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方法与措施1.增加光照法。
据国内外科学家试验研究证实.在奶牛泌乳期的初期60天内.不需要增加饲料或改变饲料配方.让牛每天接受16小时的光照,可比在冬季仅接受自然光照的奶牛多产奶达10%以上。
2.喂粥料。
据试验,给奶牛喂粥料,比喂干湿料可提高产奶量13%。
因为粥料适口性好,奶牛爱吃,既增加了采食量.又易消化吸收,因而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
夏季粥料内加入大量冷水,可为奶牛防暑降温,冬季饲喂380C左右的热粥料.可增强牛体的抗寒力,提高产奶量达10%。
3.调整分娩期。
奶牛产后3-8周是产奶的黄金期间。
夏天气温高、蚊蝇多.牛产奶量低、发病率高,奶牛夏季分娩.日产奶量要比其他季节少约10公斤。
因此,应采取计划配种,使奶牛分娩产犊期避开炎热的夏季,可提高产奶量8%-10%。
4.添喂胡萝卜和甜菜。
据国外试验证明,在产前30天和产后92天的奶牛日粮中,将胡萝卜和甜菜洗净切碎后.在饲料中加入15%.可提高产奶量25%以上。
5.添喂小苏打。
据美国饲料周刊报道.给奶牛喂小苏打,可使产奶高峰大大提前.并在32周内持续高产不衰。
具体做法是:将小苏打拌在饲料中喂给泌乳牛.整个泌乳期每天每头奶牛喂小苏打150克。
国内有人试验.在60%的粗饲料、40%的精料平衡日粮中.添加1 50克的小苏打和0.8%
的氧化镁混合后喂奶牛,每头每天可增加产奶量2.8公斤。
6.定期驱虫。
日、美、英等国利用噻苯咪唑驱除奶牛消化道内的线虫,每头用药量为45克,经驱虫后在300天泌乳期中.平均每头奶牛可提高产奶量409公斤。
7.添喂尿素。
按奶牛体重每100公斤加喂尿素15-20克,可提高产奶量10%。
尿素的添加量一般占混合精料的1.5%~2.0%.或占总干物质的1%为宜。
8.定期修蹄。
定期进行正确的削蹄,可防止肢蹄障碍和疾病的发生,确保蹄底全面负重.使牛保持正确的站立姿态,延长繁殖年限。
研究证明,修蹄比不修蹄.每头奶牛年产奶量可增加206公斤。
9.饮磁化水。
奶牛饮磁化水比饮普通水好,产奶量可提高5%-10%.同时还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方法是:天然水从水龙头流出后.以切断磁力线的流向,通过磁场强度为1500-2000高斯的水槽,从另一端流出即可.
10.喂碘化钾。
奶牛产前1个月和产后1-2个月,在日粮中每日每头增加20毫克碘化钾,对提高日产奶量和乳脂率有良好的作用。
可使初产生产奶量提高8%、乳脂率提高18%.成母牛产奶量提高6.6%和乳脂率提高17 .75%.同时,还对提高犊牛初生重和改善母牛繁殖机能有明显的效果。
11.适当进行运动。
试验证明,让奶牛每小时走3-3.5公里较为适宜.不仅能提高产奶量,而且能提高奶牛的繁殖
性能。
12.添喂腐植酸钠和乙酸钠。
硫酸盐是瘤胃微生物所需硫的主要来源.试验证明,每天在奶牛的饲料中加入3克硫酸钠,奶牛的日产奶量就增加1.38公斤。
牛饲料中的含硫量应占干料量的0.15%-0 .2%.其作用是提高干物质的消化率。
夏季奶牛食欲降低.导致产奶量下降,乙酸钠不仅是机体的重要供能者,而且是合成乳脂的重要物质.也是一种调味剂,每头奶牛每天分3次喂给300克乙酸钠,可以提高产奶量5.58%.提高乳脂率10.58%。
13.冬季饮温水。
据试验,气温在120C以下时,给牛大量饮用冷水.会降低体温1~2 0C.要恢复正常体温.需要消耗体能,产奶量就明显下降.所以在气温150C以下时.应给奶牛饮用温水或深井水,以减少奶牛体热的损失.防止产奶量下降.
14.调节温度。
奶牛泌乳的适温范围是4-2IoC.超过这个范围,就会抑制产奶。
夏季给牛降温.在牛舍窗前和运动场院周围栽树遮阴,种植草坪或牧草,可有效地防止反射太阳热.给牛冷水浴,安装电风扇,搭凉棚等.降温效果也很好。
在冬季给牛饮温水.可以减少牛体内热量的损失.能防止产奶量下降。
15.饲喂甜高粱。
甜高梁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无氮浸出物和粗灰分含量均比玉米高,粗纤维比玉米低.据试
验,饲喂甜高梁的奶牛比喂玉米的奶牛每日每头增加产奶量0. 4-1公斤。
16.饲喂发酵饲料。
据日本试验,用柑橘叶发酵喂奶牛.可提高产奶量34%。
发酵橘叶清香、味甜、奶牛爱吃,据分析,橘叶中含有一种叶红素,可促进奶牛发育和产奶,而叶红素在一般饲料中含量则很少,也有人试验证明.玉米秸发酵后可显著增强适口性.能提高产奶量.
17.不拴养法。
德国经多年研究,不把牛拴在固定的位置上,让它在牛棚内自由活动,平均每头奶牛每年产奶量可增加190公斤以上.而且奶牛生病少,产犊多,消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