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一) 本章重点(important points ):1. 了解极限的定义(重点是理解极限定义中的“任意”和“存在”,以及N 与ε的相关性;动态变化性)及求法,定义要从代数及几何两方面进行理解。
2. 理解以及运用两个重要的极限公式(及其拓展形式)。
3. 无穷小理论及其运用(主要是等价无穷小代换,在求极限以及一些证明题中会经常用到,so it is also important!)。
4. 函数的连续(这是以后很多公式定理运用的条件,所以必须掌握地very good !)。
5. 分段函数的连续性,可导性,及其极限值的求法。
(二) 知识点分析(analysis ):常用不等式1) 绝对值不等式: ||x |−|y ||≤|x ±y |≤|x |+|y | 2) 三角不等式: |x −z |=|x −y +y −z |≤|xy |+|yz | 3) Bernoulli Inequality(贝努力不等式):若 x>-1, n ∈z, 且n>=2 则(1+x )n ≥1+nx 4) Cauchy Inequality (柯西不等式): (∑x i y i )n i=12≤(∑x i2n i=1)∙(∑y i 2ni=1) 5) e x ≥1+x 6) ln(1+n)≤x7) (1+1n )n<(1+1n+1)n+1&& (1+1n)n+1>(1+1n)n+2即:数列{(1+1n )n } 单调递增, 数列{(1+1n )n+1} 单调递减。
8) 设 x ∈z +, 则 1x+1<ln (1+1n )<1x9) 设 x ∈z +, 则2√n<1∗3∗5∗...∗(2n−1)2∗4∗6∗.. (2)<√2n+1二. 不等式的运用案例eg1. 证明柯西不等式 (∑x i y i )n i=12≤(∑x i 2n i=1)∙(∑y i 2n i=1)证法一:(构造一个关于t 的二次方程,并利用其判别式)因为 x i, y i ∈R, i =1,2,3…..,n. 所以 ∀t ∈R , 有(x i +ty i )2≥0.→f (t )=∑(x i +ty i )2n i=1=∑x i 2+(2∑x i y i n i=1)t +(∑y i 2n i=1)n i=1t 2≥0若∑y i 2=0,则。
n i=1 若∑y i 2>0n i=1,则有判别式∆≤0 故 4(∑x i y i n i=1)2≤4∑x i2∙∑y i2≤0n i=1n i=1→(∑x i y i )n i=12≤(∑x i 2n i=1)∙(∑y i 2n i=1)三. 求极限的方法:1.利用极限的基本性质与法则。
2.利用数列求和。
3.利用两个重要极限。
4.利用对数恒等式(主要是解有关幂指型函数的题)。
5.利用函数的连续性。
6.利用无穷大与无穷小的关系(无穷小乘以一个有界函数结果是无穷小;无穷大加无穷大不一定等于无穷大;)四. 数列的极限:若对0>∀ε(不论ε多么小),总∃自然数0>N ,使得当N n >时都有ε<-a x n 成立,这是就称常数a 是数列n x 的极限,或称数列n x 收敛于a ,记为a x n n =∞→lim ,或a x n →(∞→n )。
如果数列没有极限,就说数列是发散的。
注:1:ε是衡量n x 与a 的接近程度的,除要求为正以外,无任何限制。
然而,尽管ε具有任意性,但一经给出,就应视为不变。
(另外,ε具有任意性,那么2,2,2εεε等也具有任意性,它们也可代替ε)2:N 是随ε的变小而变大的,是ε的函数,即N 是依赖于ε的。
在解题中,N 等于多少关系不大,重要的是它的存在性,只要存在一个N ,使得当N n >时,有ε<-a x n 就行了,而不必求最小的N 。
Eg2.证明1lim22=+∞→na n n 。
证明:对0>∀ε,因为ε<=-+nn n 111,因为n a n a n n a n a n 222222)(1<++=-+ (此处不妨设0≠a ,若0=a ,显然有1lim22=+∞→na n n ) 所以要使得ε<-+122n a n ,只须ε<na 2就行了。
即有ε2a n >. 所以取][2εa N = ,当N n >时,因为有ε<na 2⇒ε<-+122na n ,所以1lim 22=+∞→na n n 。
注:有时找N 比较困难,这时我们可把a x n -适当地变形、放大(千万不可缩小!),若放大后小于ε,那么必有ε<-a x n 。
Eg3. 设1<q ,证明ΛΛΛΛ,,,,,112-n q q q 的极限为0,即0lim 1=-∞→n n q 。
证明:若0=q ,结论是显然的,现设10<<q ,对0>∀ε,(因为ε越小越好,不妨设1<ε),要使得ε<--01n q ,即ε<-1n q ,只须两边放对数后,εln ln )1(<-q n 成立就行了。
因为10<<q ,所以0ln <q ,所以qn q n ln ln 1ln ln 1εε+>⇒>- 。
取⎥⎥⎦⎤⎢⎢⎣⎡+=q N ln ln 1ε,所以当N n >时,有ε<--01n q 成立。
