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作者:黄元山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5期摘要:加大油菜高产栽培的研究力度,并注重油菜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合理应用,对于提高油菜产量有着极大作用。

就油菜高产栽培理论进行概述,并介绍油菜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为促进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油菜;会同县;栽培技术1、前言随着广大人们对食用油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优质、绿色、环保的食用油越来越少。

因此,加大油菜高产栽培的研究力度,并注重油菜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合理应用,提高油菜产量和质量,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极大作用。

我县耕地面积22万余亩,油菜种植面积达11万亩,所以加大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发展我县油菜生产有着积极的作用。

2、油菜高產栽培理论的概述根据相关研究和资料可知,油菜产量主要由如下几个因素组成:一是每角粒数;二是千粒重;三是有效角果数。

而油菜高产栽培指的是上述3个因素的乘积最高值。

总的来说,在油菜高产栽培中,占据最重要地位的因素是有效角果数,为其在不同的生长环境、栽培要求下,有着很大的变异范围,可能是几倍的差距,也可能是十几倍的差距。

相比较而言,每角粒数、千粒重的变异范围不大,通常都低于或等于0.5倍。

在实际进行油菜栽培时,如果有效角果数达到了某个水平,需要加强对每角粒数、千粒重的重视。

因此,千粒重、每角粒数在高产栽培中发挥的作用也很大。

在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之后,相关研究人员提出油菜高产栽培的主要途径:一是如果田块是以每株油菜的有效角果数为主,则这种方式在大肥大水的育苗移栽田块中比较适用。

二是如果田块是以单株有效角果数、单位面积有效株数为主的话,则这种方式在田块肥力中等或更高的情况下适用。

三是如果田块是以单位面积有效株数来计算,则这种方法在田块肥力中等或更低的情况下使用,或者是播种时间推迟的情况下,以确保田块的基本苗数。

3、油菜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3.1; 科学选择品种在合理应用油菜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之前,需要科学选择油菜的品种。

优质高产的抗病油菜品种,不但有着很大的增产潜力、较强抗逆性,还有较多有效角果数、株高比较适中,并且分枝部位不高,使用范围比较广泛。

因此,根据田地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气候、土壤等多种条件,并科学选择品种,才能真正提高油菜栽培产量[1]。

3.2; 合理整修田地通常情况下,油菜有着较长的主根,根系发达程度高,并且侧根分布也比较广。

因此,在合理运用油菜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时,想要确保油菜根系能够很好的发育,就必须合理整修田地,以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

通常油菜栽培选择的田地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砂黏适中;二是排灌方便;三是土层比较深厚。

在收获完油菜田地中的前茬作物以后,需要合理开挖田地周边沟,以确保排水顺畅,如果是在田中栽培油菜,则需要在土壤水分比较充足时,合理进行田块的翻耙,以确保耕层土壤可以保持上松下实的状态,从而使根系的营养吸收面、水分吸收面等进一步扩大,对于提高根系、幼苗的生产速度有着极大作用。

另外,在恰当的时间进行定苗,选择生长状态较好的群体,可以使群体的质量大大提高,从而保证油菜栽培的总产量[2]。

3.3; 科学进行施肥在油菜栽培过程中,其比较敏感的营养元素是硼,如果硼的含量较少,则可能使油菜茎、叶、根等出现畸形,或者出现花而不实的情况。

因此,在油菜生产的不同时期,需要科学进行施肥,确保氮磷钾等肥料用量的合理性,才能在硼肥得到有效施用的基础上,促进油菜健康生长。

在实践过程中,肥料的使用掌握以下原则:一是一般在整地之前撒施 1 次,以便有效改善土壤的结构;二是播种之后合理使用 1 次,需要兑水之后进行浇施,以确保油菜能够早出苗和出壮苗[3]。

与此同时,在油菜正常生长的情况下,还需要合理施用蕾薹肥,在综合分析油菜生长趋势、不同生产时期所需氮素的情况等以后,确定蕾薹肥的用量,对于提高油菜栽培的产量有着极大影响。

