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频晶体正弦波振荡器

高频晶体正弦波振荡器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电子1001班指导教师: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高频晶体正弦波振荡器初始条件:具较扎实的电子电路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对电路器件的选型及电路形式的选择有一定的了解;具备高频电子电路的基本设计能力及基本调试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电路的调试与检测。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 采用晶体三极管构成一个多功能正弦波振荡器;2. 额定电源电压12V ,电流1~3mA; 输出频率 10 MHz;3. 通过跳线可构成串、并联晶体振荡器;4. 有缓冲级,在100欧姆负载下,振荡器输出电压≥ 1 V (D-P);5. 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应包含电路图,清单、调试及设计总结)。

时间安排:1.2013年12月23日分班集中,布置课程设计任务、选题;讲解课设具体实施计划与课程设计报告格式的要求;课设答疑事项。

2.2013年12月24日至2013年12月26日完成资料查阅、设计、制作与调试;完成课程设计报告撰写。

3. 2013年12月27日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进行课程设计验收和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1)绪论 (2)1 设计内容及要求 (3)2 石英晶体特性简介 (3)2.1压电效应 (3)2.2等效电路及电抗特性 (4)2.3晶振的优缺点 (5)3 晶体振荡器 (5)3.1起振和稳幅 (5)3.2并联型晶体振荡器 (5)3.3串联型晶体振荡器 (6)3.4输出缓冲级 (7)3.5晶体正弦波振荡器原理图及参数计算 (8)4 电路仿真 (9)4.1高频晶体振荡器输出测试 (9)4.2实物制作与调试 (10)5 元器件清单 (11)6 心得体会 (12)参考文献 (10)摘要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器简称晶振,是以高稳定度、高Q值的石英谐振器替代LC振荡器中震荡回路的电感、电容元件而构成的自激正弦波振荡器,它利用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实现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由于晶体振荡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频率稳定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彩电、计算机、遥控器等各类振荡电路中,以及通信系统中用于频率发生器、为数据处理设备产生时钟信号和为特定系统提供基准信号。

本设计对利用石英晶体构成正弦波的振荡器的方法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对振荡器的原理及石英晶体振荡器原理做了详细的介绍并通过Multisim 软件设计、仿真出串并联可交换的石英晶体振荡器,最后按照原理图进行实物的连接、调试和参数的计算。

关键词:晶体振荡器、Multisim绪论石英晶体振荡器是利用石英晶体即二氧化硅的结晶体的压电效应制成的一种谐振器件,它的基本构成大致是:从一块石英晶体上按一定方位角切下薄片(简称为晶片,它可以是正方形、矩形或圆形等),在它的两个对应面上涂敷银层作为电极,在每个电极上各焊一根引线接到管脚上,再加上封装外壳就构成了石英晶体谐振器,简称为石英晶体或晶体、晶振。

石英晶体振荡器具有很好的标准性和极高的品质因素,因此利用石英晶体振荡器作滤波原件构成的振荡器,具有很高的频率稳定度,采用高精度的稳频措施后,石英晶体振荡器可以达到很好的频率稳定度。

本次设计通过对并联型晶体振荡器和串联型晶体振荡器各方面的比较,结合两种电路得到我们需要的电路。

1 设计内容及要求1.1设计目的(1)掌握高频电子电路的基本设计能力及基本调试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通过跳线可实现串并联变换的晶体正弦波振荡器。

(2)提高电子电路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电路的调试与检测。

1.2 设计任务及要求根据已知条件,完成通过基于石英晶体的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连接与仿真。

该振荡器须符合以下要求:(1)采用晶体三极管构成一个多功能正弦波振荡器;(2)额定电源电压12V ,电流1~3mA; 输出频率 10 MHz;(3)通过双变跳线可构成克拉勃和西勒的串、并联晶体振荡器;(4)有缓冲级,在100欧姆负载下,振荡器输出电压≥ 1 V (D-P)。

2 石英晶体特性简介2.1 压电效应晶体的基本特性是它具有压电效应。

依靠这种效应,可以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反之,也可以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

所谓压电效应就是在石英晶体打两个电极上加直流电场,晶体就会产生机械形变。

反之,若在晶体的两侧施加一机械压力,则会在晶体相应的方向上产生电场,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若是晶体懒得两级上叫交变激励电压,晶体就会产生机械振动,同样晶片的机械振动又会产生交变电场。

且当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为某一特定值时,振幅明显加大,比其他频率激励下的振幅大得多,这种现象称为压电谐振。

2.2 等效电路及电抗特性图2-1是石英晶体谐振器的等效电路。

图中Co是静电电容,代表石英晶体支架静电容量,一般为几至几百皮法;Lq是动态电感,相当于机械振动的惯性,一般以几十毫亨至几百亨;Cq是动态电容,相当于晶体的等效弹性模数,很小,一般以百分之几皮法计;Rq 是动态电阻。

相当于晶体的的摩擦损耗,一般以几至几百欧计。

易知:石英晶体的品质因数很高。

石英晶体谐振器有两个谐振频率,当L、C、R支路串联谐振时,等效电路的阻抗最小,串联谐振频率为fs=1/2πLqCq,当等效电路并联谐振时,谐振频率为fp= fs CoCq/1 ,显然,fs < fp,但由于C << C0,因此fs和fp两个频率非常接近。

图2-1 晶体振荡器的等效电路通过石英晶体的等效电路,我们可以得到它的电抗-频率特性曲线如图2-2所示,当f <fs或f> fp时,晶体谐振器显容性;当f在fs和fp之间,晶体谐振器等效为一电感,f=fs时,是串联谐振点,等效阻抗最小;当f=fp时,是并联谐振点,等效阻抗最大。

