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外戏剧史》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外戏剧史》


中世纪宗教戏剧发展概况 萌芽
公元10至11世纪
发展
公元12至13世纪
衰败
16世纪前后
在基督教弥撒仪式中重新 萌芽,随即发展成为宣扬 基督教教义的教会戏剧, 如著名的《探访圣墓》。
12世纪,教会戏剧走出 教堂,成为较普通的艺 术形式。 13世纪后,戏剧开始脱离 教会控制,产生了“神迹剧”、 “道德剧”、“世俗剧”等。
2007年10月
古 希 腊 罗 马 戏 剧
印 度 梵 剧
中 国 戏 曲
日 本 能 、 狂 言 与 歌 舞 伎
第二章 印度梵剧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Hale Waihona Puke 印度梵剧的历史演变和舞台特征
人类文明史上第二种古老而成熟的戏剧样式。 出现在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后最为繁盛,公元12世纪走向衰竭。 舞台形式:歌舞与诗歌结合; 写意型:重在象征性地表现人生情境,并不刻意摹仿现实生活。 戏剧观念:更直接地建立在对于舞台形式美的欣赏之上。
古代剧场(略)
2007年10月
中外戏剧史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文 艺 复 兴 到 十 九 世 纪 的 欧 洲 戏 剧 发 展

1 9 世 纪 末 到 2 0 世 纪 的 欧 美 戏 剧 思 潮

西 潮 东 渐 与 中 国 戏 剧 变 革

世 界 各 地 戏 剧 的 发 展 状 貌
中外戏剧史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文 艺 复 兴 到 十 九 世 纪 的 欧 洲 戏 剧 发 展

1 9 世 纪 末 到 2 0 世 纪 的 欧 美 戏 剧 思 潮

西 潮 东 渐 与 中 国 戏 剧 变 革

世 界 各 地 戏 剧 的 发 展 状 貌
2007年10月
定义:摹仿说(亚里士多德) 悲剧是对 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 行动的摹仿
喜剧是对 丑的、滑稽的事件的摹仿
萨提洛斯剧 用来调节悲剧表演的沉重气氛
2007年10月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戏剧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古希腊悲剧和喜剧
古希腊戏剧发展概况
悲剧:前534产生 喜剧:前487产生
早期
前4—前1世纪
成熟期
1—3世纪
鼎盛期
4—7世纪
衰落期
8—12世纪
民间阶段 作家作品无从考察
走向成熟 进入文人阶段 马鸣、跋娑 首陀罗迦
黄金时代 光辉顶点 迦梨陀娑 戒日王、薄娑菩提
王顶
2007年10月
第二章 印度梵剧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印度梵剧的历史演变和舞台特征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戏剧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古罗马悲剧和喜剧
早期罗马戏剧是一种粗鲁的即兴喜剧——阿特拉笑剧(闹剧),结构松散, 情节不定,表现一些笑柄人物的愚蠢或奸诈,包含笑闹场面和即兴幽默。
古罗马戏剧发展概况
前240产生
发展繁荣
衰败:公元476
希腊奴隶编剧 李维乌斯· 安德烈尼斯库
马鸣、跋娑、首陀罗迦
首陀罗迦《小泥车》
1、剧情简介:以婆罗门商人善施与妓女春军的爱情为主线,思想深刻、情节丰富, 戏剧性极强,印度梵语文学的经典。 2、突出特色:⑴成熟的结构艺术; ⑵淳朴流畅、善用比喻、充满幽默感的语言艺术,人物语言既符合性格, 又能够传达出作者心中流动的诗情画意; ⑶宽广的社会画面、丰富的情节内容,展现了古印度下层社会的生动图景,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认识价值; ⑷道德情操的宣扬:积德行善、以德报怨、克己让人的道德情操; ⑸典型的人物形象。 3、人物分析:善施:慷慨仁慈、乐善好施,美誉广被,重视名誉和友谊胜,同情弱小, 克己让人,是古代印度文学所树立的道德和人格典范,但不缺少人间烟火。 春军:聪明美丽、热情善良、助人为乐,品格端正,不爱财富爱人品, 对于邪恶势力拼死抗争。印度下层女子的理想化身。
古 希 腊 罗 马 戏 剧
印 度 梵
中 国 戏 曲

日 本 能 、 狂 言 与 歌 舞 伎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戏剧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古希腊悲剧和喜剧
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悲剧和喜剧是人类最早的成熟戏剧, 也是欧洲戏剧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 古希腊延续了300年,其后被古罗马承接继续繁衍近600年。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由古希腊开创的戏剧演出传统断绝。
发展繁荣
衰败:前120
1、酒神祭祀;狄俄尼索斯 2、“山羊之歌” 3、忒斯庇斯登台 4、社会环境和条件 5、戏剧比赛
三 大 悲 剧 家 喜 剧 家
1、埃斯库罗斯 2、索福克勒斯 3、欧里庇得斯
1、阿里斯多芬 2、米南达
随着公元前120年 大酒神节的最后一次 举行而永远退出了 历史舞台
2007年10月
喜 1、普劳图斯 剧 2、泰伦提乌 家 悲剧家 塞内加
随着西罗马帝国的 灭亡而永远退出了 历史舞台
2007年10月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戏剧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中世纪宗教戏剧
公元476年——15世纪文艺复兴,前后约千年,史称“中世纪”,是 欧洲历史上的“黑暗时期”。 宗教戏剧大行其道,宗教成为戏剧艺术必须反映和表现的唯一内容。
拓展思考
印度梵剧发展与佛教关系
印度梵剧与中国戏曲的关联
2007年10月
第二章 印度梵剧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印度梵剧的历史演变和舞台特征
历史演变
梵剧的形成也是从祭祀仪典发展而来,由颂神歌曲和拟神行为逐渐演变而成戏剧。 “史诗时代”(前6-前4世纪)的两大著名史诗 《摩柯婆罗多》、《罗摩衍那》对其内容和形式产生直接影响。
舞台特征
(一)不是彻底的代言体,有明显的史诗和说唱艺术的痕迹 (二)梵剧表演具有浓郁的指事性和象征性 (三)剧种和角色类型体系比较完备 (四)演出时空自由变换,节奏由鼓点掌握 (五)戏剧语言散文体与韵文体杂糅 (六)追求实现观众生理和心理的愉悦,着重发挥戏剧的 抒情和观赏功能,以人的基本情感为中心,热衷于 大团圆结局
2007年10月
第二章 印度梵剧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马鸣、跋娑、首陀罗迦
马鸣戏剧残卷
1、剧作家简介:杰出的佛教诗人 其戏剧作品标志着印度梵剧的成熟和进入文人阶段。
2、叙事长诗代表作品:《佛所行赞》、《美难陀传》。 3、梵剧残卷:代表作《舍利弗》,剧情介绍、人物分析
2007年10月
第二章 印度梵剧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马鸣、跋娑、首陀罗迦
跋娑十三剧
1、跋娑十三剧的发现及简介。 2、《惊梦记》:最典型的英雄史剧。剧情、特色及其影响简介。 3、《断股》:唯一一部悲剧。风格独特,剧情介绍、人物分析。
2007年10月
第二章 印度梵剧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