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1:氧化铝生产常用术语1、A/S :铝硅比。
即矿石(或溶出液、精液)中Al 2O 3与SiO 2的重量比,用来衡量矿石(或溶液)质量,我厂要求矿石铝硅比大于8.0以上。
2、[N]/[R]:碱比,是富矿熟料中有效的Na 2O (和K 2O )与Al 2O 3和Fe 2O 3之分子比。
[N]/[R] =]O Fe []O [Al O][Na 32322+= 1.645×]O Fe []O [Al O][Na 32322+3、[C]/[S]:钙比,是富矿熟料中CaO 与SiO 2之分子比。
[C]/[S]=][SiO CaO][2 =1.071×%SiO CaO%24、苛性比值:苛性比值是铝酸钠溶液(精液)的一个重要特性参数,也是氧化铝生产中一项常用的技术指标。
它是铝酸钠溶液中的Na 2O k 与Al 2O 3的分子比。
计算公式: 苛性比值(αk )=分子数分子数32k 2O Al O Na =62O Al 102O Na 32k 2⨯⨯浓度浓度=1.645×(g/l)O Al (g/l)O Na 32k 2对铝酸钠溶液中Na 2O 与Al 2O 3的比值的表述方法各国不尽相同,美国方法A/C=(g/l)CO Na (g/l)O Al 3232法国方法Rp=(g/l)O Na (g/l)O Al K 232三者的换算关系:αk =0.096/(A/C) Rp= A/C ×1.71 αk =1.645/Rp5、配料分子比:MR ,是综合考虑其它溶出条件以及平衡分子比所确定的。
MR=1.645×ax )wc x(c 1.41-bxs -n 1+-⨯A A η式中:A ——矿石中的Al 2O 3含量(%);s ——矿石中的SiO 2含量(%); c ——矿石中的CO 2含量(%); c 1——石灰中的CO 2含量(%); a ——使用调配液Al 2O 3(g/l ); n ——使用调配液Na 2O K (g/l );w ——石灰添加量占干矿的百分含量;b ——溶出赤泥中的Na 2O 和SiO 2重量比; ηA ——Al 2O 3的实际溶出率(%);x ——每m 3使用调配液应配入的矿石干量(kg );1.41——为Na 2O K 与CO 2的分子量之比,即62/44。
在我厂中,不配入石灰,若忽略矿石中的CO 2,上式可简化为:MR=ax bx s-n 645.1+⨯A A η式中:b 可取0.35—0.5之间的值,可取0.40; ηA 可取88%,或参考近期化验分析结果。
6、L/S :液固比。
即浆液中液体与固体之比,分重量比和体积重量比。
L/S=)d -(d d )d -(d d 液浆固浆固液⨯⨯(重量比)式中:d 液——组成浆液之溶液比重d 浆——浆液的比重d 固——组成浆液之固体比重重量比转化为体积中重量比可用下式计算: L/S (体积重量比)=L/S (重量比)÷d 固压缩L/S :即泥浆不能再浓缩时的L/S (生产上一般指沉降30分钟后,浓缩泥浆的L/S ) 7、含水率:是指单位固体(包括其附液)其附液中水量所占的比率。
含水率=[附液中的水量/(干固体量+附液量)]×100% 8、洗涤效率(%):以洗涤沉降槽为例,即进入赤泥洗液中的Na 2O T 量与洗涤前进入的Na 2O T 量的重量百分比。
9、苛化反应:将处于苛化反应范围内的铝酸钠溶液和加入的石灰乳发生反应,使Na 2CO 3转变成NaOH 的反应。
≥85℃Na 2CO 3+Ca(OH)2 2NaOH+CaCO 3↓ 1.5—2小时10、氧化铝总回收率(%):产出氧化铝中含氧化铝量占消耗原料(如矿石、熟料等)中含氧化铝量的百分比。
它反映在生产过程中氧化铝的回收程度。
其计算公式:氧化铝回收率(%)=(产出氧化铝量/进入氧化铝量)×100%11、氧化铝总工艺能耗:指生产一吨氧化铝所消耗的能源量。
单位kgbm/t.Ao ,包括汽耗、电耗、油耗,将上述消耗转化为公斤标煤之和除以生产水平。
它分为AH 折AO 工艺能耗和焙烧AO 工艺能耗,AH 折AO 工艺能耗仅指生产到AH 所消耗的汽、电转化的公斤标煤;焙烧AO 工艺能耗是指AH 焙烧成AO 所消耗的油、汽、电转化的公斤标煤。
12、循环效率:每循环1m 3调配液能溶出多少公斤Al 2O 3。
计算公式:E= N K 调×1.645×k 溶k 调k 溶k 调αααα⨯-式中:E ——循环效率αk 调——调配液的苛性比值 αk 溶——溶出液的苛性比值N K 调——调配液的苛性碱浓度(g/l )13、晶种系数:表示添加晶种的数量,是指添加晶种中Al 2O 3与溶液中Al 2O 3含量的比值。
14、精液AO 产出率(kg/m 3精液):每1m 3精液经过种分分解能产出多少公斤Al 2O 3。
计算公式:精液AO 产出率= AO 精×η分 式中: AO 精——精液的AO 浓度(g/l ) η分——种分分解率(%) 15、种分分解率(%):在分解过程中析出的Al 2O 3 量与精液中的Al 2O 3量之百分比。
计算公式:η分=(1-αk 原/α k 中出)×100% 式中:αk 原——精液的苛性比值αk 中出——种分出料的苛性比值(或种分母液的苛性比值)16、分解槽单位产能:指单位时间内从分解槽单位体积中分解出来的Al 2O 3数量。
P=A a η分/τP ——分解槽单位产能,kg/m 3•h ;A a ——分解原液的Al 2O 3浓度,kg/m 3; η分——分解率,%; τ——分解时间,小时。
