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和谐人格
引子:一个具有和谐人格的学生事实上都通过了励志的过程,他(她)具有和善而不是粗暴的性格,善于且乐于与他人沟通,善于取他人之长,乐于助人.性格本身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却能时时刻刻的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形成和谐人格,是一个缓慢的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品佳酿的过程,因为和谐带来的是快乐,自己快乐也带给别人快乐.是尊重和认可,尊重他人同时自己也得到尊重.和谐是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源动力.
人格,通俗点讲就是人的品格,再通俗点就是我们总说的"德行"了.
人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人格大概总是受社会风气的左右.比如说古代讲究"忠君",讲究"孝顺".现代是没有君可以忠了,孝顺还是百善之首,但是割肉给长辈的行为,大概会被大多数人以为是神经病.
当然,每个历史时期总会有不同的楷模出现,这也反映了不同的时代人们不同的价值观,楷模不总是楷模,但楷模的人格一定是有优点的人格,他们能将生命中的一部分发挥到极致,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
谁也不能成为综贯古今中外的楷模,因为各个时期,各个地域的人价值观都不尽相同.中国体育实行的是"举国机制",放在美国就成了一件简直不能理解的事情,因为他们从事体育运动基本上都是出于兴趣,长年累月的枯燥训练集中上量,还有何兴趣可言?也正因为这一点,美国梦七篮球队区区几个月的集训,那些大牌已经觉得差不多够得上为国捐躯了,他们不知道,中国篮球队的集中培训,是以年计算的.
事情虽小,却反映了价值观,世界观的截然不同.这是两个地域间的不同.
还有两个时期间的不同,比如文革时期和现在时期对于所谓优秀人格的评价肯定天差地远.两个阶层间的不同,甚至于两个个体之间的不同.等等.
这个话题有点远,实际上这个关于人格的话题本身就很抽象.你能描绘出一个正方体的形状,你如何能描述出一个不规则物体,甚至是总在不断变化的物体的形状?你能描绘出水的形状吗?更何况是人格这种寄托在思想之上的虚无缥缈的东西?
我是一个普通中学教师,我秉承的是"授业,解惑",但我一直觉得自己不过比学生痴长几岁,多些人生阅历,多受了些专业训练而已,谈到塑造学生人格,这基本上已经是属于人生导师的范畴了,我万没有此资格.
谁够资格成为一个高中生的人生导师?没有哪个个人有这个资格.除了杨丽绢认为刘德华是她的人生导师,是她生活的指路明灯,也没有哪个学生会天真到认为自己的哪个老师是自己的楷模.父母都不行,更何况老师?
所以我以为,培养学生的和谐人格,要先帮他们找一位人生导师,这个老师,就是社会.
社会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唯一称职的老师.我和我的学生,希望从社会这里学到些东西,有些步骤是免不了的.
第一,融入社会.
和谐,首先要融入社会.学生的社会是什么?是他所处的班级里的同学,是他身边的父母亲属,是他每天上学时和他偶尔并行或交叉的路人,是他上便利店买东西时给他找钱的店员.要想在这个社会里如鱼得水而不是芒刺在背,要对周围的这些人,对你的社会构成部分采取一种正确的态度----友善.
每天清晨踏进电梯,如果你对你遇到的人都横眉立目,你会得到什么回报?当然是同样不友好的目光,那样一来,起码在你们共同相处在密封的电梯的这段时光,你别想有一个和谐的环境了,你依然会有如鱼得水的感觉----我是说一条活鱼在沸水里,因为你肯定不想继续呆在那里,一秒钟也不想.
融入社会听起来很玄,实际一点也不玄,很容易做到.具体到学生的角色,要友善的看待周围每一个人,同学,老师,家长,要把他们当作自己同一战壕的战友,而不是对面战壕的敌人.班级的活动积极参加,宽容的对待你觉得冒犯了你的人,和他人的思想交流不要吝啬,不要歧视你觉得不如你的人,久而久之,自然而然的就会融洽的在这个环境中自在的生活.
可惜现在很多学生做不到这一点,甚至很多成年人也做不到.很多人觉得自己比大多数人都要强,就用一种居高临下的目光看别人,我想,这一点总会好转的.
那么,是不是融入社会就行了呢?远远不够,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步骤.
第二,阅读社会.
初步融入社会可以说走出了关键的一步,也只是一步.想要不落得个"泯然众人"的结局,后面的路还很长.
何谓阅读社会?更玄一点的称呼叫"识时务",是的,想当俊杰,识时务是必须的.阅读社会不仅包括要阅读信息,还要读人.
读信息很好理解,书本知识,课外读物,网络,报刊杂志,都可以成为信息来源,而且都是很好很管用的来源.社会不是因材施教的,她总是通过各种人的感官把各种各样良莠不齐的信息一古脑儿的灌输给你,这时就需要甄别,挑选.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适合自己发展的信息来接受.
读人就比较困难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说是宝山一座,但是不是都能挖掘出宝来,对希望阅读他人的人来说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连孔子还要加上个"三人行"的数量限制.圣人尚且如此,何况凡人呢?不过越艰难得来的越珍贵,一旦真的从她人那里得到你所想要的,而且确实是你所需要的,对人的修养提高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只是,怎样做到"近朱"而不是"近墨"呢?这是一个很难的抉择.
信息,或者叫知识得到了,还不叫阅读社会,还需要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而不只是做过路财神.这就需要多咀嚼,多思考,多消化了,真正把食物化做营养.
我们已经适应社会,了解社会了,下一步,我们需要:
第三,回报社会.
只是简单的从社会那里索取,没办法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长久来看,单方面的流动是不能持久的,人心似海,即便是真正的大海如果只知道从江河那里索取而不知道回报,她离干涸也就不远了.所以,一个具有和谐人格的人,一定也是个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的人,而不是一个自私的,只想人人为我的人.
学生怎么回报社会?很简单,你是否帮助班级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你是否帮助同学解决了他们的一些问题,你是否对父母对你的付出表示过感激,你是否在公共场所遵守了公德...很小的事情不是吗?而且也很容易做到.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具有和谐人格的学生事实上都通过了励志的过程,他(她)具有和善而不是粗暴的性格,善于且乐于与他人沟通,善于取他人之长,乐于助人.性格本身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却能时时刻刻的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形成和谐人格,是一个缓慢的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品佳酿的过程,因为和谐带来的是快乐,自己快乐也带给别人快乐.是尊重和认可,尊重他人同时自己也得到尊重.和谐是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源动力.
培养学生的和谐人格,任重而道远,前途却必定光明,我们的社会在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在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和谐体系也一定会更完善!
个人简介:李骊,92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
中学一级教师。
工作单位:上海少云中学,现于云南普洱市西盟一中支教。
邮箱号:lili_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