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

第十章 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

第十章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层理论产生的背景,掌握中层理论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功能分析范式和结构分析范式。

教学重难点:中层理论的概念、特点、显功能与潜功能、正功能与反功能、失范的形式课时安排:3课时一、生平简介1910年7月5日出生于美国费城一贫民区,1931年毕业于坦普尔大学,1931年-1936年在哈佛大学学习,受教于索罗金、萨顿、帕森斯,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39年-1941年在图兰大学社会学系任教,自1941年起受聘于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1974年获得该校位数极少的“大学教授”资格,1979年退休,被列为特殊服务教授和荣誉退休教授。

担任过美国社会学会主席(1956-1957);科学的社会研究学会主席(1975-1976);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研究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主要著作:《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1936年(博士论文)《社会结构与失范》1938年《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1949年《论理论社会学》1967年《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1973年研究领域多样性:理论、方法论、组织、相关群体、大众传播理论、科层制与个性、越轨行为与社会异常、医护职业、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最突出的社会学研究成就:1、社会学理论第一,重视对经验性的具体问题的研究,建立“适中”的理论,提出功能分析的11条具体范式。

第二,对社会结构的分析,他强调结构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强制作用,总结出了社会学结构分析的基本程序。

第三,强调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的结合,开创了社会学研究的多个领域,并提出了大量的已被广泛接受的社会学术语,如角色丛、地位丛、显功能、隐功能、反功能、参照群体等。

角色丛、地位丛核心家庭显功能、隐功能:祈雨仪式、奴隶制度的显功能就是增加美国南方的经济生产力,而同时它也具有一种潜在的功能,即增加了南方白种人,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的社会地位。

反功能: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新的生产过程与技术装备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生产工人的社会关系网络。

工作团队的规模与组成,与同事和上级的互动范围、性质、频次、工人在组织中的身份等等一切都要重新调整。

应运而生的管理者经过专门培训,拥有较高技能,缺乏工人精力,于是与工人的关系逐渐非个人化,再加上对工人而言提升机会的渺茫,这些造成了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高校扩招功能失调:环境污染参照群体:用作评价人物或事物标准的其他群体。

“非常艰难的决定”造句比赛诺基亚刚刚做了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如果探测到10米范围内有iPhone,将启动自爆程序,毁灭10米内一切物体。

阿迪刚刚做了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如果检测到用户身上有耐克,衣服、鞋自动变透视装。

康师傅刚刚做了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如果检测到用户使用过统一,方便面里将没有配料。

麦当劳刚刚做了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如果监测到客人曾经食用过KFC,将自动释放致癌物质。

蒙牛刚刚做了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如果监测到用户胃里有伊利牛奶,将自动释放三聚氰胺。

联通刚刚做了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如果方圆百米内检测到有移动用户将使这些用户不间断自动拨打110。

优乐美刚刚做了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如果检测到用户胃里有立顿奶茶,将自动释放硫酸。

2、科学社会学默顿被誉为“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

早期:(1)新教伦理精神的隐功能促进了科学的兴起;(2)经济、军事和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后期:(1)科学的精神气质(2)科学共同体3、对应用社会学研究的推动与著名应用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联手,创办“应用社会研究所”,对大众传播、研究政策、医疗职业等,从而形成著名的“哥伦比亚学派”。

经验研究的作用:1、偶然发现的模式2、理论的重构3、理论旨趣的转移4、概念的澄清二、社会学中层理论观“我相信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那些适用于一定层次的资料的特定理论——如阶级动力学理论、冲突群体压力理论、社区中的权力流动和人际影响理论——而不是立刻就能建立起跟所有这些理论及其他理论相符的‘单一的’概念结构。

”(默顿,1948)中层理论是指“介于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而又必须的操作假设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的统一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

”默顿指出:“社会学中的中层理论主要用于指导经验探索。

社会系统的一般理论远离特定的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已不能解释我们观察到的现象;而对于特定事件的详尽而系统的描述又缺乏整体的概括性,中层理论则介于两者之间。

当然,中层理论也具有抽象性,但它非常接近各种命题中的观察资料,而这些命题是可以进行经验检验的。

中层理论正如字面上所表明的,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

”中层理论的特点:1、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

中层理论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它更接近于构成可验证的命题的观察材料。

2、中层理论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但它比单纯的经验概括更高一层。

如参考群体理论、社会流动理论、角色冲突理论都属于中层理论。

3、通过有限的中层理论可以发展出普遍性的理论体系;4、中层理论区分出了微观社会学问题和宏观社会学问题;5、中层理论是经典理论研究的直接延续;6、中层理论可以指明未知的方面,或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社会学界对宏观大理论的热衷是不切实际的,原因在于对科学的误解:1、认为思想体系在进行大量的基础观察之前就能有效地建立起来;2、认为所有的科学发展都具有发展的同时代性;3、社会学家们有时错误地估计了物理学理论的实际情况;从科学的发展逻辑来说,知识来自于经验积累,并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相一致。

中程功能分析的基本原则:(1)中程功能分析方法是一种考察和解释社会行动及其后果的战略,即关于可感知的社会活动及其后果的研究原则、方法和手段,而不是具有规范性的理论模式和系统性的理论体系。

