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参考书籍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参考书籍

1、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多年探索的结果,其中许多文章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论述价值与价值观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价值概念的内涵及其意义,价值与人的价值、价值与人的主体性、价值与人的需要、价值与规范、价值与价值观等问题。

中篇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包括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理论、邓小平的价值观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观核心、马克思主义人权观、马克思主义功利观、马克思主义效益观、马克思主义自由观、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等。

下篇主要论述价值观教育与实践,包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加强素质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大学文化建设、综合治理等。

2、李德顺:《价值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内容简介:本书1987年出版后,即被认为是国内这一领域的开拓性代表作。

价值论是与存在论、意识论并列的哲学基础理论分支。

本书从这一高度,就价值的存在论基础,意识形式和现实的实践形态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探讨,确立了价值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框架。

本书进一步着眼于建设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学说,运用马克思哲学的观点、方法,经过分析论证,对于价值的本质与特性、价值分类及其方法、各种具体的价值类型、价值意识与价值观念、评价与评价标准,社会评价科学的可能性与方法论原则、价值与真理的关系等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原理,做出了清晰的理论表述。

3、陈章龙,周莉著:《价值观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内容简介:本书研究了价值观的一般理论问题,以及价值冲突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构建问题和新时期的价值观教育问题。

本书分为四编:第一编,介绍价值观的一般理论。

其中包括对对价值观元问题的研究,揭示了价值观的本质和特征及其基本问题;对价值观的静态分析,论述了价值观的类型和表现形态;对价值观的动态分析,阐明了价值观变化的基本规律、价值观的发生机制、个体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机制。

第二编宏观分析了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阐述了价值冲突的功能、特点、内在原因、具体表现、深层意蕴,功能以及消解价值冲突的原则和机制。

第三编试图构建新的价值体系,对新价值体系道德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具体内容、社会主导的价值导向和价值取向原则、价值理想以及构建途径和检测方法作了分析。

第四编分析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特点和价值观教育历史与现状,阐述了要正确处理价值观教育中的若干关系。

4、申永华著《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及其时代解读》,西安市:西安出版社,2006。

内容简介:本书从价值的本质、价值分类、价值和真理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发展过程探索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实质,特别是从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体系中揭示共产党人“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价值观品质。

本书分为六编:第一编论述马克思之前的价值学说: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的价值观、实用主义的价值观、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人格主义的价值观。

第二编论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价值学说的重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实质。

第三编论述价值与价值评价:包括价值与价值评价的概念,价值评价的标准、价值评价与科学认识。

第四编论述价值分类:包括物质价值、精神价值、人的价值。

第五编论述价值与真理:涵盖价值与真理的实践地位、价值与真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六编论述价值观的时代解读,涉及到列宁的价值品格、毛泽东价值观的核心、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评价标准、“三个代表”所蕴含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涵。

5、孙正聿著:《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0.01内容简介: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哲学原理为理论依据,力图系统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人运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成果和重要贡献,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规律,揭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和思想逻辑。

该书第九章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研究,主要包括研究状况综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讨论与争论的主要问题,理清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问题与概念、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关注的时代热点和焦点问题。

6、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编:《名家谈哲学》,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08。

内容简介:本书汇集了国内哲学界一流的知名学者和专家在中央国家机关的演讲文稿。

本书的绝大多数主讲人都是学界相关领域的权威,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所讲内容高屋建瓴,并且用平实的语言把看似高深复杂的知识和思想讲解得透彻明晰。

本书的第二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价值观。

7、崔延强等编:《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京市: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内容简介:本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运用。

其中本书第十个专题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论述了中西方哲学价值观、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价值观教育等问题。

8、胡延风,王桂泉等著:《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沈阳市: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

内容简介:书介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实事求是的方法、实践观点与用实践观点看问题的方法、联系观点与用联系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发展观点与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方法等内容。

本书第十章第一节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9、党员培训教材编写组编:《党员培训教材新编》,北京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内容简介:书内容包括: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保持党的先进性,努力做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新形势下的党性教育与党性修养;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等六章。

本书第六章第二节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10、张佳亮编著:《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沈阳市:辽宁大学出版社,2010。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论述了价值观的基本问题、大学生价值观基本问题,在分析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只是管、职业观、爱情观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11、刘济良等著:《价值观教育》,北京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内容简介:本书突破了传统的说教式的价值观教育方式,摒弃了枯燥的价值教育内容,而采用了案例化、可操作性的方式。

本书将价值观教育置于多元文化、全球化、信息化与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将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解析为: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生命价值观、科学价值观、环境价值观、审美价值观教育六个方面。

提出价值观教育的黄金原则是:理解性、对话性、共生性、境界超越性、实践性。

借鉴国外价值观教育的模式:美德袋模式、认知—发展模式、社会行动模式、体谅模式、价值商谈模式。

分享国内价值观教育的经验: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陶冶教育、自我修养、价值澄清、两难故事等教育方法。

12、田海舰,邹卫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10。

内容简介:本书以对空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历史考察和分析为起点,系统总结和分析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蕴涵与本质特征,挖掘梳理苏联以及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艰辛探索、理论贡献及经验教训,概括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专题论述社会主义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生态的核心价值观,详细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原则和基本途径,展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前景。

13、吕振宇主编:《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济南市: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论述价值体系的相关概念、历史沿革、不同形态、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目标和任务,积极探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原则、路径选择、保障条件。

14、红旗大参考编写组编写:《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参考》,北京市:红旗出版社,2007。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实用学习资料,全书由胡锦涛同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部分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若干重要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文章和论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若干基本概念和知识等几个部分组成。

15、侯惠勤等著:《冲突与整合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内容简介: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阐发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精神解放的深刻内涵为核心,就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冲突与整合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本书以改革开放为出发点,分析改革开放带给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伦理价值观的变革与冲突,集中分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几种负面的价值观,提出了如何构建积极的适应改革开放的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

16、石云霞主编:《当代中国价值观论纲》,武汉市: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内容简介:本书以改革开放为转折点,论述改革开放之后,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科技价值观、教育价值观、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宗教价值观的变化、澄清相关理论问题,提出实现价值观的路径。

17、赵孟营总执笔:《跨入现代之门:当代中国的社会价值观报告》,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内容简介:本书的主体结构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报告,第二部分是分报告。

分报告又分为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福利价值观、生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五篇。

在总报告和分报告的文本呈现上作了区别:总报告基本上是对样本各方面特征的一般描述,不做深度的理论解释和复杂的数据详细分析,份报告则依据数据做出深度解释。

18、李忠军著:《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研究》,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内容简介:本书从意识形态安全角度出发,深入系统考察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的关系,构建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内容体系,系统阐述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论及教育对策。

19、钟君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研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分析》,北京市: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内容简介: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政治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的基本前提、基本范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念等。

20、郭渐强主编:《政治学原理》,长沙市: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内容简介:本书在对政治和政治学总体概述的基础上,构建了由具有逻辑关系的政治主体、政治行为等6大政治范畴,较全面地展示了现代政治学原理的基本发展面貌。

本书在第22章将政治价值观作为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作了论述。

21、黄希庭,郑涌等著:《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内容简介:本书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研究”成果,本书力求及时追踪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变化轨迹,并充分反映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强调创新性、新近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