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育种

牛育种

2010-09-13
第一节
牛的选育与保种
Animal science
(1)牛的育种技术
①本品种选育
本品种选育指某一个牛品种基本上能满足生产及市场
需求,不必进行品种改造,保持该品种的基本特征,使优
良基因巩固,增加品种内优秀个体的数量,克服该品种的
某些不足而进行改良所实施的育种方法,从而使品种的生
产性能和纯度不断提高。基础是品种内个体差异,通过选
某品种的性能基本满足国民经济的生产要求,仅个别
性状存在不足或某个重要经济性状需要在短期内提高,依
靠本品种选育难以达到目的,需要引入外血改良。
选择与原品种生产方向一致,针对原品种有缺点的性状
具有显著优势的优秀种公牛与原品种母牛杂交,在杂交后
代中选择优秀公、母牛个体与原品种回交2次,使外来品
种的血缘含量为1/8,停止回交,进行杂种牛横交固定。
Animal science
2010-09-13
第二节
(4)经济杂交
牛的杂交育种
Animal science
经济杂交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效益高,在肉牛生产中 被广泛应用。辽宁、河北、河南、安徽、内蒙古等省、区,用 引入的夏洛来牛、利木赞牛或西门塔尔牛几个肉用品种和乳肉 兼用品种对本地牛及其杂种后代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生产肉
中国西门塔尔牛
中国荷斯坦牛
2010-09-13
第二节
牛的杂交育种
(3)育成杂交 我国第一个乳肉兼用品种三河牛,是由分布于呼伦贝 尔草原的蒙古牛和许多外来品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杂交 选育而成。中国草原红牛和新疆褐牛也是采用育成杂交 的方法,分别引用乳肉兼用型的短角牛和瑞士褐牛及含 有瑞士褐牛基因的阿拉托乌牛对本地黄牛进行长期改良, 级进至3或3代以上横交固定,经长期选育而成的。
第一节
牛的纯种选育与保种
Animal science
牛的育种工作是养牛生产中的基本任务和重要环节,
它关系到养牛业的兴旺与和提高,从而创造出生产性能
优越的个体,并使优秀个体数量扩大的过程,是围绕品
种而进行的各种育种活动, 它包括本品种选育、杂交 育种、引种、品种资源的 保存及利用。
2010-09-13
第二节
(3)存在的问题
牛的杂交育种
Animal science
①我国的黄牛改良以广大农村为基础,牛的饲养分散,改良措
施、改良技术的应用推广以及改良效果的评定等都有一定难度,
需要科技人员、地方政府、养牛户全方位协作。 ②牛改良大多采用冻精改良,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 经专门训练方能掌握。 ③改良牛群的维持不容易,性能的评定、价值的评定还有不少 困难,直接影响了改良、育种工作的开展。
程称为风土驯化。
2010-09-13
第一节
牛的选育与保种
Animal science
风土驯化有两个途径:一是逐渐调整其体质,直接适应; 二是通过选种作用逐渐改变遗传基础,实现引入品种的风土驯
化。引入品种的适应意味着不仅能够生存、繁殖和正常生长发
育,并且还能够将其固有的特征和优良的生产性能表现出来。
母本则要母性能力强。
2010-09-13
第二节
②单杂交
牛的杂交育种
Animal science
采用两个品种杂交,F1代不论公母全部作经济利用。
轮回杂交:两个或更多个品种间轮回杂交,杂种母牛继续繁殖, 杂种公牛全部作肥育用。 “终端”公牛杂交体系:就是用B品种公牛与A品种母牛交配, F1代母牛再与第三个品种C的公牛交配,F2代中无论公母全部作经 济用,最终停止在C品种公牛的杂交称“终端”公牛杂交体系。 ③种间杂交 种间杂交属远缘杂交,养牛业中属于远缘杂交的有普通牛 ( Bos fifturus ) 与 瘤 牛 ( Bos indicus ) 、 普 通 牛 与 牦 牛 (Posgruniens)的杂交。
2010-09-13
第二节
牛的杂交育种
Animal science
c、育成杂交 就是应用2个或2个以上品种杂交培育新品种(系)的方法。两 品种杂交简称简单育成杂交;两个以上品种杂交称复杂育成杂交。 育成杂交包括杂交创新、横交固定和扩群提高3个阶段。
d、经济杂交
使用不同品种(系)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经济性能 的杂交繁育方法。杂交后代生活力强,生长速度快,降低了生产成 本。进行经济杂交时应注意配合力测定,因为并不是所有品种间交 配都产生杂种优势;用于杂交的父本应生长速度快,胴体品质好;
2010-09-13
第一节
牛的选育与保种
Animal science
③目前我国黄牛的保种任务 a、品种保存的类型: ⓐ保护生产性能优秀的地方良种; ⓑ保护具有特殊抗病力和适应特殊自然环境的品种;
ⓒ保护小型品种。
b、地方优良黄牛的保存利用 保种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品种资源,利用保种群体的 某些优良性状作为培育新品种的材料,通过适当的育种 方法和手段培育适应新的需要的新品种。地方品种内非 保种部分可以直接用作产生杂种优势的母本,提高该品 种的利用价值。
牛的品系育种中建系方法有系祖建系法和群体继代选育法。
2010-09-13
第二节
牛的杂交育种
Animal science
