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未来五年的需求分析预测【摘要】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收入分配状况的角度,通过回归分析对2012--2017年我国国民经济、人均GDP以及汽车需求量进行了预测。
并从人均国民收入、汽车价格下跌、道路条件的改善这3个主要因素的角度检验了上述预测的合理性。
得出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汽车工业,鼓励轿车进入家庭,使汽车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结论。
【关键词】市场研究轿车预测一、汽车市场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根据美日欧国家长期的人均GDP水平与汽车普及率的统计分析表明:汽车拥有量随着人均GDP水平的上升而上升是一个普遍趋势。
在汽车消费市场上,能够影响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因素包括消费者自身的收入水平、汽车销售价格、国家相关消费政策、汽车消费环境等, 也涉及到汽车生产企业所能够提供的产品形式, 以及支撑新产品的相关新技术成熟的程度, 它们构成了决定家用轿车细分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
国家确立了以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后,在道路交通环境逐年大幅度改善、汽车后市场服务质量稳步提高以及消费心理日渐成熟的情况下, 汽车价格和人均收入将成为主导汽车消费市场的主要因素。
二、中国轿车市场发展现状1994年7月中国政府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为汽车工业定下了长远的方针,汽车工业被明确定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汽车工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轿车工业的发展,而轿车工业的发展又是以轿车进入家庭为主要标志的。
进入21世纪,我国轿车消费一直在高速增长(见表1)。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轿车的人均拥有量仍然很低,虽然近几年出现“轿车热”,但私人轿车消费仍处于启动阶段,与此对应,轿车产业也仅处于发展阶段,整个产业的年生产量还不及一个大型跨国公司的生产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汽车维修市场的逐渐规范,以及进口汽车关税的不断下降,造成了近几年的购车热潮,长期以来被压抑的购车力量最终爆发,甚至出现“井喷”现象。
今后轿车消费的快速增长将成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流。
表1中国汽车市场的汽车保有量年份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总保有量/万辆2234.24 2572.82 3022.15 3602.15 4175.37 5007.73私人汽车保有量/万辆625.33 770.78 968.98 1219.23 1481.66 1848.07民用汽车保有量/万辆1608.91 1802.04 2053.17 2382.93 2693.71 3159.66 年份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总保有量/万辆7910 9231 10640 12837 15625 18450私人汽车保有量/万辆2925 3534 4173 5218 6539 7872民用汽车保有量/万辆 4985 5697 6467 7619 9086 10578注:数据来源:《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表》三、2012--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需求预测时间序列的含义:所谓时间序列,是指观察或记录到的一组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
时间序列的基本特点就是没一个序列包含了产生该序列的系统的历史行为的全部信息。
确定型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是用一个确定型的预测模型去拟合所研究的对象进行预测的方法。
时间序列中每一期的数据,都是由许多不同的因素同时发生作用的综合结果,根据各种因素的特点灬影响效果,将这些因素分成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四大类,并认为时间序列是由这四大类变化形式构成或叠加的结果。
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基本上是随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长,2000-2011年,我国GDP 年均增长率为11.08%,汽车保有量从2234.24万辆增至18450万辆,年均增长率为16.08%,弹性系数为1.45。
假设中国的经济增长仍按当前的速度,根据表1的统计数据,应用SPSS 软件,做出中国汽车保有量的散点图并与预测值进行比较,如图1所示。
依据计算结果,得出汽车保有量增长模型为t15.023.511199585y -⨯+=e式中t 为时间,2000年为第0年。
模型的拟合优度为O .962,同时,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和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均通过检验,模型可用。
通过模型预测出2012-2017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预测值如下表:车保有量的根据 A R I A 模型的要求, 从模型识别、参数M 估计、适应性检验和实际拟合4个方面来确定最符合 汽车销售量发展趋势的模型。
2. 1 AR I A ( p , d , q ) 模型M设 X = ( x 1 , x 2 , …, x t, …x n ) 为一个在等间隔时间1, 2, …, t , …, n 采集得到的时间序列, t 为第 t 个 时间点, x t 为 t 时刻汽车销售量的时间序列值。
A R I A ( p , d , q ) 模型 ( 即滑动求和自回归模M 型) 的一般形式[ 3 ] 为: 5 (B ) ( d x t ) = ( (B ) et, 或者d5 (B ) ( 1- B ) x t= ( (B ) et ,其中 B 为后移算子, B x t = x t- 1 , 为差分符号, =1- B , d 为差分阶数, 5 (B ) = 1 - Υ 2Υ 2 - …-1B2BΥ p 为自回归算子, p 为自回归阶数, Υ , Υ , …, Υ 为 pB 12p自回归部分参数; ( (B ) = 1- Η - Η 2 - …- ΗB q 1B2B q为移动平均算子, q 为移动平均阶数, Η , Η …, Η 为 12,q移动平均部分参数, et 为白噪声序列。
预测值年份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我国汽车保有量/万辆21079.24 24075.31 27431.82 31186.90 35250.35 39908.52四、需求预测的理性检验下面主要从人均国民收入、汽车价格下跌、道路条件的改善这3个影响汽车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来分析上述预测的合理性。
