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说《呼啸山庄》中关于自然环境艺术描写问题研究

小说《呼啸山庄》中关于自然环境艺术描写问题研究

小说《呼啸山庄》中关于自然环境艺术描写问题研究关键词:《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在20世纪掀起了一股“艾米莉热”,由于《呼啸山庄》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对它的评述和研究卷帙浩繁。

在维多利亚时代,世俗等级观念横行,金钱至上,人们的精神受到强烈的压制,特别是身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人性更是被残酷的扭曲,作者通过希斯克利夫这一形象,对罪恶现象充分揭露,奋起反抗,把自己的正义,激情,愤怒都融入了小说中,从人性扭曲到复苏,不难看出作者对主人公给予的情感,及结局处理都充分表明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本文将在吸取前人对作品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小说人物内心与自然描写高度相融这一特色,分析《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命运与自然环境间的联系,从而阐明作者对于人与自然的思考,揭示小说主旨。

摘要:自然环境;描写;内心;象征一、引言(一)小说简介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肖先生从街头捡来一个吉普赛人的弃儿收做养子,这就是希斯克利夫,他的到来夺取了主人对小主人亨德雷和他的妹妹凯瑟琳的宠爱。

主人死后亨德雷为报复把希斯克利夫贬为奴仆并百般迫害,可是凯瑟琳跟他亲密无间青梅竹马。

后来凯瑟琳受外界影响改而爱上了画眉田庄的文静青年埃德加,希斯克利夫愤而出走,希斯克利夫的离去使得凯瑟琳大病一场。

三年后希斯克利夫致富回乡,凯瑟琳已嫁埃德加,希斯克利夫为此进行疯狂的报复,并通过赌博夺走亨德雷的家财。

亨德雷本人酒醉而死,儿子哈里顿成了希斯克利夫的奴仆,他还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进行迫害。

内心痛苦不堪的凯瑟琳生下女儿过程中死去。

十年后希斯克利夫又施计使埃德加女儿小凯瑟琳嫁给自己即将死去的儿子小林顿。

埃德加和小林顿都死后希斯克利夫最终把埃德加家的财产也据为己有,他成了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主人。

复仇得逞并无法从使希斯克利夫对从死去凯瑟琳恋情中解脱出来。

小凯瑟琳和哈里顿就像当年的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一样相爱,希斯克利夫疯狂地阻止他们的来往,当他抓住小凯瑟琳想打她时,希斯克利夫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了凯瑟琳的影子,而此时的奴仆哈里顿正是当年的自己。

希斯克利夫变得更孤独了,渴望着和凯瑟琳的孤魂在一起,连续几天他不吃不喝最终苦恋而死。

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继承了山庄和田庄的产业,两人终成眷属,去画眉田庄安家并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呼啸山庄》的描写部分继承了恐怖、暴力和神怪的哥特小说的传统,在文中大量使用象征的手法。

这是一部人间情爱的宏伟史诗,具有强烈的现代性特征,其体验来自直观的现实生活,来自广博的书本知识,尤其是来自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内心体验。

作者用生动的场景和自然环境来渲染营造气氛,用不同的视角阐述了作品主题,它没有经过城市文明的熏陶和浸染,是完全用山乡荒原的自然色调调绘成的。

它和当时维多利亚时代的浪漫主义小说也有很大的不同,当人们认识到它的所有价值的时候,已是半个世纪以后了,无论在主题结构上,还是在艺术构思上,作品都表现出女作家超乎寻常的独创性。

小说充满浪漫的梦境描写,文字内容具有高度诗意及象征意,这些艺术特色是值得我们认真品读及学习的。

(二)作者简介艾米莉·勃朗特,19世纪英国小说家、诗人,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

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间,然而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此外她还创作了193首诗,被认为是英国一位天才型的女作家。

