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施工方案

隧道施工方案

隧道施工方案
1.1施工方案比选
1.1.1软弱围岩开挖施工方案比选
表1.1-1 施工方法对比分析表
经对比分析综合考虑,在软弱围岩段落拟选择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施工方法。

1.1.2隧道车行横洞、人行横洞施工方案比选
表1.1-2 施工方法对比分析表
序号比选项目
施工方法
自制衬砌台车施工木模加固浇筑
1 工期施工速度较快施工速度慢
2 成本人员及机械投入较少,且施工工期较短,
投入的成本较少
需要较多的人工进行模板加固;工
期的增加会造成管理费用增加。

3 安全现场施工安全措施保障程度高需要增加安全投入
4 质量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能满足施工质量要求
5 工艺原理自制台车采用液压千斤顶升降收缩控制,
能与衬砌中线准确定位。

侧模设有混凝土
浇筑和振捣窗口,顶部预埋有泵送管,实
现了分层浇筑,分层振捣,且减小了跑模、
漏浆等现象,缩短了浇筑时间,衬砌整体
质量得到保障。

采用传统的人工加固木模进行混
凝土浇筑
6 综合经济指标性价比较高性价比较差
经对比分析综合考虑,在何家寨隧道车行横洞、人行横洞采用自制衬砌台车进行衬砌施工。

1.2施工工艺流程
1.2.1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施工工艺流程
图1.2-1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工艺流程图1.2.2人行横洞、车行横洞衬砌施工工艺流程
图1.2-2 自制衬砌台车施工工艺流程图1.2.3仰拱及仰拱回填施工工艺流程
图1.2-3 仰拱及仰拱回填施工工艺流程图
1.2.3二次衬砌施工工艺流程
图1.2-4 二次衬砌施工工艺流程图
1.3施工工艺要点
1.3.1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施工主要步骤:
a.开挖导坑上半断面(留核心土弧形开挖1)
b.上导坑拱部初期支护Ⅰ
c.开挖上台阶核心土2
d.左右交错开挖下台阶3、4
e.下台阶边墙和仰拱初期支护Ⅱ
f.仰拱二次衬砌Ⅲ
g.拱部及边墙二次衬砌Ⅳ
图1.3-1 预留核心土施工步序图(1)
图1.3-2 预留核心土施工步序图(2)
1.3.1.1 施工准备
(1)向洞内引入的导线点、水准点,必须保证其精确度,测量人员测量放样完成后应向现场技术员进行交桩作业,同时桩位设置醒目标志避免施工中损毁。

(2)制定施工监控量测方案及沉降观测计划,做好监控量测点位布置及数据的统计整理和分析,为施工提供数据支撑。

(3)按照设计或规范要求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和地质描述工作,动态跟踪掌子面围岩情况,指导现场施工。

1.3.1.2 超前支护
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作为超前支护体系,超前小导管采用长度为4.5m的φ42×4mm无缝钢管,管口端0.5m范围内不开孔,管尾端制成锥形,其余部分按15cm间距交错设置注浆孔,孔径8mm。

小导管按照设计要求呈仰角约12°环向进行布设,环向间距为40cm,小导管搭接长度不小于100cm。

小导管注浆压力宜控制在0.5~1.0MPa,注浆水灰比1:1,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0.5,水玻璃浓度为35波美度,当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时(1.0MPa),继续注浆10min以上。

注浆完成后通过对注浆记录资料、开挖情况等对注浆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对不合格者补钻孔注浆,还可以调整注浆水灰比、注浆时间等。