3.4; 加强栽培管理在合理应用油菜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实践中,加强油菜栽培的田间管理,需要对如下几个方面给予高度重视:一是中耕除草;二是排灌;三是病虫害防治;四是收获时间。

其中,除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以防杂草将油菜生长所需的营养吸收掉;在排灌时,必须确保周边沟的顺畅,以便及时排灌。

由于油菜在生产初期、抽薹开花期需要较大的水量,因此需要科学运用速灌、速排等方法,才能确保油菜能够生长所需的充足水分[4]。

与此同时,油菜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虫害有白锈病、菌核病、白粉病、根肿病、小菜蛾、蚜虫、菜青虫等,需要科学使用粉锈酮、克多帮、百菌清等农药,才能保障油菜栽培的高产量[5]。

4、会同县油菜栽培现状会同县油菜产业,通过县农业局几年来的万亩油菜高产创建示范,油菜种植已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特色,而新品种双低化和杂交化的种植方式已经处于优先地位,据相关统计,近几年会同油菜产业的发展相当迅速,2015年上旬,会同县的油菜种植面积达到了11.4万亩,高油双低优质的新品种推广面积也进一步得到了增加,机播机耕机收等轻简栽培技术的推广面积也得到了大量增长,相应的油菜种植大户也得到了大量增加,总体来说会同的油菜栽培种植呈现持续上升的状态。

5、会同县稻田直播油菜高产栽培关键技术5.1; 选好种基本原则是选高产、高含油量、抗性好的双低优质油菜品种,尤其强调选择抗倒、抗病性强的品种,如沣油5103、沣油682等、湘杂2号等通过省级审定的优良品种,杜绝使用老油菜品种和白菜型品种。

5.2; 开好沟油菜是旱地作物,怕水淹,油菜生长期间任何时期被水淹都会对生长、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油菜田必须开好沟才能获得较好产量。

要求开好“三沟”(围沟、主沟、厢沟),厢宽2—2.5米,做到沟沟相通,“雨停田干”,排灌自如;厢面平整土粒细碎。

5.3; 播好种稻田直播油菜,应抓住十月中旬以前播种,突出一个“抢”字,即千方百计抢时播种。

油菜无论早播还是迟播,12月中旬左右都要进入花芽分化,这时植株的总叶片数、营养体的大小、产量的高低基本确定;油菜产量的高低与油菜的叶片数多少成正相关。

若越冬时油菜总叶数能达到15片,绿叶能达到8片以上,稻田直播油菜达到理想产量才有较大保证。

按株行距10—11寸×8寸播种;及时间苗定苗促壮苗。

2—3叶期间苗,4—5叶期定苗。

每蔸定苗2—3株,亩基本苗达15000株以上。

5.4; 施好肥稻田直播油菜在肥料运筹上应采用前促施肥法,即基肥足、苗肥早、苔肥稳。

总的目标是冬前搭好高产苗架,促进冬前早发快长。

1、基肥为主:油菜专用配方肥50公斤或45%高效复合肥25公斤和农家肥20—30担。

2、追肥:间苗后趁雨天追施尿素5—8公斤。

3、春后不施用氮肥。

4、施好硼肥:基肥用“持力硼”一包,苗期、抽苔期、始花期用“速乐硼”各喷施一次。

5.5; 除好草1、播后苗前處理:播种覆土后,每亩用50%乙草胺70—90毫升兑水50公斤喷施。

2、出苗后处理: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在杂草3—4叶期,每亩用10.8%盖草能25—30毫升喷雾。

以阔叶草为主的田块,利用精喹·草除(油菜6叶后用)。

5.6; 防好病病毒病:注意苗期蚜虫防治菌核病:春后注意清沟沥水1、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2、在抽苔期、初花期、盛花期,每亩用速克灵100克或菌核净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菌核病。

