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规定了塔器类的平面布置、开口方位、平台梯子、管道及管道支吊架等的设计原则及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的塔、立式容器、卧式容器等的设备布置及管道设计。
分馏塔开口及管嘴一章,仅 适用于板式塔盘的分馏塔。
本标准不适用于各类反应器、储罐等设备的布置及管道设计。
2 塔器的布置2.1塔与其它工艺设备的间距,应符合GB50160-9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2.2对可燃气体、液化烃、甲B 类液体的塔及立式容器,应布置在明火加热炉、高温设备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 风向。
2.3工艺装置内塔及立式容器、卧式容器的设备布置,一般按流程式布置。
在不影响流程式布置的情况下,可将同 类设备集中布置。
2.4塔与其紧密相关的设备,如重沸器、冷凝器、塔底泵、回流罐等应靠近布置。
2.5塔类集中布置时,塔径不论大小,宜布置在同一中心线上,排成一行并平行于管廊。
若直径相近的塔群,宜以切 线取齐。
对小直径的塔,可双排或三角形布置。
塔径小于1000mm 者,必要时可在框架内布置。
2.6对塔径<800mm 长径比又较大的塔或由铝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塔应在框架内布置或沿构架布置。
2.7相邻塔的距离除满足基础间距要求外,还应考虑塔上部操作面的需要,一般净距不小于 2.5m 。
2.8塔的布置应划分为操作侧,(即装置的检修侧)和管道侧(即装置的管廊侧)。
人也和平台均应设在操作侧, 管道应布置在管道侧,不得四周均布,管道侧一般不设平台,如图1所示。
2.9塔周围应有足够的检修净空,并考虑塔整体吊装的可能性。
管補图1塔的管道侧和操作侧示意2.10塔底抽出管与泵相连时,塔的安装高度应根据塔底泵所需要的汽蚀余量确定。
即在塔底最低液面时,系统的 有效汽蚀余量,应大于泵所需要的汽蚀余量。
2.11塔底安装热虹吸式重沸器时,塔的安装高度应满足塔底最低液面与重沸器顶面有足够的标高差,以保证重沸 器在操作时的正常循环。
3 分馏塔开口及管嘴3.1 人孔或手孔的开设3.1.1人孔或手孔应设在操作侧统一的位置。
如果多个塔设置联合平台梯子,其中某个塔的人孔标高可根据实际需 要调整。
3.1.2人孔不得开在有降液管的方位。
如图2(a )(b )所示,单溢流塔盘可在任何一层塔盘上方的塔壁开人孔,而双溢 流塔盘则每隔一层,在有中间降液管的塔盘上面的塔壁上开人孔。
装置检修通道0'(切双溢流图2人孔方位示意3.1.1手孔的开设方位按3.1.1及3.1.2条执行。
3.1.2塔裙座上出入口的方位应在检修空地一侧。
塔底抽出管道与其引出口方位应一致。
3.2 管道管嘴的开设3.2.1分馏塔各侧线管嘴、仪表管嘴原则上均应开在塔器的操作侧,无法兰连接的管嘴可开在管道侧。
塔顶油气管 道一般开在头盖顶中心。
3.2.2单溢流及双溢流塔顶回流入口管嘴开设方位如图3所示,不带内部接管的应开在受液盘的孤长范围内(应设防 冲挡板),带内部接管的嘴子方位范围加宽(内容接管应伸入受液盘中)。
AB为开人孔的范围 CD 、EF 为开人孔的范围按作刚人孔人孔冷)单溢流 管道側50°操作侧270*图3 塔顶回流入口方位示意注:(b)中“0〜360。
都可开嘴子”所示虚线仅指空间允许时可用。
3.2.3液体原料入口和中段回流入口、一般插入降液管外侧,尽可能靠近上层塔盘的位置,如图4(a)(b)(c)(d)所示。