1.3.1.3 开挖
(1)拱部环形开挖主要采用挖掘机或以小炮配合辅助开挖。

开挖循环进尺宜按2榀钢支撑间距进行控制。

核心土顶面距离开挖拱顶高度宜控制在2.0m左右,断面宜按照环形开挖断面积的50%,方便施工人员操作进行控制。

开挖应结合监控量测数据留有足够的变形量。

(2)核心土开挖要根据掌子面围岩情况适当进行调整,既保证掌子面的稳定,又要增大环形开挖工作面。

(3)下导侧墙开挖,左右错开,错开距离宜为3~5m;单侧一
次开挖进尺不大于1.5m,宜按照2榀钢支撑间距控制。

(4)开挖仰拱。

全幅开挖,采用栈桥保持通行。

仰拱开挖后及时清除虚碴和积水,仰拱钢支撑与边墙钢支撑尽早闭合成环,形成受力结构体系。

(5)开挖过程中隧道每个洞内掌子面配置两个安全避险屋,两侧避险屋均靠近洞壁放置。

每个避险屋的尺寸均为1.2m*1m*1.6m(长*宽*高),每个避险屋设计均可容纳5个人。

逃生管道处避险屋靠近初支和掌子面侧进行封闭,无逃生管道处避险屋靠近掌子面,初支及洞口侧进行封闭。

避险屋内放置一个储物盆,存放一定量应急物资与设备。

图1.3-3 安全避险屋摆放示意图
图1.3-4 安全避险屋结构BIM模型
1.3.1.4 初期支护
(1)开挖完成后初喷4~5cm混凝土,用于找平、封闭岩面,防止围岩应力集中及松弛变形,方便汇集掌子面渗水并进行引排处理。

待锚杆、拱架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复喷,喷射混凝土从下到上分层喷射,直至喷到设计厚度。

(2)锚杆施工时,应与开挖面垂直,当岩层主要结构面或岩层层面明显时,尽可能与其成大角度相交,锚固剂填塞饱满,锚杆插入长度应不小于设计长度的95%,锚垫板与岩面紧贴,锚杆施工完成后不得在上面悬挂重物。

(3)钢筋网片按照设计要求采用网片排焊机加工成型,网片挂设时搭接长度不小于30d,且不小于一个网格长度。

网片沿初喷面敷设,与锚杆牢固连接。

(4)拱架安装,拱架采用冷弯机集中加工,机械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拼装,拱架每单元节段应标记清楚那个部位使用,拱架接头用高强螺栓连接固定,企缝焊接。

纵向连接钢筋的间距、焊接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以保证初支的整体性。

拱架的倾斜度及安装偏差满足规范要求。

拱架拱脚应落在坚硬的岩石上,若拱脚存在虚碴、
松软土体,则需要下垫混凝土垫块或钢板,保证拱架稳固。

(5)锁脚锚杆(管)施工,锁脚打设角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做,采用L筋与拱架焊接,形成整体受力结构。

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锁脚锚杆(管)的作用是防止拱墙脚初期支护受力后下沉及内移,施工中应加强锁脚的施工质量。

(6)仰拱初支,仰拱开挖完成后及时清底并施做仰拱初支,仰拱钢拱架与边墙拱架采用钢板焊接连接。

拱架连接筋环相间距为设计规范要求。

1.3.1.5 仰拱及仰拱回填施工
仰拱初支完成后,绑扎仰拱钢筋,进行仰拱混凝土浇筑。

仰拱钢筋绑扎过程中相邻主筋搭接位置应错开不小于1m,同一受力钢筋的两处搭接距离不应小于1.5m,钢筋间距采用角钢定位卡具控制,保证仰拱混凝土整体施工质量。

仰拱和回填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控制,加强振捣和收面。

1.3.1.6 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可掌握围岩变化规律及支护结构的力学状态和稳定程度,判断支护参数设置是否合理,因此必须加强监控量测,切实做到“勤量测”。

1.3.2台阶法开挖
图1.3-5 台阶法开挖示意图
(1)在上断面初支完成后,才能进行下断面开挖,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施工时控制上台阶钢架下沉和变形,采用加强锁脚锚管措施。

当地下水量较大时,先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面,然后打孔、插PVC管引排,超前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桨液,注浆分一序、二序间隔跳孔灌注,注浆结束后待凝固期间,上部台阶应暂停开挖;
(2)当岩体不稳定时,应缩短进尺,先施工边墙支护,左右错开开挖,并及时施工仰拱。

(3)应解决好上、下部施工干扰问题,下部应减少对上部围岩、支护的干扰和破坏。

(4)施工要点:
导坑开挖孔径及台阶高度可根据施工机具、人员等安排进行适当调整;工序变化处钢架打设锁脚钢管,以确保钢架基础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