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妇女社会工作概述第一节妇女社会工作的缘起(一)社会工作的兴起及其社会功能(二)妇女自身的觉醒(三)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第二节妇女社会工作的内容一、定义针对妇女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在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中遭遇到的群体性和个体性问题而开展的社会服务性工作。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研究对象(一)妇女(二)家庭、儿童(三)男性(四)社会三、妇女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一)公共领域1.社会主流价值观2.社会政策3.政治制度4.经济制度5.教育制度6.大众传媒(二)私人领域1.自我价值观2.美丽牢笼3.婚姻的梯度效应4.家庭权利5.家庭暴力四、妇女社会工作的服务目标(一)普适性的目标:治疗、预防、发展(二)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赋义、赋权(三)妇女社会工作具体服务过程中目标(P14八大目标)第三节妇女社会工作的价值原则一、妇女社会工作价值:社会工作的普适价值观二、妇女社会工作的原则:普适性原则和实务性原则(P18-21)第四节妇女社会工作的内容一、针对全体妇女人口的妇女社会工作内容(一)四自精神教育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二)巾帼扫盲活动希望工程、春雷计划(三)技能教育培训农村妇女科技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城镇女职工岗位培训和下岗失业妇女职业培训。
(四)健康保健、优生优育服务(五)婚姻家庭咨询服务(六)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二、针对特殊困难妇女人口的妇女社会工作内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供的服务)(一)为失业女工服务(架职业之桥、铺创业之路)(二)位单亲母亲提供服务(有爱从此不孤单)(三)为家庭暴力中被虐待妇女提供服务(擦干你的泪)(四)为进城打工妹提供服务(打工妹之家)第二章妇女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女性主义理论社会性别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第一节女性主义理论一、女性主义的概念(回顾)所谓女性主义,是以消除性别歧视、争取男女平等为目标的思想宗旨的运动和社会运动。
二、女性主义的不同流派(一)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是英美发展最早的女性主义,也是目前仍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妇女运动流派。
它从自由主义思潮发展而来的女性主义。
提倡无论在政治等公领域,还是在家庭等私领域,都应该取消男性强权,消减性别歧视,实施性别平等。
歧视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差别和不公正对待;二是造成了消极的意义和结果。
把性别视为决定性的因素并作为基本评判标准进行资源和机会分配,造成不公正待遇的结果就成为性别歧视。
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认为:一个性别平等的社会推崇的价值信仰应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妇女是人类主要的组成部分,理性是妇女以及所有人类的共同本质。
而妇女的性别是次要的。
其次,根据自由、自主及我的决定原则,女性生存的目的以自我实现、自我潜能发展为优先,而并非只为了做妻子和母亲才存在。
再次,在概念上强调个人主义和自我优先,在经验层次上也肯定家庭对女性的重要。
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对妇女社会工作的启发:在具体得实务工作中,不能把妇女所有的问题和困难简单的归结为妇女自身的问题,必需综合考查社会赋予男性和女性的各种权力和责任,揭露和陈述两性的不平等之处,将妇女置于两性关系的比较中,消除法律和制度对女性的歧视,增进女性参政、教育、就业及其在家庭领域的权利和福利。
(二)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发展出来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论。
认为女性问题在工人运动、社会民主运动中将得到根本解决,女性解放最重要的途径是进入同工同酬的社会主义有偿劳动市场。
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对妇女社会工作的启发:建国以来,我国妇女在劳动参与率和政治事物参与率有很大提升。
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社会性别文化的影响,女性在家庭领域的贡献被归结为私领域的范围,认为是女性必然承担的责任,忽略其社会价值,造成女性不断应对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冲突。
因此,必须重视女性的需求和内心的感受,重新审视女性在家庭领域中从事的无酬劳动,以及在生育、子女照顾和家务劳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社会价值。
(三)激进主义的女性主义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和男性对女性的支配和控制,而非资本主义。
激进主义的女性主义并不寻求与男性的平等,而是寻求女性的自主。
最活跃的方面在和平生态、生育权利、反对淫秽色情,以及争取同性恋权利运动的。
激进主义的女性主义对妇女社会工作的启发:该流派在福利制度的设计上,强调女性和男性分开,比如设置专门的妇女福利中心、妇女成长团体,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借鉴意义。
(四)三种流派的共同点第一,目标都是为了达到两性平等;第二,都重视女性的价值,以女性的经验作为理论和行动的基础;第三,都认为社会角色的划分不应只根据性别这个单一变量,只要在顾及他人的权益之下,每个人都有争取个人实现的权利和机会;第四,都强调通过女性集体行动实现改变社会性别结构的目标。
第二节社会性别理论一、社会性别理论的概念社会性别理论认为性别有两层含义: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在分析问题时应该将人的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加以区分,重视社会性别对人的影响作用。
生理性别指男女的自然性别,是用生理上的差异来确定男性和女性。
社会性别属于社会范畴,泛指社会对男女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
二、社会性别社会化社会化的两个方面:人适应社会/社会改变人社会性别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使男性男性化,女性女性化的过程。
社会性别社会化的特征:第一,社会性别是在个人的社会化进程中形成的;第二,社会性别是在社会制度中的以传承和巩固的。