降液板 ?—1-仙)单渣流可嘴邯开子HI进口堰出口堰廿7『b 双漩流Cc 双世流化)双溢流图4液体原料入口及中段回流开口方位示意3.2.4油气进口一般与降液管平等并靠近上层塔盘,与中段及液相进料的图4(b)(d)相一致。
325单溢流塔盘的抽出管嘴可开在受液盘的孤长范围内,一般情况管嘴应开在垂直降液板的中心线上。
如图 5(a) 所示。
双溢泫塔盘要开在中间降液管下面受液槽的端面上,在一站或开管嘴,其方位是在与降液管平行的中心线上, 如图5(b)所示。
另外还可在中间降液管下面受液槽底部开抽出管,抽出管的管嘴方位可在操作侧任一角度开设,女口 图5(c)所示。
图5抽出管嘴方位示意—IM7OKT降液舍--上匣眸施板1ST第6页共12页 40B207-19973.2.6重沸器返回管嘴和蒸汽入口管嘴的方位宜设在与受液盘平行的塔中心线上,如图6(a)(b)所示。
图6重沸器返回管嘴和蒸汽入口管嘴方位3.3 仪表管嘴的开设3.3.1液位调节器管嘴应设在正常液位范围内的操作侧,并在不妨碍降液管的位置上,如图 7(a)(b)所示。
图7液位仪表管嘴万位示意3.3.2温度及压力仪表管嘴一般开在操作侧,或在管道侧靠近平台不大于300mm 的位置上。
液相温度计应开在 液相区,要求与塔盘内液体接触,但不得碰内部构件。
压力计管嘴应设在塔盘下的汽相区,如图8(a)所示。
为了拆 卸和安装方便,管嘴前方应有大于或等于600mm 的净空,如图8(b)所示。
*液位仪表管嘴开设范围。
**在此范围内开设仪表管嘴时, 必需在重混器返回管嘴处设 防冲挡板。
«羞\17砲戍王诉回S D44计40B207 - 1997 第7页共12页(a)温度、压力管嘴 图8温度及压力管嘴位置及安装要求图9进料段仪表管嘴方位4 塔器上平台梯子的设置4.1平台的位置及形式4.1.1凡在塔顶有人孔、起重吊杆、放空阀、安全阀或在操作侧有人孔、手孔、阀门、法兰、采样、仪表管嘴等需 要操作和检修的位置均应设置平台,塔上预留开口的地方宜预留平台、梯子。
4.1.2塔及立式容器上平台的形式一般为环形、扇形,也可用方形、多边形。
按切线取齐的塔裙宜设切线联合平台; 在同一中心线上的塔裙宜设扇形联合平台。
平台的设置应以满足操作和检修安全、方便通行、节省投资为原则。
4.2平台的高度及宽度4.2.1塔上各层平台的标高应依据人孔、手孔、管道进出口管嘴的高度、阀门及仪表管嘴的安装高度和操作需要确 定。
平台距人孔中心线的高度可为700〜1200mm ,—般取800mm 。
4.2.2塔及立式容器的两层平台之间的最小净空不得小于2.2m ,两层平台距离超过8 m 时中间应增设间歇平台。
最低层平台离地面高度至少应高出地面3m 。
4.2.3环形或扇形平台宽度一般为1.2m , 1.4m , 1.6m ,有人孔、有较大内部构件需取出的平台,或者有仪表箱,(b )净空要求333进料段仪表管嘴开设方位应按图9执行(如果开在进料口的对面应加防冲档板)。
第8页共12页40B207-1997调节阀组的平台可加宽,平台上的通道净空应不小于600mm.40B207 - 1997 第9页共12页4.3平台栏杆及顶部平台的开孔4.3.1塔上所有平台的外边缘都应设置栏杆,一般平台栏杆高1.1m。
4.3.2高温立式容器顶不是独立平台时,平台与立式容器顶之间应预留热胀的间隙。
4.3.3当顶部平台与管嘴的间隙B=50mm 时,平台标高应比设备管嘴法兰面至少低225mm ;当间隙B=100mm 时A 可小于225mm ;当平台在法兰面上面时B>100。
当 A > 225, B=50 当 A >225, B=1004.4梯子的设置4.4.1塔器上的梯子一般应设在操作侧便于通行和操作的位置上。
各层平台之间的梯子一般以直梯为主,对操作频繁或安装有液面计的塔或立式容器的下部位置可设斜梯,并尽量采用45。
钢斜梯。
