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种中小学音乐教学体系的特色

三种中小学音乐教学体系的特色

三种中小学音乐教学体系的特色——北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学习体发布人:薛晖发布日期:2010-10-10 08:24:48 阅读次数:557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薛晖2010年8月1-6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主办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

这是有着“音乐教学领域的奥林匹克”美称的世界音乐教育大会首次光瞻中国,本人有幸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近六千音乐教育人士共享了此次音乐教育的饕餮盛宴。

在北京与会学习期间,本人最感兴趣的,关注得最多的还是中小学音乐教学。

每天出入于各个“教学工作坊”,只想借此机会向全国的音乐教育同行学习,向世界各地的音乐教育同行学习。

看了五天的音乐教学,或是完整的现场上课的形式展示,或是以讲座的方式呈现,或听课者以活动的形式参与其中。

一边听着、记着、录着,也在不停的思考着,虽然呈现在自己眼前的音乐教育方式零零整整,五花八门,仔细梳理,突然发现,国外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还是跳不出“奥尔夫”和“柯达伊”两大体系,而中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在借鉴了这两种教学体系的一些方法后又形成了中国式的中小学音乐体系(在此次活动中,让我真切的感受到,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已独成一种体系,在教学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采用,很不同于国外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方式,估且大胆称之为“中国式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系”,下面简称为“中国式”)。

在且听且看且想中,进一步发现,这三种教育体系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从教学目标定位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再到教学方式的运用,都突显了各自己的教学特色,值得深入的探讨。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介绍三种音乐教育体系各自最为突出特点,我的感受是:奥尔夫是强调音乐感觉的教育;柯达伊是强调音乐水准的教育;“中国式”是强调音乐文化的教育。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我是说它们各自最为强调的重点和目标的主要定位,并不排除在各种音乐教育中又都融入了其它教育体系所强调的重点,只是它在另一体系中成了非重点而已。

一、强调专业水准的柯达伊音乐教学本次仅仅听了一节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的展示课。

学生是教师从国外带来的,老师介绍这些孩子在一起学习音乐已有三年的时间了。

听完课后我才明白为什么教师要不远万里自带学生授课,因该节音乐课的专业性已远远超出了我国普通中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基础,如果不用教师自带的学生,可能音乐课将无法进行。

这是这次活动中唯一节需要课桌的音乐课,学生的课桌上有还备有歌谱、笔、空白线谱纸等,学生规规矩矩的坐在各自座位上学习。

柯达伊音乐教学示范课教学过程记录:1、音阶练唱。

(音阶上下行反复练唱,唱唱名,有变化音,老师不时提出演唱要求。

如:1234 5432︴13 53︱1–︱进行移调节练习。

此环节用时约5分钟。

)2、歌曲复习。

(首先边做柯达伊手势边练唱了歌曲中出现的各单音,再演唱了歌曲的乐谱。

没有用钢琴或录音伴唱,学生演唱的声音很漂亮,很整齐,训练有素。

最后以轮唱的方式表现了歌曲。

此环节用时约5分钟。

)3、节奏练习。

(老师用乐器拍击固定的四分节奏,在教师的速度控制下学生每人创编拍击一条四拍的节奏;教师拿出四张节奏卡片,节奏分别为:①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②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③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④)ⅹⅹⅹⅹⅹⅹ,学生先拍击出各张卡片上的节奏,再整齐的连续拍击四条节奏,最后要求学生能不看节奏卡片能拍击出节奏。

此环节用时约5分钟。

)4、音程构唱。

(先听辨三和弦,老师在钢琴上随意弹奏几组三和弦,学生听辨和弦并将和弦音分解唱出来,如,1 3 5 3 1 等等;演唱一组旋律音程,老师再在每个音上方加上一个音构成和声音程,其中大部分加的是变化音,要求学生听辨并唱出来,同时有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将音符写出来。

此环节用时约5分钟。

)5、学习《猜调》。

(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出《猜调》中出现在各音,学生边做柯达伊手势,边唱模唱这些音;出示歌谱,教师不按歌谱顺序弹奏歌曲中的旋律或拍击歌曲旋律的节奏,要求学生指出是歌曲中的哪一句旋律或节奏,要求唱出旋律或模击出节奏;按歌曲谱演唱歌谱;教师将歌谱的旋律卡片一张张撤走,要求学生继续唱歌谱,即强调要将歌谱背唱出来,记住歌曲的旋律。

)6、参与表现。

(学生熟悉歌曲旋律,能背唱出歌谱后,按排了两个参与性活动。

其一是节奏参与活动,即用不同的拍手方式参与表现歌曲,所选用的节奏型较难,集体拍击参与并哼唱歌曲旋律;其二是乐器参与活动,即选用了一些打击乐器,有音高乐器参与表现歌曲。

)这是一节较为典型的音乐专业训练课。

教师的教学注重学生音乐方面的“听”“唱”“读”“写”能力的培养,即听力训练,音准的训练,节奏训练,识读乐谱,等等。

因为是到中国上课,教学内容选了一首中国民歌《猜调》作为本节课主体学习内容,但在教学中也仅仅出示了《猜调》的歌谱,并以视唱歌谱作为教学的重点,到最后也没有学习演唱歌词,或在演唱表现上提出要求。

仅从这节展示课来看,柯达伊教学体系中的“基训”应该是抓得很到位的。

也充分相信,小孩子们通过每节课这样的严谨的训练,在音准、节奏、视唱等方面能达到准专业水平,能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通过普通音乐教学能使学生达到音乐表现的准专业水平,无疑其音乐教育是有成效的,这也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话又说回来,如果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也完全按照此种方式进行,将音乐教学的重点放在音乐的基训方面,是否可行?是否能达到同样的音乐教学效果?我想未必能行,即使照此实施的话,也未必能取得相同的教学效果。