艾米莉的大部分诗篇都是描写大自然,幻想的贡达尔王国悲惨事件或自己的亲身感受,常独自徘徊在荒野中体验大自然中与人灵息相通的那一瞬。

她的诗在内容题旨和艺术手法上都有着创新和超前。

二、小说的创作手法及自然环境分析(一)小说创作手法简介《呼啸山庄》宛如一部奇特的叙事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野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小说采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通过梦境的运用和超自然力的表现手法,描写人物内心的风暴与大自然的风暴相对应,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形象地描绘了被风雨摧残的荒野的苍凉,以及人物性格所独有的那种惊世骇俗的爱与恨。

(二)小说自然描写与象征手法的关联使用在《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爱情驻地是一个荒原,这个荒原以及荒原上的呼啸山庄所代表和反映的是内心中强烈仇恨、粗野以及愤怒。

艾米丽为什么选择这么一座荒原作为故事的舞台,这和作者的家庭经历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艾米丽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住宅位于哈沃斯的城镇与荒野之间,家旁边的的旷野是勃朗特姐妹经常散步的地方,艾米莉的气质深受旷野气氛的感染。

另外艾米丽的父亲是一个牧师,圣经以及其故事每天萦绕在艾米丽的周围,《圣经·创世纪》中上帝为亚当和夏娃建造了一个伊甸园,伊甸园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赏心悦目。

树上结的果子香甜可口。

园中有河,河水清澈,滋润万物。

伊甸园里人们生活无忧无虑,享受着原始的天然满足。

伊甸园是一个人间乐园。

伊甸园的形象在小说中通过对画眉田庄也就是美好的描写,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为了形成对人性以及美好也就是仇恨的对比,艾米丽在小说中把他小时候生活的荒原带进了他的小说,荒原和圣经中的伊甸园在自然环境的描写上形成一个反向对照。

这种描绘上的差异,是作者对伊甸园原型的逆向显现,也是作者对圣经原型的反叛性应用。

三、小说艺术特色分析(一)自然描写具有诗意与象征意义呼啸山庄高踞贫瘠荒丘之上,日夜经受着风暴的侵袭。

山庄的典型风景是过度倾斜的矮小的枞树,瘦削的荆棘,土地由于结了一层黑冰而冻得坚硬,窄小的窗子深深地嵌在墙里,墙角有大块的凸出的石头防护着。

这里生活的恩肖一家性格粗犷,暴躁,如呼啸的烈风一样阴郁顽固。

在作品中,人性与树性承受的压力相互映照,发人深省,树就是人性的象征。

山庄的人物,从凯瑟琳、希斯克利夫、亨德雷、小林顿,到老仆人约瑟夫,他们的人性同样一直在承受社会强暴的压力,被残酷地扭曲和摧残了。

这夸张氛围中才能生发出非理性的人生价值和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

同样,雨雪、风暴、黑夜是荒原的主要基调,野性的自然与激荡的精神一样,深不可测,令人生畏。

神秘漠然的荒野是凯瑟琳和希斯克厉夫永远的精神之源,孕育滋养着他们孤傲不羁的灵魂,痴顽的爱情迷恋和对抗现实的疯狂。

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伊甸园被描绘成一片贫瘠荒丘之上的荒原,杂草丛生乱石堆砌终日风暴侵袭。

这里的风景和圣经中的伊甸网风景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矮小的过度倾斜的枞树、瘦削的荆棘、深深地嵌在墙里的窄小窗子、墙角大块的凸出的石头、由于结了一层黑冰而冻得坚硬的土地。

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一呆就是一天,因为这里没有任何世俗的约束,没有宗教的熏染。

所谓的文明和陈腐的宗教给他们带来的束缚和压抑比恶劣的自然环境更可怕。

宗教文明本应是神圣令人向往的,本应是解救人们心灵的,然而却因为腐化的宗教制度而变了色,美好的伊甸园也随之失去了原有的色彩.退化成了荒原。

荒原中自然环境的恶劣映射出了社会环境的残酷,精神上的摧残使两位主人公远离家庭来到这片荒原。

他们的精神伊甸园在这里,他们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自在和轻松。

作者从场景上将荒原和伊甸园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了对当时的世俗观念和宗教制度的反叛心理。

