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在早期食管癌和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食管癌、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早癌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因此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由于将内镜和超声融为一体,能够很好地观察消化道管壁层次结构,被认为是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最可靠的检查方式,结合细针穿刺抽吸活检(EUS-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EUS-FNA)可以提高对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度,在食管癌、胃癌术前分期方面依然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T分期。
TNM分期中,早期食管癌分为T1s期(高度异型增生)、T1a(浸润黏膜肌层)、T1b(浸润黏膜下层)。
EUS下早期食管癌的表现特征为:低回声不规则病灶,黏膜及黏膜下层结构紊乱、破坏、增厚、狭窄、不规则等,但黏膜下层结构无中断表现。
黏膜层可进一步分为M1(局限于上皮层)、M2(浸润固有层)、M3(浸润黏膜肌层)。
黏膜下层也可分为SM1(上1/3),SM2(中1/3)、SM3(下1/3)。
Puli等报道称,EUS对食管癌TI分期、T2分期、T3分期、T4分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6%、99.4%;
81.4%、96.3%;91.4%、94.4%;92.4%、97.4%5。
EUS对胃癌浸润深度的判断标准具体如下:黏膜内癌( m癌)第1、2层增厚、不规则,回声减低,第3层连续完整;黏膜下层癌( sm
癌)第3层变薄、模糊或变窄,结构尚完整;固有肌层癌( mp 癌)第3层中断,末端肥大而不规整,第4层中有点状高回声,而第5层光滑连续;浆膜层癌( s癌)第3、4层中断,第5层增厚、不规则或中断,回声增强或模糊不清1。
Cardoso 等开展的一项Meta分析囊括了22篇相关文献共计2445例胃癌患者结果示:总分期准确率为75%,T1、T2、T3及T4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7%、65%、85%、79%12。
EUS主要从淋巴结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方面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当淋巴结短轴长度> 10mm,形状为圆形,回声均匀且中央为低回声,边界清楚时,可初步判断为转移淋巴结,结合细针穿刺活检,能够提高淋巴结诊断的准确度。
对于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EGC主张行内镜下微创治疗,而已有淋巴结转移,或者尚未发现淋巴结转移但风险较高的sm2、sm3癌,以及有远处转移的病变仍首选外科手术治疗11,以ESD为代表的内镜下微创治疗为局部治疗,故必需严格把握其临床适应征。
局限性:肿瘤大小、病理分化程度、操作者水平及经验、超声内镜选择及频率种类等均影响分期的准确性。
近年来,出现了超声弹性成像(EUS-Elastography)、造影增强EUS (CE-EUS)、三维EUS (3D-EUS)等新兴技术,各有其优越性,将进一步提高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水平。
综上所述,EUS是唯一可清晰显示胃肠道各层次的无创
检查,并对肿瘤浸润深度及局部淋巴结转移有良好的判断,在NCCN胃癌治疗指南中推荐在任何治疗前均应行EUS分期,这不但能够提高患者的术前诊断水平,也为其治疗决策的选择、预后评估等方面提供依据,联合应用其他影像学技术,能弥补其对N、M分期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