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怒江水电开发
2008年,六库和赛格水电站被列入“十一五”重点开工建设项目。然而,受
制于社会上的争论,这两座电站至今尚未动工。
行动者与关系类型
1、权威 2、资金 3、合法性 4、信息 5、组织
行动者资源
行动策略
1、中央部委的行动策略 2、地方政府的行动策略 3、企业的行动策略 4、人大与政协的行动策略 5、民间组织的行动策略 6、专家的行动策略
2003年9月3日,在北京举办了“怒江流域水电开发活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专家 座谈会”,与会的大多数专家对怒江水电开发持反对意见,并从河流生态、地质 地理、环境保护、文化保护、动植物种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怒江的开发将 弊大于利。
2003年10月20日—21日,在云南昆明 召开了怒江流域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 护问题专家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社会学、生物、动物、经济、环保、景观 等学科的12位专家和云南省各部门的官员,两种意见在会上再次交锋,而且甚为 激烈。
2004年,国家发改委曾向国务院报送了《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不过, 国务院批示,“对这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且有环保方面不同意见的大型水电工 程,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怒江水电开发被搁置。
2005年7月,温家宝总理赴云南考察工作期间,有地方官员向他反映怒江水 电建设停工已久,地方不知如何进退,希望中央能尽快定夺。温总理回京后,即 指示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水利部等有关部门加紧论证研究,尽快拿出自己的 意见。
如今的怒江州人民还延续着“刀耕火种、人背马驮、 溜索飞渡”的原始生产方式,贫困面之深、之广全国罕见。 1.4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90%的地区被高山峡谷建设投入仅为9.7亿元,还不到云南省同期固 定资产投资总投入的1%。
2009年怒江州GDP仅为云南全省总量的0.77%,在 我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排第25位。人均纯收入1709 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
怒江的高山峡谷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 如今,怒江已探明矿种28种、矿点220多个,有丰富的铅、 锌、铜、铁等有色金属,也有储量惊人的花岗岩、羊脂玉 等非金属矿藏。其中,仅兰坪县铅锌矿储量就达1600万金 属吨,全中国再无一处可与之匹敌。
案例:怒江水电开发的政策网 络分析
案例概述
1、怒江地区简介
怒江从世界屋脊一路奔腾向南,穿越人间最大的峡谷, 入缅甸后称为萨尔温江,汇入印度洋。其干流全长2020千 米,水力资源蕴藏量3640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怒江 傈僳族自治州(怒江州),生于斯、名以斯。“看天一条 缝、看地一条沟、出门过溜索、种地像攀岩”,这是怒江 人民生活现状的真实写照。怒江州下辖泸水县、福贡县、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这四个 被称为云南扶贫攻坚“上甘岭”的国家级贫困县,按照国 家人均年收入1196元的贫困标准,仍有96%的独龙族、 90%的怒族、89%的普米族和90%的傈僳族生活在贫困线 以下,被称为是“边疆中的边疆、民族中的民族、山区中 的山区、贫困中的贫困”。
更为可观的是,历经三年的勘测规划成果表明,怒江 中下游水力资源总装机容量达到2132万千瓦,年发电量 1029.6亿千瓦时,水电资源占全省20%。
2、怒江水电开发始末
2003年8月13日,有关部门曾牵头召集几大电力公司和相关部委,讨论怒江 流域水能资源进行投资开发与建设的规划。在这次会上,赞成开发的意见占主流, 专家们列举了怒江开发可能带来的诸多有利影响。14日,由云南省怒江州完成的 《怒江中下游流域水电规划报告》一经出台,立刻争议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