定理1:(唯一性)数列nx 不能收敛于两个不同的极限。
证明:设a 和b 为n x 的任意两个极限,下证b a =。
由极限的定义,对0>∀ε,必分别∃自然数21,N N ,当1N n >时,有ε<-a x n …(1) 当2N n >时,有ε<-b x n …(2)令{}21,N N Max N =,当N n >时,(1),(2)同时成立。
现考虑:εεε2)()(=+<-+-≤---=-a x b x a x b x b a n n n n 由于b a ,均为常数b a =⇒,所以n x 的极限只能有一个。
注:本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书上的证明自己看。
若a x n n =∞→lim ,lim n n x b →∞=,则a b =若0()lim ()x x x f x A →∞→=0()lim ()x x x f x B →∞→=,则A B = 定理2. (有界性)若数列nx 收敛,那么它一定有界,即:对于数列n x ,若∃正数M ,对一切n ,有M x n ≤。
证明:设a x n n =∞→lim ,由定义对∃=,1ε自然数,N 当N n >时,1=<-εa x n ,所以当N n >时,a a a x x n n +<+-≤1,令}1,,{21a x x x Max M N +=ΛΛ,显然对一切n ,M x n ≤。
注:本定理的逆定理不成立,即有界未必收敛。
例如数列1)1(+-=n n x 是有界的(1≤n x ),但函数收敛。
此点希望注意!(i )若a x n n =∞→lim ,则0M ∃>使得对,n N +∀∈恒有n x M ≤(ii )若0lim ()xxf x A →=,则0M ∃>当0:0x x x δ<-<时,有()f x M≤(iii )若lim ()x f x A →∞=,则0,0M X ∃>>当x X>时,有()f x M≤(3)局部保号性(i )若a x n n =∞→lim 且0(0)a a ><或则N N +∃∈,当n N >时,恒有0(0)n n x x ><或 (ii )若0lim ()x x f x A →=,且0(0)A A ><或,则0δ∃>当0:0x x x δ<-<时,有()0(()0)f x f x ><或五. 函数的极限:定义1:如果对0>∀ε(不论它多么小),总0>∃δ,使得对于适合不等式δ<-<00x x的一切x 所对应的函数值)(x f 满足:ε<-A x f )(,就称常数A 为函数)(x f 当0x x →时的极限,记为A x f n =∞→)(lim ,或A x f →)( (当0x x →时)注1:“x 与0x 充分接近”在定义中表现为:0>∃δ,有δ<-<00x x ,即),(0δ∧∈x U x 。
显然δ越小,x 与0x 接近就越好,此δ与数列极限中的N 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它也依赖于ε。
一般地,ε越小,δ相应地也小一些。
2:定义中00x x -<表示0x x ≠,这说明当0x x →时,)(x f 有无限与)(0x f 在0x 点(是否有)的定义无关(可以无定义,即使有定义,与)(0x f 值也无关)。
3:几何解释:对0>∀ε,作两条平行直线εε-=+=A y A y ,。
由定义,对此0,>∃δε。
当δδ+<<-00x x x ,且0x x ≠时,有εε+<<-A x f A )(。
即函数)(x f y =的图形夹在直线εε-=+=A y A y ,之间()(0x f 可能除外)。
换言之:当),(0δ∧∈x U x 时,),()(εA U x f ∈。
从图中也可见δ不唯一!定理1:(保号性)设A x f x x =→)(lim 0,(i ) 若)0(0<>A A ,则0>∃δ,当),(0δ∧∈x U x 时,0)(>x f )0)((<x f 。
(ii ) 若)0)((0)(≤≥x f x f ,必有)0(0≤≥A A 。
证明:(i )先证0>A 的情形。
取2A=ε,由定义,对此0,>∃δε,当),(0δ∧∈x U x 时,2)(A A x f =<-ε,即0)(232)(220>⇒=+<<-=<x f AA A x f A A A 。
当0<A 时,取2A-=ε,同理得证。
(ii )(反证法)若0<A ,由(i)0)(<⇒x f 矛盾,所以0≥A 。
当0)(<x f 时,类似可证。
注:(i)中的“>”,“<”不能改为“≥”,“≤”。
在(ii)中,若0)(>x f ,未必有0>A 。
定义2:对0>∀ε,0>∃δ,当00x x x <<-δ时,[当δ+<<00x x x 时],有ε<-A x f )(.这时就称A 为)(x f 当0x x →时的左[右]极限,记为A x f x x =-→)(lim 0或A x f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