5.7; 油菜中后期培管措施创造高产苗架、抓好田间管理,是油菜争优夺高产的关键工作。

在油菜的中后期管理上,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抓好叶面喷肥。

甘蓝型杂交油菜对硼极为敏感,缺硼会严重导致油菜发生生理病害“萎缩不实症”,只开花不结实或少结实,又称作“花而不实症”。

在硼肥底施的基础上,亩用磷酸二氢钾0.1公斤加高含量硼肥30克兑水50公斤在抽苔期和初花期各进行一次叶面喷施。

2、搞好清沟排渍,加强病虫防治。

春季雨水偏多,而此时正是油菜扎根发枝的季节,如果田间积水多,湿度大,往往导致油菜扎根不深,容易引发田间病害发生和后期倒伏。

因此,开好“三沟”,保持厢沟、腰沟、围沟沟沟相通,降低地下水位,是春季调节油菜田间温、水、气,防止油菜发生田间湿害的有效手段。

春季气温回升,油菜蚜虫、潜叶蝇等易发生。

特别是油菜一旦被蚜虫危害,后期就易并发油菜病毒病,造成严重损失。

因此必须抓住蚜虫防治,同时做好菌核病的防治。

于初花期亩用100克菌核净(或多菌灵、托布津)加蚍蚜虫(或蚍虫啉)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6、油菜播种技术在进行油菜栽培种植时,应选用土壤较为疏松的田地,对于所需种植的田地苗床应施足够的肥料,一般肥料有腐熟有机肥、过磷酸钙、碳铵等;播种时期选在9月中下旬较为合适,通常秧龄为30~45 d,在播种时以稀播匀播为主,分2次进行,每667 m2的大田面积需播种量100 g左右。

播种后要将土壤压实,同时还要喷洒一些除草剂和防病害的药剂。

播种后还要做好保湿措施[6]。

7、土地整理及油菜秧苗移栽技术在油菜栽培种植前,也就是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后,要做好田地周围以及沟渠的有效处理,保证其排水通畅,在土壤水分保证充足之后,要及时地进行翻地耕地,使土壤保持上面松驰下面紧实,这样有利于油菜秧苗的根部能够充分吸收水分及营养,从而促进秧苗的有效生长发育;另外在翻地耕地时要保证施肥足够,要准备好移栽所用的沟畦。

在10月中下旬可以进行移栽,移栽定苗后需要及时施肥以保证其良好的生长态势,通常移栽后施尿素,每667 m2施4~5 kg的尿素,然后再喷洒多效唑,促进油菜苗根部的生长。

在天气晴朗时进行移栽最为合适,通常在移栽时行距保持在50 cm、株距保持在10 cm。

移栽时如遇阴雨天气,则要采用边移栽边进行施肥的方法,而且还要尽快移栽完毕,以保证秧苗的良好生长态势[7]。

8、田间管理技术田地施肥主要有油菜种植前的施基肥,育苗生长过程中施苗肥以及追肥等,施基肥主要是改善田地土壤的结构,促进油菜能够早出苗,并且出壮苗;而施苗肥通常是在每年的11月中旬进行,以降低寒冬季节冷空气对油菜叶枝的冻害,同时在秧苗生长过程中还要施加追肥,可以喷洒磷钾肥和硼素等微量元素,以防止油菜的叶茎出现畸形生长现象,另外也可以起到防冻作用。

除草是油菜育苗生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对于比较容易长草的田地可利用化学除草剂等对土壤进行封闭式的处理,通常情况下在开沟播种放籽后以及在油菜进行移栽的前4天施行喷药除草,并且要在喷药时要保证田地的温润度,因此可以在下小雨时喷药除草为最佳。

在油菜栽培过程中,要做好有效的灌溉措施以防止油菜生长出现干旱,田地的给水排水系统一定要良好,沟渠灌溉等也应保持通畅无阻,这样有利于油菜的有效灌溉[8]。

9、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油菜的种植生长过程中,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油菜的虫害主要有小菜蛾、蚜虫、叶蜂及地老虎等,病害主要有根肿病、白粉病及菌核病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