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及影响因素摘要:职业认同感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
师范生是我国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加强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了解当前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状况无疑会对提高我国教师队伍素质大有裨益。
为了解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真实认同感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单类内隐联想测验以及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河北师范大学本科在校师范生为被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被试,用问卷法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法测量其外显教师职业认同感和内隐教师职业认同感。
筛选出内隐、外显教师职业认同感均较高的被试进行深度访谈。
通过对话了解他们对当前教师职业的看法,探讨影响他们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关键词: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1引言教师,承担着培养下一代人才的重任,在传承文明促进文化发展上有崇高地位。
以往关于教师的研究焦点在于培养能胜任教师工作的人才上,如今关于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研究走入学者视线并引起关注。
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看法如职业目标、职业价值等,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一致。
王鑫强,曾丽红,张大均和李森(2010)认为职业认同高低影响从事该职业的个体的身心健康状况及职业角色发展,并且职业认同感与个体对待职业的情感成正相关,即职业认同感越高,对待职业的情感越积极。
魏淑华和山显光(2005)认为师范生职业认同是指师范生对未来所要从事的教师职业以及目前自己作为师范生身份的感知与体验。
根据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构成因素和形成过程,薄艳玲(2008)从静态、动态两个角度考察师范生职业认同。
从静态方面讲,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指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看法、态度,从事教师职业的决心以及为从事教师职业做出的努力等;从动态方面讲,师范生职业认同指在专业学习阶段,师范生在思想上认可教师职业并内化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在行为上做出符合教师角色的行为的过程。
傅主英(2004)提出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心理条件之一,职业认同越高,对待职业的情感也越深厚。
师范生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其职业认同感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师资队伍的水平。
国外研究者主要针对影响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因素及其职业认同的产生过程,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进行了研究。
在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方面,Samuel和Srephens以两个南非师范生为被试,通过个案研究,发现实习经历是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Goldron 和Smith则认为个性影响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并且在这个形成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态度起着关键作用;Sugrue发现,除个性外,家庭因素如重要家人、家族,社会因素如教学传统、文化原型、政治背景,个人因素如观察学习的时期、个人观点等都影响师范生的职业认同 (曾丽红,2010)。
师范生职业认同产生过程研究方面,以往研究发现职业认同的建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反思尤为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教师职业认同是在我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与师范生的生活经历等有密切关系。
目前,国内已对教师职业认同感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而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研究则以往研究者主要关注影响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因素及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现状。
以往研究中,对在职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研究比较丰富,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研究比较少,而且主要集中于免费师范生方面。
虽然免费师范生毕业后肯定会从事教师行业,但毕竟免费师范生是少数,除去六所部署师范院校的部分免费师范生,普通师范院校的学生才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主体,所以对普通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进行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研究对师范生整体职业认同感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因而有必要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本研究预计以河北师范大学本科师范生为被试,问卷调查和实验法相结合,考察河北师范大学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并对高教师职业认同感的被试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影响他们职业认同感的因素,为提高河北师范大学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提供切实的事实依据和方法。
2研究设计2.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河北师范大学的本科师范类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取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学生,共20名,最终得到17个有效数据,有效率为85%。
其中男生7人,女生10人;文科生10人,理科生7人;大一年级10人,大二年级3人,大三年级4人。
