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审核要点(表格版)
合同审核要点
关注是否与公司已有制度相冲突,譬如《合同管理制度》、《合同审查审批权限》、《重大合同跟踪制度》、《授权委托书证管理规定》、《法律纠纷处理管理制度》、《企业纠纷处理制度》、《客户信用管理和评价制度》、《企业合同示范库》(是否有分类分级拟定交易条件)、《合同供应商目录制度》、《黑名单制度》等。
审核
点
序号风险点备注
合同
订立
前
1 是否需签署《保密协议》
2 对方主体资格审核、履约能力审核、经年审过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工商提供的企业基本信息,企业信用状况。
3 关注对方整体行业所需的营运资质、是否存在行业前置审批。对
方履约能力。
合同文本1
合同编号、合同密级、页码、要
求加盖骑缝章
有无效力待定或无效情形2
当事人的身份要素、法人有无组
织机构代码证、自然人有无身份
证号、以及地址。简称的格式应在括号里用双引号突出表示。简称的格式应在全文中统一应用,注意是否前后不一致。
3 审核拟签合同是否符合公司经营计划、合同对方是否经过公司制度进行考评选择。
4 有关技术、质量的约定是否明确
并提请有关部门确认。
应与业务经办人员充分沟通,
了解把握合同背后的交易事
项、交易目的、交易模式、实
现方式以及可能的商业、法律
风险。
5 关注“显失公平”类合同
6 关注前言条款中写入事实的当事
人不能主张与此相反的阐述<禁
止反言>,前言条款目的在于让后
来者知晓合同的来龙去脉、表达
合同的真实目的和意图。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7 定义条款。(统一并简化称谓、便于以后援用、避免歧义)
8
审查合同应有条款是否齐备。
(当事人名称、住所、标的、价
款、期限、地点、方式、违约责
任、解决方法)。
审查合同附件与非正式附件
(说明,往来函件)。
9 价款条款,关注有偿合同是否显示公平,是否适用情势变更。
10 是否存在应约未约、约而不明的事项。是否有意思不明、责权不清、前后矛盾的情形。
11 附件应置于签字格式之前,表明附件属合同不可分割一部份或在条款中表明附件是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可将附件放置合同最
后部分。
12 合同签订时间应注意不能比最后
一方签字日期更早。
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类
合同必须经过有产部门的审
批后才具有法律效力。
特殊条款13
合同解释条款:注意条款中是否
有合同解释规则
14
违约责任条款:在法律无特别规
定和当事人无另行约定的情况
下,应按完全赔偿的原则,即赔
偿全部损失,包括直接和间接损
失(可预期的)。
预期利益不仅要求主观上是
可能的,客观上还需要是确定
的。
15
违约金条款:违约金超过造成损
失的的百分之三十,认定为合同
法第114条第2款规定的过分高
于造成的损失,百分之三十非固
定标准,需以实际损失为基础,
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
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
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
则综合判断。
应在合同中明确违约金数额
及计算标准,避免举证责任。
增加违约金后,当事人又请求
对方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不
予支持。
16 可添加的免责条款,1、不可抗力免责条款2、间接损失免责条款。
17 情势变更条款:没有协商的合意
和判决、裁定,一方或双方当事
人不得擅自以情势变更为由变更
或解除合同。
商业风险不属于情势变更。
18 发票的提供及付款:在付款前必须收到对方开具的正式发票。
19 股权转让条款:关注第三方的竞价与优先购买权无本质冲突。
20 合同附随义务的履行风险:关注
技术许可类合同
知识产权的保护、保密、技术
支持、性能保证。
21 合同终止条款:交易双方需在合
同中进一步约定可以导致合同提
前终止的各种具体情形以及终止
合同的后果。
合同解除后违约金条款仍然
适用。
22 合同转让条款:合同方为了确保并控制合同权利和义务转让不会对自已产生不利影响,可在合同中约定各方不得转让。
23 弃权及可分割条款条款:条款目
的是避免因合同中某个条款违反
法律或无法执行或履行从而导致
合同无效。因此无效条款是否导
致整个合同无效不必通过法院的
判决来认定,而只需要通过合同
合同目标条款或核心条款无
效,合同整体无效。
本身就能反映它是否有效还是无
效。
24 禁止对外发布示范条款:不得将正在开展或将要开展的活动事项对外公告。有利于保护商业秘密。
25 全部合同条款:“除本协议明确规
定外,合同各方同意,不存在任
何没有在此明确规定的一方向另
一方所作的陈述、保证或其他许
诺。”
注意不排除谅解备忘录和保
密协议
26 合同签字或盖章:如合同约定“本
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
效,表示签字与盖章是并列关系,
两者均具备才符合合同约定生效
条件。
顿号前后两个词语系并列关
系,两者均具备才符合约定条
件
27 合同主体或合同内容变更:关注
不可转让的债权类型
建筑工程类
28 送达条款方便法院送达:“对于因合同争议引起的纠纷,司法机关可通过手机短信或电子邮件等现代通讯方式送达法律文书。”双方确定上述送达条款适用于各个司
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