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6期总第216期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国际经贸】喀什经济特区建设对推动中国外经贸战略转型的积极效应思考杨均华(西京学院,陕西西安710123)[摘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速下滑,国际贸易环境恶化。
特别是一些发达经济体内部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使我国对外经贸形势更加严峻。
因此,进行外经贸战略转型尤为必要。
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有利于改变过去的海洋贸易战略,转向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及“海洋贸易和陆路贸易”并举的贸易战略,从而促进我国外经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喀什经济特区;经贸战略;积极效应[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6-0017-03作者简介:杨均华,男,陕西西安人,经济师,中国国际贸易会员,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一、当前国际经贸形势复杂多变(一)我国国际经贸环境所面临的挑战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衰退、恢复性增长、自主增长、放缓下滑四个阶段。
特别是2012年以来,发达经济体经济下滑风险增大,美国经济恢复乏力,欧盟因欧债危机再次陷入衰退,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而新兴经济体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平稳增长,特别是金砖五国(BRICS )的经济运行良好。
近年来,我国外经贸形势严峻,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国三大传统贸易伙伴,在我国对外经贸中所占份额较大,这些发达经济体的经济不景气造成我国外部需求的下降,同时三大经济体为了维护本国市场频繁地发动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在知识产权方面纠缠。
此外,国内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和节能减排压力等诸多挑战。
(二)我国近五年的国际贸易状况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使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不容乐观,过去五年中我国进出口贸易额波动较大,据表1显示,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额为2.4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4.2%,2008年、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下降,2009年进出口额仅为2.21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3.9%,2010年出现恢复性增长,达到2.9万亿美元,2011年进入上升通道,实现进出口3.6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2.5%,但仍低于2007年的贸易增长率,反映了在过去五年中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幅度起伏不定;从出口和进口看,2007—2009年的出口和进口增长率持续下滑,2010年实现反弹,2011年增速减缓;不过在过去五年中进口增速一直大于出口增速,进口减速低于出口减速,说明我国贸易顺差在下降,贸易结构趋于平衡。
表12007—2011年中国进出口额和出口、进口增长率(单位:亿美元)年份进出口出口进口金额增长率金额增长率金额增长率200724246.424.2%13994.331.1%10852.121.7%200828677.65.6%1577.912.7%12905.618.9%200922072.7-13.9%12016.7-16%10056-11.2%201029727.634.7%15779.331.3%13948.338.7%201136420.622.5%1898620.3%17434.624.9%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及计算获得据海关统计,2012年第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8593.7亿美元,同比增长7.3%。
其中出口4300.2亿美元,增长7.6%,进口4293.5亿美元,增长6.9%,累计贸易顺差为6.7亿美元。
数据表明2012年第一季度进出口额比上年同期实现了增长,但增速明显趋缓。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贸战略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经贸战略呈现以下特征:国际市场多元化;以加工制造业为中心,并逐步向产业链高端、高科技产业和服务贸易升级;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共同推动外经贸关系的发展;呈现“非均衡”的外经贸发展格局,表现为地理分布不平衡、领域不平衡和主要贸易伙伴过分集中;“低水平,低层次”的对外经贸增长路径,过分依赖产业低端的加工业,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依靠进口,引进技术的吸收和创造能力不足,凭借低价格和过度消耗资源、牺牲生态环境为竞争手段;重视“引进来”,轻视“走出去”的贸易投资格局。
我国对外经贸战略的特征给我国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效应。
积极效应表现在:利用我国资源比较优势,促进71杨均华:喀什经济特区建设对推动中国外经贸战略转型的积极效应思考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对外经贸的快速发展;集中资源在优势地区可迅速形成对外经贸增长极;主动改善国内投资环境有利于推动外经贸体制和机制改革;“三资”企业在沿海地区迅速集聚促进了我国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和沿海开放城市;大力开拓海洋贸易,依靠发达的国际航道,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发展经贸关系。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国际地位空前提升,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多边体制的程度日益加深。
