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数学名科汇报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数学名科汇报


三大成果:
① 成立数学研究中心。其宗旨是‚服务教师,服务教学,服务学生 ; 出成果、出经验、出人才‛。开展数学教育教学研究,促进青年教师 成长,发现和培养数学俊才,研究新课程标准,开展数学学术交流活 动,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② 开发校本课程《数学史》。打造多重课程体系,适应不同学生需 求,是我校的一大办学特色。目前,我校各学科都已经全面展开此项 工作,数学学科组织力量自编校本课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③ 学案研究。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组织教师编写学案。 这一举措不仅走在了江西省的前列,在全国范围也是先行者之一。编 写学案让教师真正从实践中领悟了新课改的意义,新课改的实质,给 我校的教学带来了新气象,塑造了教师队伍的新风貌。编写学案逐步 改变了长期以来单一的教授知识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给教师和学生 的发展带来了一次质的跨跃。
3﹑拥有两位市学科中心组成员:宋庆老师、袁虹老师。
●2006至2008年共计有3人次参加市级命题、审题。 ●
2006至2008年连续三年在我校举行南昌市中考数学研讨会。
● 2006年9月11日至16日及2008年6月29日至7月4日,承办了两届江西省数
学优质课大奖赛。

2008年6月2日,我校举行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习题编制‛会议。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在全社会广泛 重视教育的今天,各个学校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近年来,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凭借自身不懈的努力,辅以大学的政策及资源扶持, 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如大鹏展翅,直取三山。 在学科建设方面,注重均衡发展,突出重点示范,取得了显著的 成绩。作为重点扶植的数学学科,发展迅速。在师资建设上,通过实 施‚名师工程‛,加强教师培训,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在 学科特色建设,实绩显著。一是创建数学研究中心,二是自主编写了 校本课程《数学史》,三是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学案研究。在学术 交流上,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类学术活动,聘请了多位在全国中数领域 有重要影响的学者担任顾问。诸多举措使我校数学学科教学质量连年 攀升,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扩大了我校数学学科的影响力,对学校的 整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2008年承办的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班受到数学界的好评。 ● 2008年6月2日,我校举行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习题编制‛会议。 ● 2008年暑期,程晓杰副校长被南昌大学指派到英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
训学习。
● 2008年9月至10月,中心主任黄伟民老师,中心常务副主任程晓杰老师,
中心顾问戴佳珉老师,高莹老师在江西教育电视台参加了‚高中新课程名师 导学‛电教片的录制工作。
1﹑在教改方面,2007年3月12日制定了《课堂改革 促进个性 发展》的教改工作方案,推出了校本课程《数学史》及学案 研究。在团队意识方面,采用‚结对帮扶‛的方式,努力打 造一支与时俱进、团结协作的高水平教学队伍。教研组被南 昌市教育局评为‚高中学科先进教研组‛。 2﹑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积极组 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立数学课外兴趣小组,营造数 学学习氛围,发掘和培养数学俊才。推出了自主开发的校本 课程《数学史》,由本校教师兼课,以第二课堂——活动课 为平台。
1﹑高考等大型考试的成绩是一所学校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效果最直观 的反映。良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平时对于教学的狠抓不懈。我校通过教 学检查周﹑教学评比月﹑教学质量年等一系列活动,从思想上给予重视, 从行动上加以落实,中高考及会考成绩连年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高考: 2006年高考荣获南昌市教学质量管理奖。 2007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7人,最高分656分,再次荣获南昌市高中教 学质量管理奖 2008年高考二本上线人数66人,在同类学校中位居榜首。 中考: 初中部历年中考均确保30%以上的学生上重点线,合格率在96%以上。 高中会考: 年年全部达标 初中会考: 没有列入会考
3﹑举行全市性公开课8次,观摩课7次,学术讲座10次。 略举如下:
● 2006年11月,胡凌云老师参加第三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
评比活动,荣获二等奖。 ● 2007年8月,袁虹老师承担江西省骨干教师培训班专题讲座《让教学成为 师生双方实现自身价值和发展的舞台》。 ● 2007年9月,袁虹老师应邀在南昌市初中数学教研活动上对八年级教材做 了题为‚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法建议‛的专题讲座(共两次)。 2007年10月,黄伟民校长在2007年高考自行命题评价暨高三复习教学研讨 会上做了题为《高考数学复习的体会》的讲座。 ● 2008年4月,袁虹老师应邀在南昌市中考复习研讨会上作了题为‚整合复 习资源,把握复习策略‛的专题讲座。
2﹑我校积极参与新课改工作,大力在教学中渗入新课改理念,做到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使用新版教材的高一年级以及沿用原教材的高二年 级,创造性地组织教师编写学案。这一举措不仅走在了江西省的前列, 在全国范围也是先行者之一。学案由教务处统筹管理,责任到人,制定 周检查制度。在具体实施之前,邀请校内外专家作了多场讲座,明确了 新课改下学案的新要求,按要求制定了各学科的学案形式框架。编写学 案让教师真正从实践中领悟了新课改的意义,新课改的实质,给我校的 教学带来了新气象,塑造了教师队伍的新风貌。学案不仅给教师带来了 改变,更重要的是它还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 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 素质。编写学案逐步改变了长期以来单一的教授知识的旧的课堂教学模 式,给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带来了一次质的跨跃,它有效地将教师﹑学生 及教材连成一体,考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也让教师真正从实践中 领悟了新课改的意义﹑新课改的实质,改变了长期以来单一的教授知识 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给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带来了一次质的跨跃。这一 教学模式在全市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得到了省内数学界的广泛认可。