17、Al 2O 3溶出率(%):即进入溶液中的Al 2O 3与矿石中Al 2O 3之重量百分比,是衡量溶出、赤泥分离沉降、过滤、洗涤条件好坏的重要指标,它分为实际溶出率(分离溶出率、洗涤溶出率)、净溶出率、理论溶出率、相对溶出率,其计算公式分别为:ηA 实际=矿溶赤矿A/S)(A/S)(A/S)(-×100%ηA 净=矿赤矿A/S)(A/S)(A/S)(浓-×100%ηA 理论=矿矿(()/1)/S A S A -×100%ηA 相对=1-(A/S )(A/S)(A/S)矿赤矿-×100%。
18、赤泥率(%):产出赤泥量与用矿石量之重量百分比。
计算公式:η赤=赤矿)(%O Fe %SiO %)O Fe %(SiO 322322++19、富矿熟料标准溶出率:是衡量富矿熟料好坏的重要指标。
取一定量的熟料经破碎后,在标准条件下,进行搅拌溶出,所得到的Al 2O 3和Na 2O 之重量百分比。
其值越高越好。
20、赤泥产出率(t/t •Ao ):每生产1吨Al 2O 3所产出的赤泥量。
计算公式:矿石单耗×赤泥率。
21、碱耗(kg/t •Ao):生产1吨氧化铝耗用多少公斤的碳酸碱,它是一个综合指标,能够反映一个企业生产技术指标的好坏和跑冒滴漏状况。
其计算公式为:(本期加液体碱折碳酸碱+熟料带入的碱折碳酸碱+流程中碳酸碱的变化-赤泥带走的碱的80%)/生产水平。
22、工业总产值(元):拜耳法的总产值是AH 产量×800元(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所得。
23、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该指标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
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24、AH成本(元/t•AH):是指在一定期间(通常1个月)生产AH产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原材料、动力、人工及制造费用等。
25、氧化铝产量(t):(1)报出产量包括三部分:洗涤AH折AO、包装AH折AO、次AH折AO;(2)实际生产水平:报出产量+(期末分解槽槽存-期初分解槽槽存)/1.545。
26、填充率(%):一般对球磨机而言,即球磨机内研磨体所占容积与磨机有效容积的百分比。
27、临界转速:球在磨机内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等于球重时的速度叫临界速度。
一般磨机的实际转速是临界转速的75—89%。
经验公式:临界转速=42.4 √ D式中:D——球磨机的有效直径(m)。
28、砂状氧化铝:是表示氧化铝的物理性质的。
其特点是氧化铝安息角较小(一般为30—35°);平均粒度较粗且组成均匀,细粒子较少(-325目一般不多于10%);比表面积大等。
29、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矿石中的腐植酸及沥青。
后者随赤泥排出,前者与碱溶液反应生成各种腐植酸钠进入溶液,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使溶液染成深褐色,它的存在不仅使种分氢铝及蒸发析出的含水碳酸钠晶体细小,在搅拌及输送过程中易产生泡沫。
目前溶液中有机物:草酸(H2C2O4)、草酸钠(Na2C2O4)、草酸钙(CaC2O4)等。
30、筛目:做筛分所用筛子的筛孔数目。
即每英寸长度的筛孔数目。
附录2:1. 单位换算表说明:单位换算表中,各单位名称上的数字标志代表所属的单位制度:①cgs制,②法定单位制,③工程制。
没有标志的是制外单位。
有*号的是英制单位。
⑴长度:⑵面积:⑶⑷质量:⑸重量或力:⑹密度:⑺压力:⑻能量,功,热:⑼功率,传热速率:⑽粘度:⑾表面张力:⑿导热系数:⒀传热系数:⒁标准重力加速度:g=980.7cm/s2①=9.087m/ s2②③⒂通用气体常数:R=1.987[cal/mol K]①=8.314[kJ/kmol·K]②=848[kgf·m/ kmol·K]③2、常用化学元素及原子量3、常用化合物及分子量4、功率换算5、常用金属比重6、常用几何体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6.1 圆面积:S=πD2/4=0.7854 D2或S=πr2=3.1416 r2式中:D——圆直径,r——圆半径。
6.2 圆柱体侧面积:M=2πrh=πDh表面积:S=πDh+2πr2体积:V=πr2h=πD2h/4=0.7854D2h式中:r——底面半径,D——底面直径h——圆柱体高。
6.3 圆台体侧面积:M=πL(r+r1)表面积:S=πL(r+r1)+ πr2+πr12=π[L(r+r1)+ r2+ r12]体积:V=( r2+ r12+r r1) πh/3式中:L——圆台之母线长,h——圆台高,r——圆台下底面半径,r1——圆台上底面半径。
6.4 圆锥体侧面积:M=πrh=πr√r2+h2表面积:S=πrh+πr2=π(rL+r2)体积:V=πr2h/3式中:r——底面半径,h——圆锥体高,L——母线长。
6.5 球体表面积:S=4πr2=πD2体积:V=4πr3/3=4.188r3=πD3/6=0.5236D3式中:r——球之半径,D——球之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