伊甸园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就是树。

上帝造出亚当之后.就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

树为人提供必需的食物,是人生存的依托。

而艾米莉在小说开头所描写的荒野中的树是扭曲变态的,却是最不加修饰自然生成的。

终年不断的猛烈的北风.不容许山庄的树木向天穹挺伸,强迫它们都得向一边倒去。

萎靡不振的树木失去原来发育良好的优美体型,被狂暴的猛风扭曲了。

在这里荒原中的树和伊甸园中的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扭曲变形、倾斜歪倒,一边是直立挺拔、郁郁葱葱。

作者在此处的描绘上依然对圣经原型采取了反叛性的运用。

在小说中树性就是人性的象征,是希斯克利夫对待凯瑟琳扭曲的爱情象征,树性由于受到了恶劣自然环境的摧残而扭曲变形,人性同样也在终年不断的社会环境的残酷压迫下扭曲。

希斯克利夫就像是这荒野中的树一样,努力地生存抗拒着狂风暴雨,在变成了这样的丑态之后用丑恶对抗报复这造就丑恶的严酷环境。

(二)自然变化和人物内心情感的对照这部小说通过象征手法,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对照,描写的是生活本身运行的一个重要部分。

故事背景具有哥特式神秘、超自然的气氛,而几乎所有的人物都被置于各种悖论关系所产生的危境中,弥漫着悬念,不断累积和爆发着能量。

在这个前工业时期的约克郡荒原上,没有文明城市的状貌描画,没有繁华时尚的情趣点缀。

只有阴郁荒凉的原野,四季不断的风、孤独的山庄,倾斜的树木、嶙峋的岩石,纷繁五彩的世界被过滤成为一个单纯的的黑白底色的梦境。

故事的开始来自人与自然和谐的被破坏,最后在重新恢复这一和谐后结束。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具有高度的诗意和象征意义,成为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性格以及表达主题的重要手段。

小说开头对于呼啸山庄自然环境的描绘耐人寻味。

呼啸一词是当地的方言,指暴风席卷而来的时候大自然发出的一片咆哮声。

终年不断的猛烈的北风,使山庄的树木都被扭曲变形,萎靡不振。

在小说中,凯瑟林夫妇的人格形成深刻的对照,在埃德加身上有一种稳固和谐的要素,体现着古典主义的理性和矜持,也体现着基督徒的忍耐含蓄。

而美丽的凯瑟琳却和有着吉普赛人特点的希斯克利夫息息相通,有颗狂热而自由的高傲灵魂,他们生命的价值就是为了理想和爱情去尽情燃烧。

在他们为命运所围困时,没有获得基督徒的平和宁静,却助长了魔鬼似的暴烈和牺牲的决绝。

在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这对情侣身上,我们看不到拜伦式的英雄气质,看到却是撒旦式人物的影子,撒旦式人物作为反英雄的形象极具破坏性和颠覆性,爱憎鲜明、桀骜不驯、蔑视权威、特立独行,还有特别忠于理想。

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都具有撒旦式的性格,他们放弃了上帝,不要折衷、拒绝和谐,因为他们只忠诚于内心。

但是如同撒旦同时具有魔鬼的叛逆和保有天使的纯粹一样,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也是各自深涵着矛盾冲突的人格特质。

较之个性和谐、柔顺的埃德加,艾米莉对这两个有着强烈冲突的人物倾注了更多的热情和理想寄托。

(三)自然环境对情节的推动《呼啸山庄》这部小说充满了破坏性的自然风暴和精神风暴,可以看到艾米莉寻求宁静和和谐的愿望,在第三代人物小凯茜和哈里顿身上,体现出艾米莉用爱和生命取代死亡和仇恨的希望,闪烁着自我选择在协调理想与现实上的努力。

在倒数第三章小凯茜终于拔掉了顽固的老约瑟夫的黑醋栗树,换栽上芬芳的花草,这征兆着美好的人性在经过诸多苦难之后顽强地复苏。

在小说中伴随着呼啸山庄极为罕见打开的正门和飘来的花香,还有一种意味深长的日月交替的天空景象,走在路上的洛克乌发觉夕阳正在沉没,月亮正在升起。

一个渐渐暗淡,另一个渐渐亮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