消极效应表现在:低水平的竞争引起主要贸易伙伴国对我国实施贸易壁垒,致使贸易摩擦与日俱增;贸易对象过分集中,风险加大;过度依赖加工贸易,造成外贸方式转型和升级困难,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对外经贸发展长期处于劣势地位,陆上贸易受到制约,比较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污染严重;自主品牌创新能力不强,品牌做大做强后劲不足;企业“走出去”实行国际化经营的主体结构单一,无法形成多元化竞相发展格局,主要表现是国有成分过大,民营企业相对弱小,货物贸易比重大而服务贸易比重小。
我国面临的对外经贸形势、贸易战略特点和政策效应都表明我国必须改革现有对外贸易战略和寻找新的外贸增长途径,实现“保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的对外经贸战略目标。
在新形势下,需要改变只重视沿海地区发展海洋贸易的单一格局,积极发展中西部陆上贸易,走海洋贸易和陆上贸易并重的“双头鹰”对外贸易战略之路。
我国西部陆上贸易具有巨大优势和潜力,陆上贸易发展好了可以使我国在未来长期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和外贸可持续发展。
三、喀什经济特区建设的战略优势(一)日趋活跃和快速发展的新疆是喀什特区建设的坚强支柱1980年在广东省设立深圳、珠海和汕头经济特区,是依靠广东的社会经济整体实力和毗邻国际大都市香港的优势,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外向经济的新时代。
2010年设立喀什经济特区就是要依靠蓬勃发展的新疆经济、国内援疆省份的坚实支持和国际区域优势,开启中国向西开放的时代,走东西并重的对外开放道路,推动海路和陆路贸易并举发展的战略路径。
喀什地处南疆,倾新疆之力和援建省份及深圳特区的支持,其比1980年设立深圳特区更具优势。
近年来新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经济快速发展,对外经贸活跃,同中亚五国的经贸关系不断加强,对外贸易发展较快增长。
据表2显示,2009—2011年新疆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除个别年份和国家外均处于顺差局面,但2011年贸易总额出现大幅下降。
表22009—2011年新疆与中亚五国的贸易情况(单位:万美元)项目国家2009年2010年2011年进出口出口进口进出口出口进口进出口出口进口哈萨克斯坦6897515246711650809259186828212430971059706665039320吉尔吉斯坦297259292803445626572525883668893806037210850塔吉克斯坦867708628148910757410605715171722016840380乌兹别克斯坦386052512613479621402296639174741031704240土库曼斯坦7243612211211288310989189411801060120数据来源:据2010年、2011年《新疆统计年鉴》和有关资料整理获得(二)喀什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支点喀什是我国最西端的一座边境城市,与中亚五国接壤,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是我国向西开放关键门户和进入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的国际大通道,战略地位十分显著。
喀什经济特区区位优势最突出地表现在国际性的多层次区域一体化方面,汇集了“上海合作组织”、“中亚五国”、“缘西边境国际经济带”、“环境新疆经济圈”和“金砖五国”中的三国经济体,具有面向东亚、南亚、西亚、中亚和欧洲广阔市场。
近几年,喀什的外向型经济获得较快发展,截至2011年底,注册进出口经营资质的企业达200余家,连续举办五届的“喀交会”日益成为喀什开展国际经贸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据表3所示,喀什的进出口总额由2007年的6542万元上升到2010年的16.6亿美元,2011年受南疆暴乱影响降至10.13亿美元。
喀什地区2007—2011年进出口贸易额波动大,除2011年下降,其他年份进出口额均实现较大增长。
表32007—2011年喀什进出口额单位:亿美元年份进出口额增长率出口额增长率进口额增长率20070.654236%0.622140%0.0321-12.5%2008 3.9544504.46% 3.93853533.10%0.01587-50.56%200911.754197.24%0.0571259.86%11.6969196.99%201016.641.50%0.0299-47.64%16.57%41.94%201110.13-39.10%0.00866-71%10.12134-39%数据来源:根据《喀什对外贸易研究报告》整理所得(三)喀什地区成为国际化大通道的中转站81杨均华:喀什经济特区建设对推动中国外经贸战略转型的积极效应思考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Trade喀什是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重镇,汉唐时期,喀什就成为“丝绸之路”上最大驿站,来往的罗马、波斯、印度的商队和内地川陕等地马帮云集于此,有“亚洲最大集市”之称。
新亚欧大陆的重新开通和新第二座亚欧陆桥的建设使喀什直面中亚、南亚、西亚、东亚和欧洲,逐渐成为亚洲能源枢纽,欧亚经贸新重心和金融中心。
若中巴铁路全线贯通,以喀什为中心的交通大动脉可以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起来,亚欧甚至部分亚非经贸运距将会大大缩短,或许世界的经济重心可能会转移。
(四)喀什地区资源禀赋丰裕喀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的生态资源,不仅是我国也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积淀了2000余年德尔文化资源,留下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遗迹。
喀什地处西部边陲,拥有特色的自然景观。
喀什地区居住了30多个民族,拥有丰富的多民族手工艺品。
因此,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前景广阔。
喀什拥有丰富的水上光热、矿产、石油、天然气、农副产品,这些资源为经济发展奠定了要素优势,经贸发展的物质基础潜力巨大,能够形成一批特色产业群。