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
一、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主权国家
(1)地位: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国际关系最主要的参加者。
(2)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
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3)主权特性:国家最高权力对内的至高无上性,对外的独立自主性。
(4)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5)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2.国际组织
(1)分类: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
(2)积极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之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3.联合国
(1)性质: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4)积极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行人道主义援助。
(5)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遵循宪章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与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二、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
(1)基本形式:竞争,合作与冲突。
(2)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根源。
2.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内容: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2)要求(立场态度):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进各国共同发展。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1.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3)有效措施: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4)中国主张: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2.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1)表现:世界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正在形成。
(2)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
(3)意义: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基础上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4)问题: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长期国际斗争的焦点。
(5)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6)中国增强综合国力的具体措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①(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科技)创新型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③(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
④(国防)加强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
⑤(其他)坚持改革开放,可持续发展,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的外交政策
(1)决定因素: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2)基本内容:
①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②基本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③基本目标: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④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我国外交实践
(1)新中国建立之际,三条外交原则: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外交大事:①1953-1954年,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1964年,中法建交,打开中国与西方世界建交的大门;
③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④1972年,尼克松访华。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对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
2.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2)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3)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永远不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