(2)中程功能分析形成的理论应当有经验材料支持,仅靠概念演绎和逻辑推理开成的理论是不可靠的,应当受到中程功能理论的批判和抵制。

(3)判断一种理论是不是中程理论,关键看它能否作为“产生经验的”;(4)强调分析客观的社会后果,不关心社会行动的主观取向。

三、功能分析范式范式是指一套严格的“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

范式的作用主要是确立明确清楚的假设、概念及命题,提供简练、准确和规范化的语言。

注意与库恩“范式”、韦伯的“理想类型”的区别:按照库恩的论述,范式是从事某种特定学科的科学家们在这一学科领域内所达到的共识及其基本观点,是一个学科的共同体在研究准则、概念体系等方面的某些共同约定,尤其是通过研究实践中的范例即“一组标准事例”来理解的共同约定。

对传统功能主义三大假设的批判默顿认为,传统功能主义的三大假设,即“功能统一性”、“功能普遍性”和“功能不可缺少性”,是毫无根据的,经不起事实的检验。

1、“功能统一性”假定:认为社会系统对其各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整合性,每一事项或部分都承担特定的功能。

例如:家族的功能2、“功能不可缺少性”假定:认为某些事项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或履行功能的这些社会或文化事项是不可或缺的。

3、“功能不可缺少性”假定:认为某些事项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或履行功能的这些社会或文化事项是不可或缺的。

功能分析的11条范式:1、功能归属事项。

即明确功能分析的对象,这些对象必须是标准化的事项。

2、主观意向概念(动机、目的)。

要求区分主观假设和研究问题,避免混淆作为主观范畴的动机和作为客观范畴的功能。

3、客观结果概念(功能、反功能)。

4、功能指向单位的概念。

即功能是针对何类对象或单位的,这些单位有不同的层次:个人、群体、社会系统。

5、功能需要的概念(需求、前提条件)。

要求区别功能需要的不同类型(普遍的与待定的),确立验证这些功能需要的程序。

6、功能实现机制的概念。

要求功能分析对功能实现的机制,主要是其社会机制作出“具体详尽”的说明。

7、功能选择的概念(功能等价或功能替代)。

即我们一旦放弃了功能不可或缺的假定,自然就要承认功能选择、功能等价或功能替代概念。

8、结构脉络的概念(结构强制)。

要求注意某一待定的社会脉络(背景)如何限制事项的变化,在此变化范围内,该事项能否有效地满足功能需要,等等。

9、动态与变迁的概念。

社会学家应该注意如何评估社会系统中逐渐累积的紧张和压力,注意变迁的方向是否会导致紧张的削弱等问题。

10、功能分析的效度问题。

这首先要求社会学分析的程序严格,最大程度地接近实验研究的逻辑,还需要系统地评价比较分析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11、功能分析的意识形态蕴涵的问题,应该注意功能分析学家的社会地位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他对问题的选择,影响到他的假设和概念等。

功能分析的步骤:1、明确所研究的社会和文化事项2、分析这些事项存在于其中的结构关系3、最后说明事项所履行的功能三、结构分析范式代表作:《社会结构与失范》(1938年)《科层结构与人格》(1939年)《社会学中的结构分析》(1975年)结构分析的基本出发点:强调社会结构或制度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社会结构是指一组有组织的社会关系,它与社会或群体成员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社会结构与失范》中,默顿对结构强制与越轨行为之间的关系作了经典的说明。

他认为在社会和文化结构的诸要素中,有两个方面是最重要的:一是文化上明确规定的目标二是社会结构所限定的达到这些目标的合法方式。

Ⅰ遵从:体育比赛对规则的遵从Ⅱ创新Ⅲ仪式主义:文化产业化Ⅳ逃避主义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总之,默顿讲的失范侧重于其积极的方面。

另一方面他始终坚持失范的根源在于文化和社会结构。

不能归咎于社会成员个人的缺点。

因为他认为,个人的欲望和要求不一定出于人的本能。

而是由社会文化决定的。

根据迪尔凯姆和默顿对失范行为的论述,我们认为,失范行为是指个人、群体或组织所发生的偏离或违反社会社会规范的行为。

这种社会失范主要是指社会整体为了其生存而实行的制度、思想和习俗等。

并不是指个人或某个组织或群体的制度或思想。

所以,在某个群体有所谓的“失范行为”,但到了另个环境或场所也许就不是失范行为。

默顿的社会结构观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1、承认社会结构总存在着差异、矛盾和冲突;2、重视社会结构的动态分析,认为构成社会和文化结构的诸要素之间的紧张、矛盾和分化是导致其变迁的主要原因;3、推动社会学分析的经验化;4、倡导理论多元化。

结构分析的14条规定1、“社会结构”的概念是多源的和多形态的;2、社会学中的结构分析的基本思想早于现在著名的“结构主义”运动;3、社会学结构分析的重要思想主要来自迪尔凯姆和马克思;4、现在各种思想传统开始融合,表现在某些概念、思想和假设得到了综合,这将导致更为普遍的范式的形成;5、社会学的结构分析必然涉及微观和宏观的社会现象;6、社会结构的中心问题是对社会结构性事项的选择;7、在宏观上,权威、权利、影响和声望的社会分配(即集中和分散)构成了社会控制的结构,其历史变迁部分地是一定结构下与人们的社会地位相关的“优势和劣势累积”的结果;8、结构分析范式的根本和重要的一点是,社会结构导致社会冲突;9、结构规范并不意味着有统一的规范体系,相反,总存在着矛盾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