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黄丹华(2011年6月23日)这次会议是我委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上午,万钢部长和王勇主任作了重要讲话,对中央企业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资委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要求,加强中央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做出了系统的安排和部署。

两位领导的讲话和《意见》形成了一个整体,对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刚才,四家中央企业就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大会经验交流,27家中央企业还进行了书面交流,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既有个性也有共性,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起到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意见》和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意见》制定的背景和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在去年召开的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我们就提出要研究制定《意见》,特别是我委提出中央企业“十二五”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和五大战略、三大保障的总体思路后,对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目标,《意见》的制定就更为重要和迫切。

一年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研究起草了《意见》,广泛征求了中央企业、一线科技工作者、委内厅局和国家科技部等方面的意见。

日前,已经国资委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并正式印发中央企业。

《意见》是在深刻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关要求,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变化,围绕中央企业“十二五”改革发展核心目标,认真研究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的工作思路和明确的工作要求,提出了“十二五”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对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时期。

党和国家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在“十二五”时期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张德江副总理对中央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企业的顶梁柱作用、骨干作用不仅体现在资产、生产规模大小、实现利润、上缴税收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引导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骨干作用,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做出应有贡献。

中央企业必须要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必须在国内以及国际某些领域有所建树。

《意见》的制定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

通过《意见》的制定,深刻理解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的精神实质,结合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实际进行总体谋划和布局,搞好顶层设计,对创新工作中取得的好做法、好经验加以肯定并坚持下来;对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加以明确并提出具体要求;对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特别是体制机制方面,如何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等问题,明确方向,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给科技创新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呈现加速流动和配置的趋势,学科的交叉和技术的融合进一步加快,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

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为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在政府的支持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竞相争夺科技创新人才,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企业外延式扩张方式急需改变。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现。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也为我国企业在一些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央企业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和使命。

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央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必须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上有更大作为,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有重大技术突破,培育一批高附加值的尖端产品,打造一批国际知名的高端品牌。

《意见》的制定,就是适应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的要求,把握科技创新加速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新特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明确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中心,着力解决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条件,增强企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

(三)做强做优,全面提高中央企业素质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新的任务。

“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在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推动中央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同时也要看到,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创新还没有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

“十二五”时期是中央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

要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途径,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要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大力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能力,努力缩小在科技创新方面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在制约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二、关于《意见》的主要内容和内涵《意见》全文共二十条,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顶层设计,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第二部分是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任务,第三部分是推进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政策与保障措施。

(一)关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第一部分是《意见》的精髓,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要求,以及国资委在“十二五”期间或更长一段时间指导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基本理念、主要原则和阶段性目标要求。

一是在指导思想中进一步明确了“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中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

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既包括“硬实力”,也包括“软实力”。

体制机制相当于“软实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见》针对以往强调和重视“硬实力”建设,而“软实力”的建设措施不落地的情况,对科技创新涉及的体制机制建设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在《意见》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分有所体现,指明了下一步探索与实践的方向。

二是提出了坚持“四个结合”的基本原则,这是对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首先,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必须坚持市场导向与国家发展需要相结合。

科技创新一定意义上讲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它的基本属性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以是否被市场所接受,以市场实现程度作为判断科技创新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

因此,企业创新活动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又决定了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必须与国家发展、行业发展相统一,在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引领和骨干作用。

第二,企业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

要努力突破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激发科技创新体系中各要素的创新活力,增强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

第三,企业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立足当前和谋划长远相结合。

科技创新要满足企业当前发展需要,更要着眼于增强企业持久竞争力,加强技术储备,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央企业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要打造的是“百年老店”。

科技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靠持久的努力、长期的积累,必须要对前瞻性、战略性和应用基础研究做出长远的谋划,对研发投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做好制度性的安排,不能急功近利。

第四,企业科技创新必须坚持掌握核心技术与提高系统集成能力相结合。

这一条也是针对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现在企业往往重视单项技术和难题的攻克,但对系统集成能力的提升缺乏统筹安排和考虑。

通过系统集成能力的提升,推动企业由单纯提供产品和服务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综合性服务转变,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是科技创新的一个趋势。

系统集成能力提高的基础是掌握核心技术,同时也涉及到企业功能的完善以及业务链、产业链的合理延伸,这也是企业转型升级,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客观要求。

三是提出了“十二五”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目标。

提出了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投入和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国家级研发机构数量、发明专利授权量等量化指标。

首先是科技进步贡献率到“十二五”末达到60%以上。

科技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也是企业衡量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

国际上较为普遍采用生产函数法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该方法把资本、人力投入和科技进步视作影响经济产出的主要因素,通过在经济增长中剔除前两个因素的影响,对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含量做出定量的估计。

经过测算,《意见》提出了2015年达到60%以上的目标,希望企业引起足够重视。

第二是科技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2.5%以上,其中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1.8%以上。

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9%,研发投入比重为1.2%。

为实现《意见》提出的目标,中央企业要理解以下两层含义。

第一,科技投入和研发投入目标是对中央企业总体水平的要求,不同行业、不同水平的企业有较大差异,在《意见》中我们还提出制造业企业科技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要达到5%,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比重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部分创新型企业达到或接近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

第二,按照中央企业总体发展速度测算,各企业科技投入年均增长要达到16%以上,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要达到20%以上,才能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

各中央企业要根据上述增长速度,确定自己“十二五”期间的科技投入和研发投入目标。

(二)关于重点任务。

《意见》的第二部分是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任务,共包括十一项,大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中央企业已经具备较好的工作基础,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还要继续做好的重点任务,包括科技战略规划管理、创新资源配置、知识产权工作等;第二类是针对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明确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和完善的重点任务,包括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科技管理、创新文化建设等;第三类是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要,提出的新的重点任务,也是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工作,包括合作创新、服务创新、研发体系建设、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