图2-2 晶体的电抗特性曲线2.3 晶振的优缺点优点:使用石英晶体作为震荡回路元件,能够使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大大提高,原因有三:石英晶体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都十分稳定,因此,它的等效谐振回路有很高的标准性。

它具有正、反压电效应,而且在谐振频率附近,晶体的等效参数L很大、C很小、R 也不高,因此,晶体的Q值可高达数百万数量级。

在串、并联谐振频率之间很狭窄的工作频率内,具有极陡峭的电抗特性曲线,因而对频率变化具有极灵敏的补偿能力。

缺点:石英晶体谐振器的主要缺点时它的单频性,即每块晶体只能提供一个稳定的振荡频率,因而不能直接用于波段振荡器。

3 晶体振荡器3.1起振和稳幅在振荡开始时,由于激励信号较弱,输出电压的振幅比较小,此后经过不断的放大与反馈循环,输出幅度开始逐渐增大,为了维持这一过程,必须满足AF≥l的要求。

振荡器接通电源开始起振时,起始信号可能很弱。

此时放大器工作在线性放大区,信号被放大,其振幅逐渐增加,反馈信号的振幅也随之增加。

促使它们不断增大的因素是放大作用和正反馈。

当振幅增大到某种程度后,由于二极管特性的非线性,晶体三极管工作范围将超出放大区.进人饱和区或截止区。

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将显著下降,因而使输出信号振幅的增大程度变缓。

另一方面,能量的损耗也会使输出信号振幅的增大程度变缓。

因为振荡器所消耗的能量来自电源,故电路中所能取得的能量总是有限的。

当振荡器输出信号的幅度加大时,其电路各部分的能量消耗也加大了(包括负载的功率输出),由于能量的供给有限,使电路的输出振幅不可能无限增大。

所以振荡器的振幅只能增大到某种程度,此后形成等幅振荡波形输出。

3.2 并联型晶体振荡器这类晶体振荡器的振荡原理和一般反馈式LC振荡器相同,只是把晶体置于反馈网络的振荡回路之中,作为一个感性元件,并与其他回路元件一起按照三端电路的基本准则组成三端振荡器。

根据这种原理,常用的有两种基本类型:c-b型电路和b-e型电路。

c-b型并联晶体振荡器的典型电路如图3-1所示,振荡管的基极对高频接地,晶体接集电极与基极之间,C2和C3是位于回路的另外两个电抗元件,振荡器的回路等效电路如图3-2所示,它类似于克拉泼振荡器。

图3-1 c-b型并联晶体振荡器实际线路图3-2 c-b型并联晶体振荡器等效线路b-e型并联晶体振荡器的典型电路如图3-3所示,该电路晶体接在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当晶体呈感性,即并联使用,且LC并联回路也呈感性时,满足电感三点式组成,电路的输出信号较大。

其等效电路如图3-4所示。

图3-3 b-e型并联晶体振荡器实际电路图3-4 b-e型并联晶体振荡器等效电路3.3 串联型晶体振荡器在串联型晶体振荡器中,晶体接在振荡器要求低阻抗的两点之间,通常接在反馈电路中。

图3-5和图3-6显示出了一串联型振荡器的实际路线和等效电路。

可以看出,如果将石英晶体短路,该电路即为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电路的实际工作原理为:当回路的谐振频率等于晶体的串联谐振频率时,晶体的阻抗最小,近似为一短路线,电路满足相位条件和振幅条件振荡器的工作频率等于晶体的串联谐振频率,故能正常工作;当回路的谐振频率距串联谐振频率较远时,晶体阻抗增大,是反馈减弱,从而使电路不能满足振幅条件,电路不能正常工作。

图3-5 串联型晶体振荡器实际电路图3-6 串联型晶体振荡器等效电路3.4 输出缓冲级常用的输出缓冲级是在电路的输出端加一射极跟随器,从而提高回路的带负载能力。

射极跟随器的特点是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电压放大倍数略低于1,带负载能力强,具有较高的电流放大能力,它可以起到阻抗变换和极间隔离的作用,因而可以减小负载对于振荡回路的影响,射极跟随器的典型电路如图3-7所示。

图3-7 输出缓冲级电路3.5 晶体正弦波振荡器原理图及参数计算图 3-8 晶体振荡器总原理图从图3-8中可以看到:R1、R2:为三极管Q1提供偏置电压。

R8:改变阻值的大小可以改变Q1的静态工作点。

C1:用于在振荡器起振时将R2短路从而可以是振荡器可以正常的振荡。

C2、C3:组成反馈分压,用于为振荡器提供反馈信号。

ZL1、ZL2:为高频扼流圈,目的是防止高频信号流经电源。

C6、C7、C8、C9为高频旁路电容,滤除高频部分。

Q2连接成射极跟随器,用于提高系统的带负载能力。

J1上端打开时,J2断开时振荡器为串联型晶体振荡器,此时晶体相当于选频短路线;当J1下端打开,J2接通时振荡器为并联型晶体振荡器,此时晶体相当于一等效电感。

正确的静态工作点是振荡器能够正常工作的关键因素,静态工作点主要影响晶体管的工作状态,若静态工作点的设置不当则晶体管无法进行正常的放大,振荡器在没有对反馈信号进行放大时是无法工作的。

振荡器主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主要由R1、R2、R3、R8决定,将电感短路,电容断路,得到直流通路如图3-9所示。

图3-9 直流通路等效电路如图3-9所示,其中V1=5V,要使三极管满足起振条件,则静态时它应工作在放大区,故R3两端电压应大于0.7V,一般情况下发射极电流为mA级,基极电流uA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