2008年11月高莹老师在‚‘卡西欧杯’第四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 观摩课与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 2008年12月,黄伟民校长在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 新课堂‛系列观摩 研讨活动中上了一节题为《直线的点斜式》的公开课。

4﹑学科竞赛方面,市级一等奖13人次,省级二等奖或以上6人 次,国家级三等奖或以上10人次。 略举如下: ● 2008年周欣涛同学荣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
评比活动,荣获二等奖。 ● 2008年黄伟民老师荣获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
● 2008年程晓杰老师荣获‚全省优秀电教工作者‛称号。 ● 2008年袁虹老师在江西省首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中被评为
江西省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 ● 2008高莹老师在江西省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 2008年高莹老师在‚‘卡西欧杯’第四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
2 ﹑特级教师1位, 市学科中心组成员2位,市级学科带头人3 位,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位,市级青年教学能手3位。人员配 备梯次适当,结构合理,数量适当。共有40位教师,其中35岁 以下18位,36—49岁教师 13 位, 50岁以上教师 9位。
3﹑积极参与课改
主要活动:

2008年6月2日,又在我校举行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习题编制‛ 会议。 ● 2008年暑期,程晓杰副校长被南昌大学指派到英国进行为期一个月 的培训学习。 ● 2008年9月至10月,中心顾问戴佳珉老师,黄伟民老师,程晓杰老师, 高莹老师在江西教育电视台参加了‚高中新课程名师导学‛电教片的 录制工作。 ● 2008年11月28日,参与摄制《高中新课改网络课堂》。 ● 2008年12月9日,省教研室主任黄建国在我校一楼多功能厅作了‚有 效实施新课程的几个重要因素‛的专题讲座。 ● 2008年,我校被被确定为江西省首批新课改样板校之一。 ● 2009年4月28日,我校被省教育厅授予‚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 研究基地‛称号。
7﹑拥有两位市学科中心组成员:宋庆老师、袁虹老师。
● 2006至2008年连续三年在我校举行南昌市中考数学研讨会。 ● 2006年9月11日至16日及2008年6月29日至7月4日,承办了两届江西省数学 优质课大奖赛。 ● 2006年承办了南昌市第八届数学年会。 ● 2006年12月30日,我校申报的江西省‚十一五‛规划项目《新课改背景下 中小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获准立项,已于2008年5月20日结项。 ● 2007年4月6日,黄伟民、程晓杰老师承担的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视 觉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获准立项。 ● 2007年11月,袁虹老师承担省级课题《初中学生数学学科学业评价的理论 与实践的研究》 ● 2008年我校举办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培训班。
5﹑教师获奖
● 戴佳珉获第五届苏步青教育二等奖 ● 2006年黄伟民校长当选首届中国(江西)十大杰出校长,教育部高
中实验教材数学优秀教师 ● 2006年胡凌云老师在南昌市青年数学教师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 2006年胡凌云老师在江西省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 2006年胡凌云老师参加第三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
究基地‛称号。
其数学研究中心先后被授予为‚教育部首都师范大 学基础课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教育教学研究部‛,‚江西 省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究组‛也挂靠在中心。 通过这些举措,我校数学学科正在成为全市进行数 学学术交流的中心。
我校坚持科研兴校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把科 研与教学置于同等地位,狠抓落实工作。数学学科作 为我校示范性学科,近年来,在科研方面实效显著。 2006年至今,我校数学教师在各级年会上获奖或省级 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共计100余篇,出版论著9部。 国家级课题1项(已结题1项),省级课题5项(已结题 2项),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 2008年邱铭达同学荣获中国西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
● 2008年邱铭达同学荣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二等奖
● 2007年邱铭达同学荣获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一等奖 ● 2007年朱国栋同学荣获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二等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