯。 楼梯应做到上下通行方便,有足够的通 行宽度和疏散能力包括人行及搬运家具物品; 并应满足坚固、耐久、安全、防火和一定的 审美要求。(图1)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
a
板式
b
折板式
返回
•2、梁板式楼梯:由踏步板、楼梯斜梁、平台梁和平台板 组成。踏步板由斜梁支承;斜梁由两端的平台梁支承。踏 步板的跨度就是梯段的宽度,平台梁的间距即为斜梁的跨 度。斜梁一般为两根,布置在踏步的两端(图a)。但楼 梯间的承重墙有时取代靠墙的斜梁,成为单斜梁楼梯(图 b)。实际中有明步和暗步的做法。
图13 现浇整体式
现浇整体式钢筋凝土楼梯构造
1、板式楼梯:梯段分别与两端的平台梁整浇在一起,由平台梁支承。 楼段相当于是一块斜放的现浇板,平台梁是支座(图a)。板式楼梯 适用于荷载较小、建筑层高较小的情况,如住宅、宿舍建筑。梯段的 水平投影长度一般不大于3m。板式楼梯梯段的底面平整、美观,也 便于装饰。为保证平台过道处的净空高度,可在板式楼梯的局部位置 取消平台梁,形成折板式楼梯(图b)。
(2)栏板式栏杆
栏板是用实体材料制作而成。常用材料有钢筋混凝土、加设钢筋网 的砖砌体、木材、有机玻璃、钢化玻璃(如下图)等,栏板的表面应光 滑平整、便于清洗。栏板可直接与梯段相连,也可安装在垂直构件上。 砖砌栏板常用做法是立砖砌筑,多结合暗步楼梯斜梁砌成。为加强稳定 性,须和现浇钢筋混凝土扶手连成整体,并在栏板内每隔 1000~1200mm加钢筋或设混凝土构造柱,增强其刚度。
平台宽度
中间平台宽度:对于平行和折行多跑等类型楼梯,其转向后 中间平台宽度应不小于梯段宽度,并且不小于1.1m。对于 不改变行进方向的平台,其宽度可不受此限。医院建筑还应 保证担架在平台处能转向通行,其中间平台宽度不小于 1800mm。 楼层平台宽度:比中间平台宽度更宽松一些,以利于人流分 配和停留。在有门开启的出口处和有结构突出处,楼梯平台 应适当放宽。对于开敞式楼梯间,楼层平台同走廊连在一起, 一般可使梯段的起步点自走廊边线后退一段距离(≥500mm) 即可。
5.支承在中心杆上的螺旋楼梯
螺旋楼梯的内圆半径很小,可以直接将踏步做成踏步 块按安放在中心的立柱上,然后调整角度并加以固定。螺 旋楼梯的装饰性较强,但踏步近中心处较窄,只能用于居 住建筑的用户以及一些小型的办公、储藏空间等,不能用 于有大量人流的公共空间,尤其不能用作消防疏散楼梯。 (如下图)
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构造
3.作为空间楼梯的悬挑楼梯
有些楼梯因视觉上的要求需要显得轻巧,例如设在支座支承平台梁, 会显得较为笨重。此时如果采用作为空间受力构件的悬挑楼梯,取消楼梯 一端的平台梁及其支座,会取得较好的视觉效果。但其底部接近地面处应 当进行处理,以阻止人误入该范围内而产生碰头的危险。(如下图)
4.悬挂楼梯
同样出于轻巧的视觉要求,有些楼梯还可以利用栏杆, 或者另设拉杆,把整个楼段或者踏步板逐块吊挂在上方的 梁或者其他的受力构件上,形成悬挂楼梯。这类楼梯有可 能时最好设置防止其晃动的设施。(如下图)
室外楼梯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05m;中小学和高层建筑室外楼 梯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1m;
供儿童使用的楼梯应在500~600mm高度增设扶手。
楼梯净空高度
梯段的净空高度一般指自踏步前缘(包括最低和 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上方突出 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 在确定净高时,应充分考虑人行或搬运物品对空 间的实际需要。我国规定,民用建筑楼梯平台上部及 下部过道处的净高应不小于2m,楼梯段净高不宜小于 2.2m,如图11所示。
服务楼 梯、 住宅套 内楼梯
最小宽度 值
最大高度 值
260
175
260
150
280
160
260
170
250
180
220
200
梯段尺度
楼段宽度(净宽):应根据使用性质、使用人数(人流股数) 和防火规范确定。通常情况下,作为主要通行用的楼梯,其 梯段宽度应至少满足两个人相对通行(即不小于两股人流)。 双 人 通 行 时 为 1100~1400mm , 三 人 通 行 时 为 1650~2100mm。室外疏散楼梯其最小宽度为900mm。同 时,需满足各类建筑设计规范中对梯段宽度的限定。如防火 疏散楼梯,医院病房楼、居住建筑及其他建筑,楼梯的最小 净宽应分别不小于1.30m、1.10m、1.20m。 楼段长度(L):是每一梯段的水平投形长度,其值为 L=b×(N-1),其中b为踏面步宽,N为梯段踏步数,此处需注 意踏步数为踢面步高数。
提高一层平台下梯段净高的方法 1、将第一梯段加长,做成不等跑梯段,适于楼梯间进 深较大的情况; 2、增大室内外高差,梯段长度保持不变,降低楼梯间 入口处室内地面标高,但此种方法增加了整个建筑物 高度;(图12) 3、将上述两种办法结合,既增加部分室内外高差,又 作成不等跑梯段; 4、南方建筑,可用直跑楼梯直接上到二楼,延至室外。