这已在我们若干年前的音乐教学实践中被证实过,在中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以音乐基训为主要内容或亦或在音乐教学中过份强调音乐基训,不仅没使我们的学生达到音乐表现的准专业水平,最终还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兴趣的失去,甚至对音乐兴趣的失去。

究其原因,是国情不同。

学生的音乐学习基础、音乐学习环境、音乐师资力量、音乐教学方法、音乐教学目标、音乐教学条件、班级学习人数等等各方面,都会制约教学方式的选择。

如果不能照搬,借鉴就成了最好的方式。

其实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的基本理念和一些音乐教学手段,已在我们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在柯达伊教学体系中特别强调以歌唱为音乐教育的手段,认为歌喉是每个人都有的乐器,唱歌是人人都能参与的,而唱歌又能给人最直接和最真实的音乐体验,在国内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歌唱得到同样的重视,“音乐课”以前曾被称为“唱歌课”。

本人也认为,依据现行的中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国情,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唱歌教学,让学生多唱歌、唱好歌并喜欢唱歌,是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的有效途径。

但我们还需要调整对“唱歌”教学目标的认识,“歌曲”只是我们音乐教学中的一个材料,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学会演唱一首歌曲,或通过歌曲学习积累识谱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能在歌曲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能力。

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中特有的“柯达伊”手势,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柯达伊手势可以让学生形象记住唱名和直观音高的差别,生动有趣,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始认识音符和唱准音阶很有帮助,同时使用柯达伊手势进行二声部的训练,形象直观,对提示学生唱准各自声部的音很有帮助。

同时,我们还要学习柯达伊的音乐教学理念并很好地实践于的音乐教学中。

如,人人都应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民歌应该做为音乐教育的基础教材;音乐教育应及早开始;唯有好的音乐才可以做为音乐的教材;等等。

二、强调音乐感觉的奥尔夫音乐教学如果说柯达伊音乐教学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追求纯艺术的、较为严肃的准专业音乐教育,那么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可以说是倾向于娱乐性的、更适合普通大众的音乐教育。

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看不到课桌,也不需要椅子,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围着圆圈站着唱歌或以声势动作、舞蹈动作参与表现音乐,或是坐下来演奏乐器。

此次活动的音乐教学展示活动中,奥尔夫体系教学展示占了大很比重,但更多的展示方式是以活动参与的方式,即听课的老师参与到执教者设计的一些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同时了解其教学方法。

活动中还是观摩了一节由一男一女两位澳大利亚教师执教的现场展示课,这节课的学生是来自北京的一所小学,人数大概在30人左右,三或四年级学生。

奥尔夫音乐教学示范课教学过程记录:1、互相问好。

(用歌声问“你好”;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你好”;用不同的语言说“你好”,如中文、德文、日文、英文等。

)2、模击节奏。

(模仿老师的动作拍击节奏,ⅹⅹⅹ︱ⅹⅹⅹ︱,节奏很简单,但可变化不同的形式拍击,强调学生的参与。

)3、节奏参与。

(教师哼唱旋律,学生拍击节奏参与表现;老师随意念白,学生拍击节奏参与表现。

旋律很简单:3 5 5 6︱3 1 1︱3 5 5 6︱3 3 2 1︱1 6 5︱3 5 5︱1 6 5︱3 1 1︱,其中第5和7小节第一个音为高音do。

)4、音效表现。

(模仿老师的音效,加动作参与表现,加入快慢的变化,加入强弱的变化,师生一起玩音乐。

)5、学唱旋律。

(老师边做动作边唱旋律,学生模唱,学唱旋律。

)6、二声部演唱。

(两位老师分别带一组,进行二声部卡农练唱;分两组围两个圆圈,边做动作边进行进部卡农演唱,还是由两位老师分别带两组表现。

)7、器乐参与伴奏。

(由部分同学用木琴演奏两个音参与歌曲伴奏。

)8、动作小游戏。

(模仿同学做动作,由每位同学做一个动作,同学模仿。

)在这节课里,学习的歌叫什么名字,表现了什么内容,这些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根据音乐的特点,设计很多的参与活动,强调学生用身体的动作感受音乐,用好的声音表现音乐,在参与表现中培养学生的乐感。

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是一个接一个的音乐活动,且大多数活动充分体现即兴性、创造性,活动的形式也多样,或声势、或舞蹈、或乐器演奏等等。

奥尔夫课堂是能让人互动参与的场所,强调亲身参与,诉诸感性,不强调理论、概念、名词、术语等的理解和认知。

学生可能不知道四三拍子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也不知道四四拍子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但学生一定要能达到听辨出不同拍子,并能做到用不同的动作合上节拍参与表现。

在奥尔夫的课堂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参与表现,并给孩子们很多机会进行即兴创编表现,所以,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尽情的参与,尽情的表现,充分享受音乐教学过程的愉悦。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的一些教学方式,也广泛运用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如,声势动作、奥尔夫乐器等等。

但由于受到一些具体条件的限制,同样只能借鉴。

比如,要全员全程以活动的形式参与表现音乐,如果一个班人数在60人左右,再加上不面积不太大的教室,亦或还没有专业音乐教室上课,这些参与性强、动作幅度大的活动基本就无法开展了。

另外,还有教学条件,奥尔夫的乐器是主要教学用具,而我国采用的基本只能是小型的打击乐器,更重要的有音高的木琴等,还很少有学校引进,即使个别条件好的学校具备了,可能也由于“僧多粥少”而难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