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现代基层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

论现代基层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

论现代基层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基层图书馆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发挥着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收集、整理、保存、传播等基本职能固然要巩固加强,但培养百姓阅读习惯、倡导学习型城市等社会职能对新时代的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使命。

如何适应在推进“书香社会”的时代,发挥其优势,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试图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来探讨基层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发展思路。

标签:基层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全民阅读Abstract:Primary-level library plays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literature information collection,collation,storage,communication and other basic functions of the library is of course should be consolidated,but a higher mission of the new era is put forward,as cultivating the reading habits of the people,promoting learning city and other social functions of the library. How to adapt to the era of “promoting scholarly society”,take the advantages of primary-level libraries,and satisfy the demand of society,it is a bounden duty for the public librar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thought of the service model of primary-level libraries through practice and theory.keyword:Primary-level library service mode transformation nationwide reading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明确表示要着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全民阅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5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

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工作主要阵地,传统图书馆需要在服务理念上转型、读者服务创新性上转变,呈现服务内容的多元化新局,才能使“全民阅读”工作在提升国民文化素质,构建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好地履行职能。

一、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的意义1.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图书馆作为精神文明传播的重要阵地与服务者,承担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现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任务。

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适应时代需要是有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战略选择。

2.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是和谐社会文明的必然走向。

图书馆倡导全民阅读。

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基础,是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构建核心价值的重要途径。

她润物细无声地维护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帮助弱势群体,化解社会矛盾,创建和谐社会环境,提高社会公民的素质。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探索建立图书馆服务长效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源馆藏、社会教育、信息传输职能作用,以“以人为本,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管理创新”为宗旨,打造文化品牌,举办文化精品展览,开展图书流通服务,组织读书交流活动,促进全民阅读,让群众在读书中求知识、求进步、求幸福,为文化事业建设提供支持。

3.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是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并不断变革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

图书馆已不再是唯一的信息知识收集、加工、利用和传播重要阵地,而是激烈竞争着的信息体系之一。

现代化的图书馆已经不再是原先借书、还书的小小图书室的功能,图书馆逐渐成为群众沟通、交流的场所,成为市民学习、休闲、娱乐的“城市文化生活新空间”,满足人们更高的精神需求,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

他们在这里开展文化娱乐,交流思想等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建立起人与人之间新的文化关系。

这是图书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对图书馆提出的时代使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型既是客观条件性也是发展必然性。

二、全民阅读现状与基层图书馆的特点分析1.全民阅读的现状全民阅读活动开展以来,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显示,我国成年居民图书阅读率1999年达到60.4%,此后多年呈下降趋势,2005年为48.7%。

经过努力,2013年回升至57.8%。

2013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日本的40本、德国的47本、美国的50本、以色列的64本。

近年来,我国各地的阅读推广机制和阅读活动品牌日渐成熟,阅读正在成为许多城市的文化名片。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400 多个城市开展了独具特色的读书节、读书月等活动,各种读书活动项目有3000 多个,每年有7 亿多读者直接参与到全民阅读中来,已形成了一批书香活动品牌。

但是,与构建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书香中国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和努力空间。

如居民阅读量明显偏低、网络阅读导致浅阅读盛行、功利阅读降低阅读教育功能、阅读精品缺乏且推广力度不够,全社会对全民阅读重大意义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以及政府在推广全民阅读中的角色和责任不清,等等。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尤其是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人们阅读方式和习惯的新变化,如何从“多重时空”的国情出发走出一条后来居上的阅读社会、书香中国建设之路,如何更好地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促进人的现代化,都给我们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和严峻的挑战。

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兴学习之风,推动全民阅读不断走向深入。

2.目前基层图书馆特点分析目前,基层图书馆由于客观因素的存在,在服务职能发挥上面临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理念不够科学,思想不够开放,馆藏得不到充分利用,创新服务更不上,造成服务工作的被动和读者的流失。

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政府投入保守化。

公共文化场所的免费开放,扩大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空间这是利好,但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投入有限,图书馆的功能环境与时代发展不相匹配,限制了图书馆的功能只能停留在传统的阅览室一样,缺乏时代文化感,不能满足社会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二是服务类型封闭式。

传统的读者服务基本上以馆藏文献为内容,以馆员活动为中心,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坐等读者上门,服务范围单一化,仅仅就是一般的借还服务。

三是读者活动形式化。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开展“世界读书日”、“全民读书月”活动,把读书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闹闹的欢乐节庆。

这样的活动固然很好,或多或少吸引了社会大众加入读书的队伍中来,但阅读活动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显著;主要是没有全民阅读活动列入政府的统一具体实施计划、落实办法和实施机制中,无法使群众真正了解阅读的本质和乐趣,并进一步培养主动阅读的内在动机。

三、基层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转型途径我们要从传统的“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模式转变,不断深化机制改革,加大投入,在服务理念上转型、在读者服务创新性上转变,在服务内容的多元化上布局,呈现读者满意的“全民阅读”现代化服务。

1.服务理念新转型1.1转变各级政府人员的观念。

增强他们对公共图书馆开展创新服务的认识,把图书馆创新服务纳入各级政府的文化发展计划,并解决好政府对公共图书馆开展创新服务的经济投入。

1.2树立创新服务舆论导向理念。

在深入分析公共图书馆的馆藏信息、馆内设备、人员素质等和各共图书馆的读者结构以及面临的变化趋向等等的基础上,在理论上开展好对共图书馆开展创新服务可能性的论述,不断增强各级政府人员和各级共图书馆负责人对共图书馆展创新服务的认识。

让各个公共图书馆都能够认清各自开展创新服务的路子,并确定开展创新服务的突破口,进而迈开创新服务的步伐。

1.3坚持以人为本累积创新服务能量理念。

一是以读者为本,另外是以馆员为本,二者缺一不可。

就读者而言,应该采取现实服务与虚拟服务相结合的形式,对读者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明确服务方向和目标,彻底改变封闭被动的服务方式。

还应该对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个层次的知识信息服务。

在图书馆的设施和环境设置上,也要变方便馆员为方便读者。

对图书馆员而言,首先应该在专业人才的引进方面把好进人关。

要求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具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知识;还要通晓知识产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的复合型的人才。

同时,要针对他们的工龄、工种、素质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切实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资源供给新模式2.1引进数字阅读与社会同步。

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数字阅读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和传播渠道的优势,覆盖范围贯通了城市和乡村,参与人群达到数千万甚至上亿,社会影响辐射各行各业。

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调查,手机阅读、手持阅读器阅读、在线阅读等各种方式的数字阅读迅速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的青睐。

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服务手段,依托现有的资源和网络,将传统的阅读指导延伸于网络之上,用数字图书馆打造市民身边的24 小时图书馆。

在网上发布推荐书目、书评等信息,开展网上查询、网上续借等服务;通过网站提供电子图书、电子报刊、特色数据库、讲座视频、历史图片等,为广大读者提供更现代、更便捷的知识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