三、社会性别理论的形成社会性别理论是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社会、政治和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重新审核两性关系,消除两性关系,消除两性成长中的文化壁垒和障碍,从而避免两性之间在机会和权利上产生差距的观念。
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及日常生活中,性别对男性和女性产生的不同影响,逐渐消除社会性别歧视、实现社会性别平等和公正的过程。
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分析妇女问题,称为性别分析,包括社会性别角色分析和社会性别关系分析。
社会性别角色分析即比较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中充当的不同角色,认识他们的不同需求。
社会性别关系分析即分析男性和女性在资源、权利和责任分配方面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并分析人与人、人与资源和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
社会性别理论对妇女社会工作的启发:要倾听妇女的声音要表达妇女的声音要分析两性关系的格局要强调和追求男女两性的平等与和谐第三节社会支持理论一、概念社会支持是以个体为中心的各种社会联系对个体所提供的稳定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包括三个方面:客观支持:个体获得实际可见的物质援助、社会网络集团体参与等;主观支持:个体感觉的被尊重、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
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接纳和利用、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结果。
四种类型:情感支持(尊重、称赞、接纳)信息支持(忠告、建议、指导)友谊支持(休闲娱乐、共度时光)物质支持(财务帮助、服务)功能:预防和修复二、社会支持理论指导妇女社会工作1.妇女自助互助的支持网络(单亲母亲小组)2.志愿者的支持网络(邻里支持网络)3.社区的支持网络(社区常规支持网络、社区紧急支持网络)第三章妇女生命历程与妇女社会工作第一节女婴幼儿期一、女婴幼儿期的发展与需求最大的需求是维护期生存权和发展权二、女婴幼儿期的社会工作维护女婴幼儿的权利加强女婴幼儿的卫生保健努力消除性别歧视进行亲职教育第二节女童期一、女童期的发展与需求获得基本生活照顾的需求受教育的需求免于被剥削的需求二、女童期的社会工作帮助父母树立科学的需求帮助女童明了自己的权利和寻求保护建立女童的社会服务网络和社会支持网络第三节女青年期一、青年妇女的发展与需求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符合社会所规范的性别角色期望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追求个体的情感独立自主,少依附于父母和其他人自食其力,追求经济独立为未来的生涯做准备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努力形成较强的责任心,追求理想和抱负为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二、青年妇女的社会工作对行为偏差女青年的矫治(偏差行为的表现)学业辅导促进青春期健康第四节中年妇女一、中年妇女的发展与需求享有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发展环境和条件的需求妇女特殊保护的需求二、中年妇女的社会工作为被虐妇女提供服务为单亲母亲提供服务为失业女性提供服务更年期综合症的解决第五节老年妇女一、老年妇女的发展与需求老年女性人口比重高于老年男性老年女性寿命长于老年男性老年女性人口素质低于老年男性老年女性经济自立程度低于老年男性老年女性丧偶率高、再婚率低老年女性家务负担重、地位低二、老年女性的社会工作关注老年女性问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健全老年女性的服务内容保护老年女性合法权益(再婚、继承权)加大涉老服务工程的投入第四章妇女个案工作第一节妇女个案工作概述一、什么是妇女个案工作个案工作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一连串的专业工作,帮助遭遇困难的个人和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时间对人的尊重和肯定的过程。
妇女个案工作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理论指导下,采取个别化服务的方法,以面对面的方式为妇女及其家庭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协助受助妇女及其家庭疏导情绪,解决困难,提高其适应环境、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
本质特征关系性质:深度的人际互动关系,利益具有单向性;手段性质:以情感、心理等方面的信息沟通为主;目的性质:帮助案主恢复自助能力,实现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社工自身也得到成长。
二、妇女个案工作的功能(从社会工作的功能谈起)复原的功能提供资源的功能预防的功能三、妇女个案工作的伦理原则(结合社会工作的伦理原则)识别女性案主的需求(情感丰富、喜欢倾诉、渴望独立、希望个人问题不受批评和指责、保护个人隐私)具体的伦理原则个别化原则接纳的原则承认并尊重案主的价值非批判案主参与和案主自决保密原则强调社会性别意识四、介入模式协助案主认识困境的问题从优势视角协助案主寻找资源构建妇女社会支持网络第二节妇女个案工作的过程一、接案阶段(一)申请求助者向机构申请,或社工主动寻找,此时的申请人还不是案主;(二)接案会谈了解求助愿望表达同感,疏导案主情绪接纳案主并让案主接纳自己甄别服务对象需求和问题建立初步专业关系(三)建立专业关系同感;尊重;真诚二、收集资料和初步评估阶段用观察、谈话、探访等方法,收集案主的个人资料、环境资料、个人与环境互动的资料分析和评估:资源取向、个别化、弱化专家权威;撰写评估报告,全面描述案主问题,做出专业判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机会和可能性。
三、制定计划阶段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方法;签订工作协议、服务目标、内容和采用的方法;双方权利和义务;服务的时间、地点、期限和次数;双方签字四、开展服务阶段(一)主要工作支持鼓励;情绪疏导;观念澄清;行为改变;环境改善;直接干预(二)社会工作者角色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治疗者五、结案阶段双方都认为工作目标已经达到;虽然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但是服务对象有能力自己解决;专业关系不和谐,双方都希望结束;服务对象出现新问题,需要其他社工来解决;因为一些不可测力,需要结束服务;六、评估和跟进阶段(一)评估评估内容:服务对象的改变状况,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服务介入工作的人力、物力及其他资源的投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