4.1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汽车产业在工业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附加值高、产业相关度广、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可成为主导产业。
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已经确定:2010年的GDP将比2000年提高1倍,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2番,这将为汽车市场扩张提供较好的经济动力。
我国是一个收入差别很大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7年我国居民总体基尼系数仍在0.5附近,我国最高收入的10%家庭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30.4%,第2个10%家庭的收入是全国的16.2%,两部分加起来占全国家庭总收入的46.6%,而其余80%家庭的收入都低于全国收入的平均值。
2006年胡润富豪上榜500位富豪拥有的总财富达到11000亿元,占全国总收入的27.99%。
2007年胡润富豪上榜800位富豪拥有的总财富达到34452亿元,占全国总收入的67.15%。
可见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例呈增加趋势。
根据部分统计资料推算,到2020年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将占全国平均收入的65%。
表3 我国人均可支配收人年份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2253.4 2366.4 2475.6 2622.2 2936 3255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280 6860 7703 8472 9422 10493年份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3587 4140 4761 5153 5919 6977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1759 13786 15781 17175 19109 21810注:数据来源:《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表》图2我国人均可支配收人情况根据表2,建立回归模型,应用SPSS统计软件,作出散点图(图2),通过5个模型的预测,在显著性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比较5个模型的R 2值,Growth模型的R2=0.987最大,故利用Growth模型,进行预测,得出表4。
表4 我国2012-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人情况(预测值)年份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6923 7679 8445 8837 9458 10924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3014 25539 27835 30429 33237 36759 在一些发达城市、东南沿海相当多的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值要高许多,呈现明显的进入汽车社会的特征。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稳步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存款大幅度增加,对汽车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
4.2价格的下降中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除了因为人均GDP高速增长之外,还同汽车价格下降有关。
美国和日本汽车业的发展经历证明:在汽车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激烈的价格战才能迫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
根据我国加入WTO承诺,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国限制轿车进口的关税税率将下调至30%,汽车进口配额也将取消,这都会使汽车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关税下降,进口车的价格进一步走低,同时进口配额的取消使大量进口车涌人中国,必将挤压国产车市场,促使国产车的价格下降。
据国家信息中心有关官员推测,关税每降低1个百分点,会带动车价下降O.3-0.5个百分点。
再加上进口配额的取消,使进口车对国产车造成很大冲击,从而使得汽车价格下跌。
4.3道路条件的改善随着汽车的发展,对道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于是建立现代化的宽阔的公路是汽车发展的必然。
公路的密度和里程,决定汽车的行驶范围和汽车可能抵达的地方。
公路的密度越大,里程越长,汽车行驶的范围越广,抵达的地方越多,越有利于发挥汽车的作用;公路的等级和质量对汽车行驶速度、通过能力、行车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能源消费等均产生重大影响。
2000—2010年,中国汽车拥有量年平均增长27.5%,公路里程年平均增长6.5%,公路对车的增长弹性接近O.7,这表明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增长与汽车保有量增长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种势头一直将延续10—20年。
预计中国公路运输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迅速增加,以及政府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的逐步实施,将促进进一步汽车消费量增长。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表明文中对我国汽车需求量预测是合理的。
五、总结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启动内需政策的进一步加强,轿车逐渐进入家庭已经不再仅仅是中国人的梦想。
21世纪的前20年,将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在2012—2017年,我国轿车的年需求平均增长率有望达到15.1%左右。
参考文献[1]韩林.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态势分析[J].商用汽车杂志,2005,(7):16—20.[2]薛薇.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马崇明.论基尼系数在我国的运用及其应注意的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2004,(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