2.2研究工具林佳丽(2010)根据研究得出,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心理结构是独立的,内隐态度能较好地预测与情感联系较为密切的行为,而外显态度更能预测理性选择行为。
本研究主题为师范生高教师职业认同,这种认同既包含感性、情感的部分,又包含理性、认知的部分。
为保证访谈对象的高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本研究通过问卷法和内隐联想测验进行筛选,这样可以保证这部分被试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对教师职业都是高认同的。
2.2.1对师范生外显职业认同感的测量本研究采用王鑫强等(2010)编制的《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测量师范生外显职业认同感。
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共12个项目,分为4个因子,即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职业价值与职业效能,每个因子包括3个项目。
每个因子内所有项目的得分之和代表被试在该因子上的得分,所有项目的得分总和(处理反向积分后)代表职业认同感,分数越高代表职业认同感越高。
在正式实验前,选取与正式实验所测被试同质的被试对问卷进行预测,验证问卷的信度。
在预测中选取了5名被试,最终得到问卷的信度为0.831,因子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职业价值与职业效能的信度分别为0.635、0.765、0.789、0.851。
2.2.2对师范生内隐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测量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的变式——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测量师范生的内隐职业认同感。
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是对IAT的修改:首先,将目标词与积极的属性词用同一个键(如A键)反应,消极的属性词用另一个键(如L键)反应;然后,将目标词和消极的属性词用同一个键(如A键)反应,积极词用另一个键(如L 键)反应,记录被试在这两个阶段的反应时,最后将这两个阶段的平均反应时相减,其结果作为被试内隐态度的指标。
陈光华和张治星(2012)认为该方法能测量被试对单一目标的态度。
本研究中使“教师”及其近义词分别与描述教师的积极词汇、消极词汇相搭配,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及正确率,为了平衡时间先后效应,随机分配24名被试先做将“教师”及其近义词与积极词用同一个键反应的实验,后做将“教师”及其近义词与消极词用同一个键反应的实验;另外24名被试反之。
2.3研究过程首先进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被试完成内隐态度的测验之后,填写《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
筛选出外显和内隐态度得分较高的被试进行访谈。
访谈部分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以访谈提纲作为访谈主线,在实际访谈过程中跟着受访者的思路,去探索受访者的想法、感受。
在正式访谈实施前,研究者向受访者详细解释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内容以及保密原则,签订研究保密协议书,并按照质性研究规定向受访者承诺在研究的成文中不呈现受访者的个人重要信息。
为方便资料的整理,在访谈前征得受访者同意,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并说明在访谈过程中的任意时间受访者均有权利提出中止录音。
访谈地点选在安静、舒适、安全无干扰的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咨询室。
访谈中,研究者基于研究目的根据访谈提纲对受访者进行提问,在访谈过程中针对受访者所陈述内容进行适当追问和澄清,以使访谈资料更丰富,更能反映受访者的真实情况。
在访谈的过程中,研究者始终保持真诚、客观中立的态度,聆听受访者对教师职业的看法,避免将自己的观点加入其中,导致对受访者的引导和暗示。
3结果3.1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外显态度分析对所有有效问卷的教师职业认同分数进行统计,其中,最高位5分,最低为1分,中等临界值为3分。
外显职业认同感结果见表1。
表1 外显职业认同感结果变量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职业价值职业效能职业认同感均值 14.06 9.44 11.06 13.06 3.97 标准差 0.998 1.459 2.380 1.389 0.3263.2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内隐态度分析将所有被试的相容任务反应时与不相容任务反应时进行比较,并作配对t 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内隐态度相容任务和不相容任务的平均反应时相容反应时不相容反应时 D t Sig.均值587.64 636.99 0.37 -3.602**0.002标准差102.44 82.98注:** p<0. 01实验结果表明,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显著高于相容任务反应时,说明内隐效应显著(t=-3.602,p<0.05),即被试在内隐层面对专业的态度是认同的。
计算被试D分数,结果见表3。
表3 各被试D分数被试序号相容任务与不相容任务的平均反应时之差反应时的标准差D分数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 1783.75-30.95-9.60-41.1496.1068.6857.9315.8666.15114.9167.3894.4393.1181.493.26127.62-50.00129.55117.61167.86228.93127.66225.29128.74108.31188.02176.96141.3598.08181.20134.87130.13116.42197.720.65-0.26-0.06-0.180.750.300.450.150.350.650.480.960.510.600.031.10-0.25如表3所示,排除4名D分数为负数的被试,表明其对专业的内隐态度为不认同,其他被试均为内隐态度认同,D分数越高,表明其对专业的内隐态度越认同。
3.3师范生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结合职业认同感外显态度排名,内隐态度排名,人口学变量,访谈意愿等因素,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筛选出2名被试进行个案访谈。
他们的问卷认同分数均高于3.97分,D分数均高于0.37。
具体信息如表4所示。
表4 受访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问卷得分D分数CXY 男大一文科城镇是 4.08 0.96 PNN 女大三理科农村否 4.00 0.513.3.1CXY的职业认同影响因素CXY,男,大一,文科专业。
自己从小学想当老师的想法一直没有改变过。
小学老师的影响。
CXY表示从小学开始想当老师,自己现在对老师的感受很多来源于自己对小学老师的那种感觉。
包括那种被安慰,被理解,被关怀的感觉。
他希望能把老师的这种传统传承下去。
“小学老师不像初高中老师那样严肃,就是那种很亲近的感觉,像父母,不论从生活还是学习上”。
“我小学开始住宿,半个月放一次假。
老师会去宿舍问候我们,我想自己长大以后做那样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