4.4.2 一般直梯可连续上两层平台,当直梯连续攀登高度超过8m时(安全梯子除外),应改变直梯方位。
高出地面或平台面2m以上的直梯应加护笼。
4.4.3直梯应面向塔器壁,而且不宜断开平台,如图12中不宜按(a)(b)(c)布置,应按(d)布置。
梯子距人孔、热管道净距至少为700mm。
图12直梯布置形式示意图10平台宽度示意平台的开孔示意第10页共12页 40B207-1997444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第4232条的要求,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塔区平台或其它设备 的框架平台,应设置不少于两个通往地面的梯子,作为安全疏散通道,但长度不大于8m 的甲类气体或甲、乙类液 体设备的平台或长度不大于15m 的乙B 、丙类液体设备的平台,可只设一个梯子,增设的安全梯一般为直梯。
4.4.5与塔相邻的框架、平台宜用走桥连通以方便操作及检修,也可作为一个安全疏散通道,相邻安全疏散通道之 间的距离,应不大于50m 。
5塔器的管道设计塔器的管道设计、除了应满足工艺要求外,尚应考虑管道的热应力(包括开停开状况)及塔器下沉等异常情况, 要方便检修和操作,并尽量节约管道使其布置合理、经济、整齐、美观。
5.1塔器管道总体布置5.1.1管道应布置在管道侧,塔上部较大直径管道应布置在管道侧的中间、中下部连接的管道宜顺序的布置在其两 侧,敷塔管道入塔管嘴应设在平台一端;一般管道不宜穿越平台,并避免交叉。
5.1.2管道侧的“管束”尽量布置在距设备中心同一曲率半径上,如图 13(a)所示。
亦可将管道布置在平行于设备 切线的位置上,如图13(b)所示。
一般管外壁距塔外壁净距至少为100mm (当管道设有隔热层时以隔热层外壁计算)。
(c ) ( d )图13管道布置示意5.1.3塔抽出管、进料管上必需设阀门时,阀门应直接与设备管嘴相连,设备管嘴法兰的温度和压力等级应与阀门 法兰一致。
不应将阀门设在向下弯的垂直管段上,如图14所示。
敷塔管道上阀门安装高度,应以阀门手轮距平台 1.0〜1.5m 为宜。
并 厂J L 111 J f图14塔侧线阀门安装示意5.1.4管道与塔器的相对位移较大时,为减少塔器管嘴的受力,管道不宜布置在正对嘴子的方位,如图15(a),而应用图15(b)。
管径较大的高温管道应进行应力计算,并优先考虑布置合适的位置。
5.2塔器顶部管道的布置5.2.1塔顶油气管道一般布置在靠近冷凝器一侧,塔顶油汽管道进入冷凝器前的管段,应尽可能短,并不得出现U 形。
如该管道接至空气冷却器时,为避免偏流应对称式布置进空冷管道。
5.2.2塔顶油汽管道至顶回流罐的热旁路管,应尽量减少压降且不得出现U形,其调节阀组应安装在回流罐上方的平台上。
5.2.3塔及立式容器的放空及安全阀的设置应符合40B216-1997《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和管道排液、放气管道设计技术规定》及40B218-1997《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和管道安全放空设计技术规定》的要求。
5.3塔器进料管道的布置5.3.1在同一角度上,不同标高有两个以上进料口(或抽出口)时应按图15(b)布置,不得按15(a)布置。
5.3.2转油线入塔管嘴法兰处容易渗漏,其温度一压力等级应与设备专业协商提高一级,必要时,此处可加支架。
5.4塔器底部管道的布置5.4.1 一般情况下塔底至泵的管道标高不低于3000mm,则管道也可不上管桥而直接引至泵嘴,并应避免出现U 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