杂交育种就是应用杂交方式改良牛品种和通过杂交育成 新品种。 杂交改变基因型,产生杂种优势并将不同亲本的优良特 性结合在一起,杂种后代体型得到改善,产乳、产肉性能获 得提高。 杂交育种方法在我国养牛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培
育的新品种如中国荷斯坦牛、三河牛、新疆褐牛、中国草原
红牛都是杂交育成的新品种。
2010-09-13
第二节
牛的杂交育种
Animal science
①品种间杂交 a、级进杂交 用优良的培育品种改造低产品种最有效的方法。选择优 良品种的种公牛与被改造品种的母牛交配,选择优良杂种母 牛与改良品种的公牛连续杂交三、四代,使改造品种的血缘 占7/8或15/16,被改造品种牛的血缘仅占1/8或1/16,停止 杂交,将含这种血缘的杂种牛通过选种选配进行自群繁育, 以巩固其遗传性。
2010-09-13
第二节
牛的杂交育种
Animal science
1、中国黄牛的杂交改良利用方法
(1)导入杂交
中国良种黄牛在传统上普遍存在尻部尖斜、股部肌肉欠 充实、乳房发育较差等缺陷。为了迅速改进这些缺陷,进 一步提高其产肉性能,各品种育种组织根据各自的具体情 况和育种方向,引 用适当的国外品种 对本品种进行导入 杂交,取得了良好 效果。
通过适当的技术措施,能加速引入品种的适应进程。
2010-09-13
第一节
牛的选育与保种
Animal science
(2)地方良种黄牛保种 ①保种的背景和意义 就是保存种群,保存了有一定特性、特征的种群,也就是 保存了品种、性状、基因和资源,也就是说保种就是保存种 质资源。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适应范围,而世界上自然条 件和社会条件千差万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对 牛产品的消费会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凭少数几个牛品种维 系的养牛业不可能持续发展,只有保持牛种的多样性,为培 育新品种提供材料,才能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和自然发展的需
2010-09-13
第二节
牛的杂交育种
(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Animal science
黄牛改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由于改良 牛的生产性能的提高,单位牛所能提供的乳、肉产品数 量增多,质量改善,使杂交改良牛的售价普遍高于同龄 本地牛,养牛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随着黄牛改良工作 的深入,全国牛群中改良牛比例将逐年提高,每年向社 会提供的乳、肉产品也相 应增加,既满足了广大消 费者的消费需求,丰富了 市场,又增加了牛生产者 的经济收益,为国民经济 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010-09-13
第一节
牛的选育与保种
Animal science
第三,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只有在适宜的饲养水 平和管理条件下,良种才有可能发挥其高产性能。 在选育的同时,加强饲草、饲料基地建设,改善 管理条件,发挥选育的作用。
2010-09-13
第一节
(1)引种
牛的选育与保种
Animal science
牛。
2010-09-13
第二节
牛的杂交育种
Animal science
2、中国黄牛杂交利用效果分析 (1)改良效果 ①牛体型结构的变化 中国黄牛经杂交改良体型明显增大,随着杂交代数的增 加,体型逐步向父本类型过渡。 ②生长发育 杂种牛初生重大, 生长发育快,而且随着改良代数 的增加,初生重逐步提高。 ③生产性能 与本地牛比较, 改良牛的产奶性能有很大提高; 产肉性能好,肉质优良。 黄改奶后代牛 ④适应性 引进国外良种对我国黄牛进行改良,杂种优势十分明显, 除生产性能指标有显著提高以外,其适应性也很强。
牛的引种和地方良种黄牛保护 引种指将区外(省外或国外)的优良品种、品系或类 型引入本地,直接推广或作为育种材料。引种既可引入 活体,也可引进冻精和胚胎。 任何一个品种都有其特定的分布范围,当一个牛种引 入到新的地区,包括气候、温度、湿度、海拔和光照在 内的自然条件、饲料及饲养 管理方式都不同,把引入品 种风土驯化和适应的复杂过
d、选择保种基地 保种基地一般选择在主产区。该基地有 明确的地理界限,基地内不饲养其他牛种,便于生殖和地理隔 离,饲草资料丰富,有足够的面积支撑载畜量。
2010-09-13
第一节
牛的选育与保种
Animal science
e、建立适度规模的保种核心群 选择符合品种条件的优秀 纯种组成核心群,个体无亲缘关系。 f、保种具体的技术措施 实行随机交配,各家系等量留种, 延长世代间隔,降低每代近交增量。开展本品种选育工作, 建立品系,提高其生产性能;严格选择,淘汰不良个体;加 强饲养管理和防疫工作;通过表型性状观察和杂交利用定期 分析保种效果。 g、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保种工作 采用冷冻生物技术保存 该品种的胚胎、精子和体细胞,这种保种方法简单、经济。 利用位点特异性分子标记对目标基因进行跟踪保护,利用DNA 分子标记监测和控制保种群的近交速率。 h、建立保种的行政管理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