栏杆扶手尺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当梯段的垂直高度大于1.0m时,就应在梯段的临空面设置栏 杆。楼梯至少应在梯段临空面一侧设置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 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四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 室内楼梯栏杆扶手高度应从踏步前缘线垂直量至扶手顶面。其 高度根据人体重心高度和楼梯坡度大小等因素确定。一般不宜 小于900m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m时,其高 度不应小于1.05m;
钢筋混凝土具有防火性能好、坚固耐久等优点。 钢筋混凝土楼梯按施工方式可分为现浇整体式 (图13) 和预装配式两类。现浇楼梯的梯段和平台整体浇筑在 一起, 其整体性好、刚度大、抗震性好,不需要大型起重设备,但 施工进度慢、耗费模板多、施工程序较复杂。目前建筑中较 多采用;预制装配式楼梯施工进度快,受气候影响小,构件 由工厂生产,质量易保证,但施工时需要配套的起重设备、 投资较多。
踏步面层构造
水泥砂浆面层
水磨石面层
缸砖面层
人造石面层 返回
金属防滑条
马赛克防滑
防滑面砖
栏杆、栏板和扶手
1、栏杆、扶手的形式和材料 (1)空花栏杆 (2)栏板式栏杆 (3)组合式栏杆 扶手的顶面宽度一般不宜大于90mm。绝大多数 扶手是连续设置的,接头处平滑过渡。扶手可以用 优质硬木、金属型材(铁管、不锈钢、铝合金等)、 工程塑料及水泥砂浆抹灰、水磨石、天然石材制作。 室外楼梯不宜使用木扶手,以免淋雨后变形和开裂。
钢化玻璃栏杆 返回
(3)组合式栏杆
将空花栏杆与栏板组合在一起构成的栏杆形式。空花部分一 般用金属材料,栏板部分的材料与栏板式相同。
不锈钢和玻璃的组合栏杆
返回
2、栏杆与扶手、栏杆与梯段、栏杆扶手与墙或 柱的连接 (1)栏杆与扶手的连接 (2)栏杆与梯段的连接 (3)栏杆扶手与墙或柱的连接 (4)栏杆扶手的转弯处理 两个相邻梯段的扶手应该连通,梯段与平台 的扶手也应连通,以增强扶手的整体性,确保 安全。
(1)栏杆与扶手的连接
金属扶手与栏杆直接焊接(图a); 抹灰类扶手在栏板上端直接饰面; 木及塑料扶手在安装前应事先在栏杆顶部设 置通长的扁铁,扁铁上预留安装钉孔,把扶手 放在扁铁上,用螺丝固定(图b)。
图a 焊接
图b 螺丝固定
返回
(2)栏杆与梯段的连接
在梯段内预埋铁件与栏杆焊接; 另一种是在梯段上预留孔洞,用细石混凝土、水泥砂浆或螺 栓固定。(如下图)
图8 踏面挑出
常用踏步尺寸:踏步的宽度可取220、240、 260、280、300、320mm,必要时可取 250m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210mm,且各级 高度均应相同。
常用踏步尺寸(mm)
建筑类别
住宅 幼儿园、 剧院、体育 公用 小学 馆、商场、 梯 医院、旅馆 和大中学校
其它
建筑
专用疏 散梯
梁板式楼梯
图b 梁板式楼梯
• 图a 梁板式楼梯 • 梯段两端设斜梁 梯段梁在梯段的一侧 梁在梯段的中间 返回
明步和暗步
明步(图a):梁在踏步板下,踏步露明; 暗步(图b):梁在踏步板上面,下面平整,踏步包在梁内。暗步楼 梯弥补了明步楼梯梯段下部易积灰、侧面易污染的缺陷,但斜梁宽度 要满足结构的要求,从而使梯段的净宽变小。
明步楼梯与暗步楼梯
a 明步
b 暗步 返回
楼梯的细部构造
1. 踏步面层及防滑措施 踏步面层的作法一般与楼地面相同。对面层的要求是耐 磨、防滑、便于清洗和美观。常见的踏步面层有水泥砂浆、 水磨石、地面砖、各种天然石材等(如图)。人流集中的楼 梯,踏步表面应采取防滑和耐磨措施,通常是在踏步口做防 滑条。防滑条长度一般按踏步长度每边减去150mm。防滑 材料可采用铁屑水泥、金刚砂、塑料条、金属条、橡胶条、 马赛克等(如图)。
图1
楼梯的组成部分
楼梯有楼梯段、楼 梯平台和扶手栏杆 (板)三部分组成。 (图2)
楼梯剖面图
栏杆 扶手 踏步
楼层平台
防滑条
踢面
中间平台 图2
1. 楼梯梯段 联系两个不同标高平台的倾斜构件,由若干个踏步构成。 每个梯段的踏步数量最多不超过18级,最少不少于3级。两平 行梯段之间的空隙称为楼梯井,公共建筑楼梯井净宽大于 200mm,住宅楼梯井净宽大于110mm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2 .楼梯平台 联系两个楼梯段的水平构件,主要是为了解决楼梯段的 转折和与楼层连接,同时也使人在上下楼时能在此处稍做休 息。平台一般分成两种,与楼层标高一致台通常称为楼层平 台,位于两个楼层之间的平台称为中间平台。 3. 栏杆和扶手 为了在楼梯上行走的安全,楼段和平台的临空边缘应设置 栏杆或栏板,其顶部设依扶用的连续构件,称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