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及其引发的看病难问题
小组成员:白平、崔坤平
一、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医疗资源相比较的相对滞后性,
农村与城市比较的相对滞后性。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其中还有不少医疗资源水平不高,人民群众不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对此,国家将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促进公益性卫生机构的改革与发展,以解决我国目前医疗资源不足的现状。
,我国医疗资源的配置分布也不均衡,80%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20%在较富裕的农村,贫困农村及偏远山区基本没有医院,更别说先进的医疗资源了,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
东部和西部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
卫生部部长高强承认,我国农村和城市社区缺乏合格的卫生人才和全科医师,即使城市的一些中小医院也缺乏高水平的医生。
大医院的功能应是收治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目前收治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既造成看病难、看病贵,又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
一个看病难,一个看病贵,焦点都在大医院。
大医院门庭若市,基层小医院门可罗雀。
医疗体制存在的弊端,包括大处方、高设备依赖、过度医疗等也主要集中在大医院。
二、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民看病难问题。
(插入视
频)
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主要表现在:
(1)、医院医生乱开处方,用药天数拉长;医院随意增加患者检查项目;个别医生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尽开“回扣药”。
(2)、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农民利益受损。
调查显示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及乱收费是目前看病贵的主要原因,而现在的医疗机构都是按市场经济规律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目标之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有在合作医疗制度中受益的期望。
而定点医院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第一线的部位,它的服务好坏和收费高低至关农民切身利益。
(3)、定点医院收费普遍较高,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能获得的补偿相比微不足道。
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医生那里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
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医生却要病人作各种检查,什么心电图、B超和各种化验,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
为了能报销,有病往定点医院跑,路费、餐宿费、误工费再加上虚高收费等,化了许多冤枉钱,就算得到了一定补偿,仔细算算反而不划
算。
(4)、村卫生室及私人诊所的医疗服务水平低。
所调查的80户中,有51%的农户患病选择经常就诊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
在这些医疗单位中,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
医生的文化素质低,难以满足农民就医需要。
在80年代以前从业的人员中,很多都是集体经济时期的赤脚医生,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5)、医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患大病的农户有超过50%的人给医生送过红包,部分定点医院的医生服务态度欠佳也是农民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针对广大农村医疗相对滞后性和对医疗卫生人才需
求,医学生就业去向应如何把握。
我们也许应该从最坏处着想最好处努力,可以选择中小城市,或者大城市的小医院,甚至与医疗相关的产业先行就业之后再慢慢调整。
因此,当今天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的时代,大城市、大医院的医学人才基本趋于饱和,医学毕业生也许要适时调整就业观和期望值,拓宽就业地域,降低就业层次,到目前“经济欠发达,缺医少药”的边远山区、基层单位去施展才华;要拓展就业领域,不要拘泥于专业对口,到那些与医学专业相近或相关的新兴行业工作,实现医学毕业生的充分就业,解决我国医学人才匮乏与医学生就业困难的矛盾。
现在已经存在一种趋势就业已经在向二三线城市转移,并且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下,二三线城市将会有极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